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医院导致绩效工资下降十大原因分析.docx
《部分医院导致绩效工资下降十大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医院导致绩效工资下降十大原因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分医院导致绩效工资下降十大原因分析目前,一些医院医务人员业务量不减少甚至还增加,而绩效工资不增反降甚至延缓拖延发放现象,引发医务人员的不满和抱怨,总结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十大原因”。一、宏观环境导致的绩效工资下降的“五大原因”第一大原因,药品耗材零加成。为了降低药品耗材费用负担,国家从源头切断药品及耗材加成机制,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财政补助及医院消化解决。对于医疗能力不高或管理水平较低的医院来说,药品及耗材加成损失较大,导致医院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医院绩效工资出现下降现象。第二大原因,疫情防控人员配置相对过剩。三年疫情防控,许多医院增加配置了医务人员,抽掉许多医务人员参与防控,发放防控补贴及
2、专项绩效,参与科室绩效分配的相对医务人员数减少,造成临时绩效工资相对较高。防控结束医务人员回到科室上班,参与分配绩效人数增加,由于业务量没有与人员数量匹配增长,绩效总额没有大幅增长,人均绩效出现下降。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文件精神,各地政府对医院实行薪酬总额管理,在薪酬总额一定的情况下,人员配置过剩,基本工资处于持续调整增加导致占比提高,导致发放比例过高绩效工资占比下降,造成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下降。第三大原因,社会因素影响。大医院的虹吸效应进一步放大,分院医疗体发展较快,医院之间内部竞争市场形成,加速患者分流,导致一些医院出现业务量和收入下降,进而绩效工资下降。还有社会因素影响到部分学科绩效工资
3、下降,例如产科和儿科,过高的人力成本配置,由于出生率下降,出现了业务量严重不饱和现象。第四大原因,绩效国考成绩。按照绩效国考政策,绩效国考成绩影响到医院薪酬总量,绩效国考成绩不好或出现下降,政府对医院薪酬总量进行调整,进而影响到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下降。第五大原因,医保制度改革。医保监管从严以及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细化支付颗粒度,按照DRG/DIP病组/种权重/分值结算,给粗放式的增收设置了“天花板”,对医院传统的多做项目多收入就可以“多得”绩效工资核算模式提出了挑战,按照项目后付费下的收入,DRG/DIP付费下医保不买单成为医院的成本,导致增收不增效科室绩效工资增幅约到天花板。二、微观环
4、境导致的绩效工资下降的“五大原因”第六大原因,病床配置过剩。为了改善医疗环境,加大空间环境改造投入,按照住院报销模式下扩大病床规模,随着门诊统筹政策推行,按照床位配置的医务人员,一些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业务量不饱和为“缺病人”而发慌,绩效工资出现下降。第七大原因,贵重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争相购置贵重大型医疗设备,由于业务量不足,导致使用率不高,运维折旧甚至举债利息成本高昂,成为医院经济负担,在收支结余约束下,相应挤压了绩效工资发放空间。第八大原因,绩效核算方法问题。传统的绩效核算方法,按照医疗项目点值(RBRVS)或成本核算(收支结余)核算绩效工资,都与成本有直接和间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分 医院 导致 绩效 工资 下降 原因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