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IP技术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docx
《全IP技术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IP技术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IP技术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诸暨市融媒体中心遵循最新国家应急广播标准,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广播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符合实际情况,通过覆盖全面、调度灵活、指挥便捷、安全可靠的市级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应急广播信息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及时、快速、精准发布,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基于IP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被纳入2021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及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建设项目,成立由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融媒体中心等多个单位组成的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专班,组织实施应急广播提升建设项目。重点围绕应急广播平台建设、传输覆盖网、预警系统等内容,实施省、市两级应急广播播控
2、平台对接。市级播控平台设在融媒体中心、应急管理局、气象局,乡镇播控平台设在(街道)镇政府或广电站,村级播控平台设在村委会。1、系统构成1.1 建设内容本次建设采用全IP双向网络技术,将应急广播提高到了新的一个维度,突破原有传统广播形态的束缚,基于IP双向网的应急广播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应急服务平台。应急广播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包含私有云、公有云、等保安全系统、全市信号覆盖同步广播站点;应急管理局市级应急广播平台指挥中心,包含平台软硬件、展示大屏等;平行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分别设置在融媒体中心和气象局;23个(街道)镇级应急广播平台,450个村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2500个应急广播终端,其中多模音柱250
3、0台、高音喇叭900台,覆盖人群超100万。1.2 系统架构基于IP应急广播系统分为系统平台、传输覆盖网、云平台、安全体系和终端接收等几大模块,平台属于整个体系的核心,网络是系统的基础,云平台让整个系统更加灵活,安全体系是整体的保障,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如图1所示。公众*务工及公有云图1应急广播系统逻辑图1.3 系统平台平台按照逻辑结构分为物理环境、基础支撑、链路传输、数据、应用支撑、应用和展示等7个层级,如图2所示。图2平台业务逻辑图应急广播平台从逻辑上划分为业务应用软件和硬件支撑系统两个部分。1 .物理环境层:应急广播平台搭建所必须的物理环境,包括指挥大厅和机房的基础设施配套;2 .基础支撑
4、层:为平台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基础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数据处理系统、存储备份系统、网络系统和安全系统等;3 传输层:提供应急广播平台各组成部分之间数据的交互,以及平台与外部系统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送,主要包括IP数据的传输及相关多模联动接口;4 .数据层:建设全域数据库,为平台提供集中的数据存储和数据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资源数据库、策略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等;5 .应用支撑层:提供应用服务的运行和管理环境,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支撑能力;6 .应用层:主要业务系统,实现调度控制和制作播发各项业务应用功能;7 .展示层:支持多种类型的效果展示,涵盖大屏幕、客户端等。2、网络覆盖多通道应急广播系统指的是利用调频广
5、播、IP网络、地面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等多种通道传输应急信息的广播系统。2.1 IP双向网络基于IP的双向网络是理想的覆盖网络选择,可实现终端信息和状态回传,并且便于后期运行、维护。IP广播系统以TCP/IP通讯协议为基础,承载在以太网和局域IP网络上。IP应急广播信息的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为确保应急广播播出的安全性,广播警报站的IP广播传输网采用VPN专网,即提供与互联网隔离的VPN专线链路做接入,每个站点采用专线网络传输IP广播信号,点对点裸光纤推送到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和市级指挥分中心,以确保应急广播的安全传输,如图3所示。省舞It台市税抵押中心c其它市级泣用移动 IP j(fiifi图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P 技术 应急 广播 系统 建设 方案设计 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