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专家指导建议.docx
《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专家指导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专家指导建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专家指导建议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病。据估计,我国约有500万RA患者,是RA高疾病负担国家。由于患者人群基数大,病程长,治疗达标率低,致残比例高,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慢病管理学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RA的疾病特点,提出了全面、连续、主动的科学管理模式,制订了本建议,涉及RA不同管理阶段的10个关键问题,形成16条专家建议,旨在改善患者的诊疗状况,优化诊疗资源的分配,减少社会、家庭及患者的医疗负担。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软骨和骨
2、质,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骨质破坏和关节畸形,甚至残疾,此外亦可能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O据我国RA直报项目(CREDIT)显示,目前约有500万RA患者,从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平均时间2年以上,其中约40%的RA患者处于高疾病活动状态oRA患者致残率高,病程510年的致残率为43.48%,10年以上完全残疾率高达30%40%,15年以上致残率达61.25%。严重的疾病负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慢病管理学组倡议,为RA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从而建立促进健康、延缓疾病进程及降低伤残率、减少医疗费用的一种科
3、学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慢病防治体系,进行切实有效的慢病管理对维持RA的持续“达标”极为重要。但我国的RA慢病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政策性的指导意见,为此专家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RA的疾病特点,提出了一种全面、连续、主动的科学管理模式,制订了本建议,该建议涉及RA不同管理阶段的10个关键问题,针对每个关键问题提出12条专家建议,涵盖RA的筛查、诊断、达标治疗、随访、患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分级诊疗、互联网慢病管理等内容。旨在树立RA慢病管理观念,加深患者、家庭、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对RA的认识与理解,推动相应慢病管理体系建设,改善患者的就医状况,提高诊疗效果,优化诊疗资源的分配,减
4、少社会、家庭及患者的医疗负担。检索RA领域已发表的指南、系统评价和研究论文等,充分征集15位专家的意见,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和我国RA诊疗现状,经过遴选,聚焦目前最重要且能解决的问题。采用DeIPhi的调查方法,经15位专家投票,形成10个问题,16条建议。一、RA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与预防建议L关注RA的临床前阶段,早期识别具有RA风险的人群RA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重打击的过程,打击越多,发病风险越高mO确诊RA前,人体可能会经历RA相关的遗传风险因素(家族史、易感基因等)、RA相关的环境风险因素(吸烟、生活行为方式等)、RA相关的系统性自身免疫阶段、无临床关节炎症状阶段、未分化关节炎等阶段mo研究表
5、明,具有RA家族史者,其RA的发生风险较一般人群高39倍。目前已确定了多个遗传易感基因。将遗传易感基因、吸烟和其他环境风险因素纳入基于一级亲属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的筛查效果并不明显。由于自身抗体较少发生于一般人群中,用于筛查成本较高,且有40%的RA患者在临床关节炎发作时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因此,未来需开发高质量、价廉、预测价值更高的检测方法。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工作组将具有RA风险的人群分为无症状人群、无临床关节炎症状人群、早期临床关节炎人群三大类,并提出了每类人群相应的核心风险因素(表D:10o不同风险因素与不同人群相关。EULAR工作组还设定了一组临床特征,定义为“临
6、床疑似关节痛”(clinicallysuspectarthralgia,CSA)(表1),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症状和体征,概括了RA前期的特征性症状及体征,可帮助医务工作者识别具有RA风险的人群。CSA包括7个指标:(1)近期出现的关节症状(持续时间1年);(2)存在掌指关节症状;(3)晨僵持续时间260min;(4)晨起症状较重;(5)直系亲属患有RA;(6)握拳困难;(7)掌指关节压痛。出现3个指标提示具有发生RA风险的关节痛,出现24个指标提示具有RA高特异性的关节痛:12表1不同人群中具有RA风险发生关节炎的核心风险因素人群亚型核心风险因素无症状有风险者筛杳发现RA患者的亲属中存在
7、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阳性的高危人群血清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水平和/或类风湿因子有肌肉骨骼症状无关节炎者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阳性+肌肉骨骼相关症状血清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水平和/或类风湿因子;存在肌肉骨骼相关症状;超声显示亚临床关节炎;磁共振成像东亚临床关节和肌腱炎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痛血清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水平和/或类风湿因子;存在骨骼肌肉相关症状;超声示亚临床关节炎临床疑似关节痛血清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水平和/或类风湿因子;存在骨骼肌肉相关症状;磁共振成像示亚临床关节炎和肌腱炎早期临床关节炎者复发性风湿症(PaIindromiCrheumatism)血清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水平和
8、/或类风湿因子;存在骨骼肌肉相关症状未分化关节炎血清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水平和/或类风湿因子;存在骨骼肌肉相关症状;超声示亚临床关节炎;磁共振成像示亚临床关节和肌腱炎注:如无特别说明,表中的症状是指所有可能与RA相关的关节或关节外症状如需要更全面评估与早期RA相关的全部症状,可参考vanBeers-Tas等:11形成的针对具有RA风险个体的症状(SPARRA)的评估问卷,包括13项相关症状(包括关节及关节外症状)及症状发生的部位、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等。建议2:强化风险因素控制,减少RA发生风险预防的首要原则是降低疾病发生风险。RA的一级预防是避免个体从无症状阶段发展为RA相关系统性自身免疫阶段的
9、干预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改善RA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体重指数、饮食结构、牙周炎等)1。RA的二级预防,重点关注RA相关自身抗体、影像学检出的CSA和/或亚临床滑膜炎的人群。某些药物只能延缓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但不能避免疾病发作口”。二、RA的诊断建议3:针对存在CSA临床表现的患者,建议转诊至风湿免疫科专科进行确诊RA诊断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痛、肿胀和晨僵等。EULAR工作组提出的CSA概念有助于早期识别具有RA风险的患者。县级及以下医院的基层医生须建立RA的概念,掌握RA常见临床表现,发现关节炎/疑似RA患者,建议转诊至风湿免疫科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研究表明,风湿免疫科医生可准确识
10、别具有RA风险的关节痛患者及其他关节症状的患者(丝值为55),准确性达93%。建议4:RA的诊断标准可参考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的RA分类诊断标准、2010年ACR和EULAR联合发布的RA分类诊断标准及2012年国内简化版早期类RA(ERA)分类诊断标准RA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至关重要。临床诊断标准建议采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2010年ACR和EULAR联合发布的RA分类标准加或ERA分类标准刈(表2),临床医生可同时参考,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RA做出准确诊断。表2RA的不同分类诊断标准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诊断标准2010年A
11、CR和EULAR联合发布的RA分类诊断标准2012年早期RA族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存在下述4项或以上可诊断RA.下述AD项评分总和6分诊断RA具有下述15项标准中的3项以上症状(关节受累)且(1)(4)项的持续时间6周(1)晨偶260minA.关节受累:可诊断早期RA(1)M三30min(2)多关节炎3个)I个大关节(0分)(2)多发性关节炎(3)手关节炎210个大关节(1分)(3)手关节炎实验室检查(4)对称性关节炎(5)皮下结节(6)类风湿因子阳性13个小关节(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2分)410个小关节(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3分)10个关节(至少I个小关节)(5分)B.血清学(至少1个检查结
12、果阳性):(4)类风湿因子阳性影像学检查症状持续时间(7)影像学改变周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均阴性(0分)类风湿因子或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弱阳性(2分)类风湿因子或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强阳性(3分)C.急性期炎症指标(至少1个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正常(0分)C反应蛋白或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分)D.症状持续时间:(5)抗环瓜氨酸蛋门抗体阳性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2.4%W6周(0分)36周(】分)特异度为83.2%特异度为87.8%特异度21敏感度为39.1%敏感度为72.3%敏感度为72.3%注:RA为类风湿关节炎;ACR为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为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强阳
13、性表示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三、建立RA患者的健康档案建议5:首诊时应建立RA患者健康信息档案,纳入基本信息及健康相关信息等建立健康档案是慢病管理的入口,其核心目的是针对慢病患者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干预,了解病情变化,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根据我国健康管理协会发布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规范:22以及RA的疾病特点,RA患者健康档案的组成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治疗计划与方案、复诊计划等。除了常规检查外,RA患者必选检查项目亦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X线检查、疾病活动度及功能状态相关评分等,这些均是RA诊断和治疗
14、的必要组成部分171820O对首诊RA患者需进行躯体、心理、整体病情的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需求采用分层管理模式,以便更精准地进行全方位延续性管理。建议6:复诊时应动态评估RA患者的特征性项目复诊时,由慢病管理医护人员进行动态的病情、躯体、心理评估及疗效评价,以获得连续性的管理数据,便于更科学地调整治疗管理方案。通过患者问卷调查视觉模拟量表(VAS)和健康评估问卷(HAQ)、关节计数(关节肿胀和/或疼痛数)、实验室检查(ESR或CRP)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评估RA疾病活动度和关节的功能状态。2019年ACR综合系统性文献回顾结果、临床可及性和专家投票,推荐
15、5个指标作为评估RA患者病情的指标: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基于ESR计算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基于CRP计算的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l)、患者数据指标常规评估值3(RAPlD3)、患者活动度评分11(PAS-II):23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推荐,使用DAS28,或CDAL或SDAI,作为RA达标治疗的评价标准.。止匕外,对初诊和复诊的RA患者,亦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具体需求,选择其他检查(超声、CT、MRI)和量表评估,如健康调查简表(SF-36)、VAS用药依从性、焦虑和抑郁量表等(表3)。表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档案表
16、首诊患者复诊患者麴/考学-必填项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健康信息:既往史、家族史、吸烟史、合并症、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类健康信息:合并症、关节及关节外表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血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疼痛视觉尿常规、肝肾功能、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临床疾病活动指数、模拟量表简化疾病活动指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健康评估问卷、X线检治疗方案:查(双手、腕关节及其他受累关节)下次复诊时间:治疗方案:复诊时间计划:可填项影像学检查:超声、CT、磁共振成像健康信息: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
17、疲劳视觉模拟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双手、腕关节及其他受累关节)、超声、胸性量表(MMAS-8)、健康问卷9(PHQ-9)部CT、磁共振成像量表:健康评估问卷、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疲劳视觉模拟量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健康问卷-9(PHQ-9)四、随访与评估建议7:制定RA患者个体化的监测与随访计划达标治疗是RA治疗的核心策略,定期监测和随访是实现达标治疗的必要条件。对新诊断的RA患者可选择疾病缓解作为治疗目标,若无法达标可选择低疾病活动度作为替代治疗目标24o对初始治疗及病情处于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应加强监测,建议随访频率为
18、每月1次每3个月1次;对治疗达标者,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阻。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应由医生负责,疾病活动度评估、身体和心理状态评估可由护理人员进行。身体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可选择SF-36o残疾评估推荐使用最多的HAQ。其他随访项目亦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风险因素改变、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等,具体内容可参考健康档案。建议8:建议互联网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随访目前线下随访患者比率较低,为此专家组建议,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互联网或线下门诊的随访方式。一项观察不同随访方式对RA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低疾病活动度或缓解的RA患者,基于远程医疗随访报告的疾病控制程度,与常规门诊随访的疾病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类风湿 关节炎 管理 专家 指导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