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
《《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阅读诫子书和诫外甥完成下面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外甥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注:存:思念。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庶几,接近,近似。揭然:显露,显然,昭彰
2、恻然:忧伤,悲痛。细碎:琐碎的杂念。嫌吝:嫉妒和贪心。淹留:德才不显于世。强毅:刚强坚毅。窜伏:埋没之意。下流:指才智品行低劣的一类人。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含义。(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学无以广才()(3)险躁则不能治性()2 .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 .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和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5 .出自本文的一句名言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是:6 .翻译下列句子
3、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7 .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汝年时尚幼,所阙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丙)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
4、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家训(注释)阙:同“缺”。沐猴:骄猴。放荡:任意挥洒。庶乎:几乎。8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1)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3)吾尝终日不食(4)为人若此10 .翻译下面的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11 .根据对文段(甲)(乙)(丙)的理解,完成填空。(1)古典的中国,诗书传家、家训华人是美好传统。为了加强劝诫,甲、乙两文中都用了对比的手法。诫子书将淡泊宁静与作对比,强调了明志致远的实现途径。诫当阳公大心书认为和的要求不同,前者庄
5、重后者随意。(2)朱子家训告诫子女面对不同的处境要有的心态。阅读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诚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少;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夹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够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注)恭:肃敬,谦逊有礼。尊盛:位高势盛。卑:低下。畏:同“威”,威严。
6、哲:明智,耳总明。由:奉行,遵从。(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2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博闻强记()非学无以广才()13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14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5 .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
7、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一)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鼓励)C.家
8、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D.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1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OA.夫君子之行因往晓之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C.有闻而传之者温故而知新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我如浮云18 .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O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不能平平淡淡就无法实现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年龄随同时光一起奔跑,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译文: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19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9、是OA.诫子书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一开头作者就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B.诫子书中,“静”是一个核心词。“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淫慢、险躁”是其正面表现。C.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在短小的篇幅中简要地叙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没有多余的描写,却十分生动。D.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10、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舌U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注释:行:行为,操行。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险躁:过分急躁。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23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蒙窿以军中多务。辞: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24
11、 .翻译下列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5 .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而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6 .读了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节选自刘备
12、遗诏敕后主)20 .解释下列加点词。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以广才年与时驰能服于人21 .翻译下列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2.(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日:“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
13、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注释)相(Xidmg):辅佐。宽裕:宽大、宽容。尊盛:位高势盛。由:奉行,遵守。2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B.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C.守之以畏者畏:害怕,畏惧D.亡其身者亡:使灭亡2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
14、项是()A.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一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就无法达成远大目标。B.成王封伯禽于鲁一一周成王将周公之子伯禽封给一个叫鲁的人。C.夫此六者,皆谦德也一一大丈夫拥有了这六点,就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一年年地流逝,意志一天天地消磨。29.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中国著名的古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周公诫子是东周初期,周公告诫儿子立国道理的一则古训。B.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
15、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C.甲乙两文虽都是短短几十字,但传递出的讯息及诫子效果,比起长篇大论要好得多。两文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D.甲乙两篇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很多语句因为语言精练都成为传颂千古的成语,如:宁静致远、握发吐哺、博闻强记等。(甲)诫子书诸葛亮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16、穷庐,将复何及!(乙)吕氏春秋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禳;。可长有者,其唯j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别称。禳(ji):迷信鬼神和灾祥。30.下列对句中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OA.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振奋B.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C.孙叔敖疾疾:疾病D.王数封我矣数:多次(或屡次)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孙
17、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A.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B.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C.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D.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32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33 诫子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燥。C.”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
18、他不受;他教导儿子,让儿子接受利地。D.乙文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远见,做人不可贪心不足,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33 .将甲文选段中画横线的子翻成现代汉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眼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
19、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吃诵文也。(注)世祚:指国运。玄:深奥。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34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诫子书()(2)非学无以广才()(3)险躁则不能治性()(4)遂成枯落()35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6 .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O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
20、意味。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37 .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38 .读了甲、乙两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论语十二章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OA.行:夫君子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B.致: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以致用(成语)C.意:意与日去/目似瞑,意暇甚(狼)D.学: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40 .翻译下列句子。(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1 .(甲)文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诫子书 子书 文言文 比较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