拔火罐法操作规程.docx
《拔火罐法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火罐法操作规程.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拔火罐法操作规程【适应范围】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禁忌证】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靓部均不宜拔罐。【操作方法】(一)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1.闪火法:用镜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3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宜过湿),点燃后,迅速暗扣在应拔的部位。4 .投火法:用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
2、将罐按扣在应拔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拔罐。(二)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以下列几种拔罐方法。1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淤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2 .闪罐法:用闪火法使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至皮肤充血或淤血为度,多用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先在所选部位及罐口边薄涂一层凡土林等润滑剂,待火罐吸住后,术者用右手握住罐体,用力向上下或左右来回推动(一般为6-8次),至局部皮肤充血或淤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多用于脊背、大腿等面积较大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4 .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
3、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T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三)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护理及注意事项】1、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5 、操作前告知患者: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2)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淤斑,数日后自然消失。3、拔罐时应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4、操作时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防止烫伤和烧伤,拔罐动作要稳、快、准,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碘伏,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7、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处理,擦干后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拔火罐 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