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二).docx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二)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编写目录第三篇池塘常见病害防治2一、鱼病防治的重要性2二、引起养殖鱼类生病的主要因素2三、鱼病综合防治技术4四、池塘养殖四季常见病与治疗措施7五、药物残留的危害与控制17附录1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22附录2禁用渔药及其替代药物列表25附录3常用渔药的使用方法317J-Attj池塘常见病害防治一、鱼病防治的重要性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活动不易被人们觉察,鱼生了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正确诊断也较陆上生活的饲养动物困难得多,而且治疗也较麻烦,因为鱼吃药只能由其自己主动吃入,而不能象对待鸡、鸭样强行灌喂。当病情较重时,鱼已失
2、去食欲,即使有特效的药物。也不能到达治疗效果。假设体外用药,目前普遍采用的全池遍洒及浸洗的方法.也只适用于小面积的池塘和集约化养鱼等。而对大面积的湖泊、河道及水库,就难于使用。而且体外用药一般只对体表疾病有效而无法杀死体内的病原体。因此,鱼病预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二、引起养殖鱼类生病的主要因素(一)引起鱼类生病的外界环境因素1 .自然条件(I)水温变化:鱼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急剧升降,鱼体不易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影响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鱼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鱼苗下塘时要求池水温差不超过2,鱼种要求不超过4Co温差过大,就会引起鱼苗、
3、鱼种不适而大量死亡。此外各种病原体也要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在水中或鱼体内大量繁殖,导致鱼生病。(2)水质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以及气候的变化等。如池中有机质过多,微生物分解旺盛时。一方面需要吸收水中大量氧,造成池水缺氧,引起鱼类浮头,甚至泛池。同时还会放出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集聚一定数量后,就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另一方面水质不良引起鱼类抗病力下降,同时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发龟病。气候的突变引起池水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质恶化;池水PH值低于5或超过9.5等,都能对鱼类生理机能产生直接影响,引发鱼病。(3)溶氧变化:水中溶氧含量的上下对鱼的生长
4、和生存至关重要。当池水溶氧低到ImgZL时,鱼就会发生浮头,如果溶氧得不到及时补充,鱼类就会因窒息而死亡。假设鱼类长期处于低氧环境生活,抗病力会下降。假设溶氧过多,也可能引起鱼苗患气泡病。2 .人为因素(1)饲养管理不当:饲料是鱼类生活所必需,假设饲料供给得不到保证,或投喂不清洁、腐烂变质的饲料,或没有根据鱼类的需要量投喂,都可造成鱼类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消耗得不到及时补充,鱼体瘦弱,从而易发鱼病。(2)机械性操作:拉网捕鱼、运输鱼种时操作不当,很容易擦伤鱼体,给水中细菌、霉菌侵袭以可乘之机,感染鱼类生病。生物因素般常见的鱼病,多数是由各种生物传染或寄生虫侵袭鱼体而致病,另外,水鼠、水鸟可直接
5、危害鱼类。(二)引起鱼类生病的内在因素般来说鱼类本身体质好,抗病力也就强,即使有病原体存在,也不易生病。相反体质差,那么容易生病。不同种鱼类对某种病原体的敏感性不一样,如草鱼、青鱼患肠炎病时,同池的鲤、端从不发病。同种鱼类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发病情况也不一样,如白头白嘴病一般在体长5.0Cm以下的草鱼发生,超过这长度的草鱼根本上不发生这种病。同时同龄鱼免疫力也不一样,如某种流行病的发生,有的严重患病而死亡,有的患病较轻而逐渐自愈,有的那么丝亳没有感染。鱼类的这种抗病力,是其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应尽量创造条件提高鱼类自身的抗病力。鱼病防治原那么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6、一旦发现、积极治疗”的原那么。三、鱼病综合防治技术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那么。综合预防是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以及鱼病发生和开展规律,坚持药物预防和生态预防相结合,是防止鱼病发生,抑制鱼病开展的方法。(一)调整放养结构池塘养鱼的主要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轮养,发病主要对象是草、鲫、青鱼等吃食鱼,发病期主要在成鱼阶段。依据上述特点,第一,应适当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利用杂食鱼去除残饵、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和肥水鱼的放养比例。第二,改放小规格鱼种为大规格鱼种,选择规格大、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抗病能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良品种放养。第三,调整养殖周期,提
7、倡鱼种冬放。这是因为冬季水温低,鱼种鳞片紧密,运动能力弱,拉网操作不易受伤,到了春季水温上升时,可提早投喂饵料,使池鱼很快进入生长期,提高鱼类抗病能力。(二)坚持“四定”投饵原那么1 .定质讲的是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厂家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稳定,为鱼提供均衡全面的营养,另外饲料的粒径、水分含量、粉碎细度、熟化度等都需要达标。2 .定量讲的是一次投喂饲料的数量要固定,按照鱼体重百分比投喂,有90%鱼到达8分饱即可,不可超量。根据鱼的不同生长时期投喂的量要有相对调整,一般苗种阶段150克以下理论上可按鱼体重6-8%;150克250克可按照鱼体重56%投喂;250克500克按鱼体重35%投喂,鱼体重
8、到达500克,投喂量按照3%。(南北方有别,密度有别)3 .定时讲的是投喂饲料的时间要固定,驯化池鱼形成固定摄食时间,定时目的是能够保证鱼类在下一次摄食前大多数鱼实现对上一次摄食的消化,根本实现肠道排空,有饥饿感产生寻饵行为,具体表现在开自动投饵机前便有池鱼在食场巡游,俗称“闹台儿4 .定点讲的是饲料的投喂地点固定,一般都架设饲料台,配套自动投饵机投料饲料台架设在鱼塘长边的中部为宜,面积开阔,溶氧量相对丰富,忌讳建在池塘一角,食场水深最好能达2.5米以上,摄食时鱼群相对集中,活动剧烈,食场水浅会搅动池底污染物上翻,造成食场浑浊,严重影响池鱼上台摄食。自动投饵机的扬程要根据鱼群面积的大小进行调整
9、使得弹射出的饵料能够被鱼群全部利用,减少浪费。(三)调好水质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水质好的池塘,鱼类体躯肥壮,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强,不易患病。调节水质的方法有:第一,及时加注新水,提高水位,增大池鱼活动空间,使池水经常保持肥、活、爽。生长旺季一般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厘米左右。必要时先排除一局部老水,再注入新水。第二,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加溶氧并能改善溶氧分布状况,调节浮游生物分布及排除有害气体等多种功能。一般每亩水面配增氧机1千瓦,使用时坚持“三开两不开”。“三开”即晴天中午开,阴雨天连续开。“两不开”,即天气正常时黄昏不开,阴雨天白天中午不开。第三,定
10、期泼洒生石灰,改善鱼池水质,增强水体缓冲性能,控制池水PH值的变化。一般20天左右施用一次,每次每亩泼洒生石灰1520千克。第三,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促进池塘物质循环,以利于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改掉定期泼洒消毒药、杀虫药的习惯,减少对水体环境破坏。(四)消毒工作1 .池塘消毒鱼种放养前,抽干池水用药物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和有害生物。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巴豆等,以生石灰清塘效果较好。2 .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用一定浓度的药物浸洗鱼种,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消毒方法很多,可根据历年发病情况和不同要求灵活应用。(五)注重保健提高鱼体免疫力
11、定期补充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免疫增强剂可以直接提高鱼体免疫力,加强抗病能力;补充维生素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状态,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维持机体健康。另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等,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含量,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显效果,也可明显提高免疫力。(六)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常去除池边草,每天捞除残饵死鱼,改善池塘卫生条件等。四、池塘养殖四季常见病与治疗措施(一)池塘养殖春季常见病与防治措施春季(阳历3月5月气温逐渐上升,一般在KrC12之间,环境比拟适宜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尤其是4月5月份更
12、为突出。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等鱼病;成鱼春季易患水霉病、鲤鱼白云病和鲤春病毒病等。1 .预防措施,养殖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暴晒,一般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50kg消毒前方可使用。鱼苗在出塘、运输、放养苗种时,应尽量防止机械损伤;购置苗种时,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身体无损伤,个头整齐的苗种,最好选择经水产苗种管理部门检验检疫无病害的茁种。苗种人池前一定要进行药物消毒,一般用200ppm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处理前方可人池。2.药物治疗t(1)水毒病【病症】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感染鱼体表的一种真菌病。【病原】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属。菌丝细
13、长,多数分枝,一端像根样扎在鱼体的损伤处,大局部露出体表,长可达3厘米,菌丝呈灰色,似柔软的棉絮状。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称为内菌丝,它具有吸取养料的功能;露出体外的菌丝,称为外菌丝。该菌对水温适应性很广,526都可繁殖,但最适宜繁殖的水温为13-18C。病症: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向内生长的内菌丝深入鱼的皮肤组织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
14、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流行情况】水霉菌,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未受伤的鱼体不感染,该病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的真菌病。【防治方法】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鱼池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分钟。用聚维酮碘2亩/瓶全池泼洒。(2)车轮虫病用IPPm硫酸铜或用0.7ppm硫
15、酸铜与硫酸亚铁和剂(5:2)(3)小瓜虫病用辣椒和生姜按1:0.75的比例,捣烂制成挂袋悬挂于饵料台附近。有条件的可把水温提高到26C-28C,那么小瓜虫自行脱落。(4)指环虫病用敌百虫IPPm全池泼洒。(5)鲤鱼白云病用0.4ppm二滨海因全池泼洒。每千克饵料中加1克氟苯尼考,拌成药饵投喂,连续36天。(6)鲤春病毒病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维生素C各1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7天。(7)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竖鳞病的病原体有人初步别离到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病鱼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的局部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其内部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伴有表
16、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症。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挂,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和金鱼,其他鱼也有发生。【防治方法】人工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的过程中要防止鱼体受伤;用3%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I(M5分钟;用5ppm硫酸铜,2ppm硫酸亚铁和IoPPrn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10分钟。(二)池塘养殖夏季阳历68月常见病与防治措施气温一般在24C32C之间,由于水温较高,水质变化快,一些细菌和寄生虫引发的鱼病,如烂鲤病、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打印病及抱子虫病等较为普遍。1 .细菌性烂绳病【病原】鱼害黏球菌(柱状屈挠杆菌)【病症】头部暗黑,称“乌头瘟鲤丝肿胀,坏
17、死、腐烂,软骨外露,粘液分泌亢进,鲤瓣边缘粘附大量污泥,病鱼鲤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腐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流行情况】带菌鱼为主要传染源,其次是污染的水和塘泥。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其他养殖的海、淡水鱼类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流行季节4-10月。夏季流行最多。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防治方法】鱼种下塘前药浴(2-4%的食盐药浴5-IOmin,10mgL的漂白粉或1520mgL高锌酸钾药浴15-30min)o治疗应外用药与内服药相结合。遍洒外用药同时,可选用每千克鱼每天用10-3Omg卡那霉素或氟哌酸拌饲投喂,连喂35d。2 .白头白嘴病【病原】尚未
18、完全查明,似黏球菌【病症】在池边观察水面浮动的病鱼,可见“白头白嘴”的病症,出水后,病症不明显。病鱼从吻端到眼球的一段皮肤,失去正常的颜色而变成乳白色,同时还伴有红头、烂鲤,口与鳏盖开闭不灵等病症。【流行情况】此病为鱼苗夏花阶段常见的严重疾病,对既将出塘的夏花危害极大,各种鱼夏花均可感染,死亡率极高。i般认为鱼苗饲养20天后不及时分塘易患此病,6月下旬为流行期。【防治方法】与烂鲤相同3 .赤皮病【病原】荧光假单胞杆菌【病症】病鱼体表局部或大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以身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鳍基部充血及鳍条腐烂,出现“蛀鳍”或破烂的纸扇状。【流行情况】发病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时
19、鱼体表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体才会乘虚而入引发鱼病;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该病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北方在越冬后,最易爆发流行。【防治方法】尽量防止鱼体受伤,放养前可用4%食盐浸洗5-15min或5-8mgL的漂白粉浸洗20-3Omin。同烂鳏病。在外用药的同时,须口服药物。氟哌酸(每天10-30mgkg,3-5d)、磺胺喀噬饲料投喂。4 .肝胆综合症【病因】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乱用药物;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病症及流行情况】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病症。肝胆综合症是近几年在鱼病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池塘 健康 养殖 技术 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