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报告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报告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报告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一月 厦门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勘测院项目总工: 勘测院院长:分管副总工程师: 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总经理: 中 铁 大 桥 勘 测 设 计 院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二一三年一月 厦 门目 录一、概述11、任务依据12、工程概况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14、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25、勘察目的、技术要求和方法25.1 勘察目的25.2 技术要求和方法36、勘探点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37、勘探点测放及坐标、高
2、程引测依据48、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49、资料利用情况5二、区域特征51、自然地理及气象52、河流水文63、地形地貌64、地质构造75、地层岩性85.1 第四系覆盖层85.2 基岩9三、岩土分层及其特征91、分层依据92、岩土分层特征9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103.1 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103.2岩土工程特性134、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144.1 软土144.2 人工填土144.3 残积土与风化岩14四、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隧道围岩分级151、岩土施工工程分级152、隧道围岩分级15五、水文地质条件151、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类型及赋存环境15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153、水化学
3、特征164、岩土层的富水性及渗透系数165、抗浮设计水位166、隧道涌水量预测16六、地震效应171、地震动参数17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173、建筑抗震地段划分184、地震液化及软土震陷184.1 地震液化判别184.2 软土震陷19七、岩土工程分析191、岩土工程分析191.1工程地质分区191.2拟建工程岩土工程分析192、既有建筑物对拟建工程的影响19八、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91、场地的稳定性192、建筑场地的适宜性203、地基土的稳定性204、地下水的腐蚀性215、地基土的腐蚀性216、液化土对工程的影响227、软土对工程的影响22九、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及设计参数建议值22
4、1、测试点的代表性222、取样及样品的代表性223、测试、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224、岩土性质指标的统计分析225、物理力学指标的综合分析236、设计参数建议值23十、环境工程地质281、环境对拟建工程的影响282、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28十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措施建议281、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282、工程措施建议292.1对地下区间工法建议292.2施工降水、排水292.3防腐措施292.4现场监测29十二、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的建议29附1: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专家评审意见附2: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设计监理意见执行情
5、况反馈表附表:1、勘探点布置一览表2、土体物理力学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3、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指标分层统计表4、标准贯入试验分层统计表5、旁压试验分层统计表附图:1、平面图及断面图图例2、勘探点平面位置图3、工程地质剖(断)面图4、钻孔柱状图5、波速测试成果图6、水文试验成果图7、旁压试验成果图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区间)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概述1、任务依据受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由我公司承担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一标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任务主要依据如下:(1)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勘察中标通知书及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一标勘察合同;(2)向地勘单
6、位提供初步设计线路资料(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档编号:XMM1I-C-ZT-L2012-031-XL,2012年7月16日);(3)向地勘单位提供初步设计线路资料(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档编号:XMM1I-C-ZT-L2012-092,2012年8月17日);(4)向地勘单位提供初步设计线路勘察资料(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档编号:XMM1I-C-ZT-L2012-110,2012年9月6日);(5)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6月);(6)有关的会议纪要和工程联系单。2、工程概况厦门轨道交通
7、1号线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区间起于湖滨南路与湖滨东路交叉口,沿湖滨南路布设,止于莲坂转盘国贸大厦前。线路沿线大多为本岛主干道,交通繁忙。湖滨南路沿线现状均为成熟的住宅、商业区,包括厦门市重要的商业区-莲坂商业圈。本报告涉及的范围: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区间,起讫里程DK5+513.3DK5+970.7,全长457.4m;均为地下线,左、右线中心线间距15m,埋深15.516.7m,拟采用盾构法施工。地理位置见图1。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根据场地条件及地基复杂程度,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表2.0.4分类,该工程场地类别为类。根据工程破坏后果和工程类型,按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
8、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地下区间主体工程破坏的后果很严重,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一级(复杂场地);工程周边环境与工程相互影响大,破坏后果严重,工程周边环境等级属一级环境风险。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1.13.1.4条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一级(复杂地基);综合判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4、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下列标准,并按各标准的应用范围实施:(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2)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9、503072012);(3)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7年版);(6)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50111-2006,2009年版); (9)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50476-2008);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
10、10版); (11)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12)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13)行业标准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14)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 (15)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J10014-2012); (16)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17)行业标准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18)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1011598);(19)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
11、03);(20)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21)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22)行业标准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2012);(23)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2011);(24)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5)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6)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27)地方标准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28)地方标准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2、 (29)现行其它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规范、规程和规定。主要参考用书(1)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年6月修改版);(2)工程地质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年2月第四版);(3)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2006年4月)。5、勘察目的、技术要求和方法5.1 勘察目的1)详细查明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分布等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2)划定构造复杂地段、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并详细查明其成因、类型、性质、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对线路的危害程度,并提出基础设计方案或治理意见。3)详细查明沿线河湖相、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淤积物的发育
13、分布特征,并结合工程要求提出详细评价。4)分析有关地震资料,并根据物探资料,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稳定性。5)确定沿线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围岩分级。6)详细查明沿线的地表水水位、流量、水质,以及补给、排泄条件及与地下水的关系。7)详细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历史最高水位、水质、流向,了解地下水动态和周期变化规律,提出水质评价,进行水文地质分区。8)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提出有关技术参数。9)预测不同工法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措施和建议。评价砂土液化、土体遇水软化等对各工程的危害性。10)详细查明残积土层及花岗岩全强风化层中球状
14、风化体、风化槽的分布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11)调查沿线重要建筑物(主要是影响线路方案)的地基条件,预测由于轨道交通修建可能引起变化及预防措施。12)分析周边环境与工程的相互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5.2 技术要求和方法严格执行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详勘阶段岩土工程总体技术要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6月)。开工前,编制了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一标)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大纲,并经设计总体、勘察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本次勘察采用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水文试验、室内试验、综合地质分析等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并充分收集、利用既有地质资料。本次勘察的图件
15、及各种表格、原始数据采集均采用中铁二院(总体单位)的统一格式,勘察成果(勘察报告及图件)全部数字化。6、勘探点布置及孔深确定原则1)布置原则区间勘探点在隧道结构外侧3m5m的位置交叉布置。在区间隧道洞口、陡坡段、大断面、异型断面、工法变换等部位以及联络通道、渡线、施工竖井等均有勘探点控制,并布设剖面。本地下区间属复杂场地,勘探孔间距为1030m。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取试样及原位测试孔不少于勘探点总数的2/3。2)勘探孔编号钻孔编号为M1Z3-THL-。编号含义:M1表示轨道交通1号线、Z3表示详细勘察阶段钻孔; THL代表湖滨东路站莲坂站区间,为勘探孔序号,原则上钻孔编
16、号顺序应从小里程至大里程、从左至右编排,在实施过程中,如有加减孔,可采用附加编号及缺号。孔深控制原则详见表1:孔深控制原则 表1工程条件鉴别孔技术孔控制孔区间隧道隧道底板以下为松散地层或基岩全、强风化带。钻至隧道结构底板下1215m,若在此深度内遇中等或微风化岩,则进入中等或微风化岩35m。钻至隧道结构底板下1215m,若在此深度内遇中等或微风化岩,则进入中等或微风化岩35m。钻至隧道结构底板下2025m,若在此深度内遇中等或微风化岩,则进入中等或微风化岩58m。隧道底板以下为中等或微风化基岩。进入中等或微风化岩35m。进入中等或微风化岩35m。进入中等或微风化岩58m。隧道底板以上为中等或微
17、风化基岩。进入底板以下中等或微风化岩35m。进入底板以下中等或微风化岩35m。进入底板以下中等或微风化岩58m。7、勘探点测放及坐标、高程引测依据勘探点测放使用的仪器主要为GPS Trimble R8,部分勘探点由于建筑物遮挡,用尼康E530全站仪测量。本工程坐标系统采用厦门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里程系统为中铁二院提供的独立里程系统,自中山路向高崎方向为里程增加方向。8、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将“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品验收”过程控制三环节落实到每道工序,杜绝不合格资料被利用,保证最终成果的正确性。实
18、施过程中,根据场地条件及地层变化情况,对部分钻孔的位置、测试项目、孔深等作了适当调整,所作调整都是遵从尽可能地探明场地土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满足设计需要的宗旨。钻探和试验方面,应用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尤其在岩芯采取、原位测试方面显示了较高水平。鉴于花岗岩风化带水稳性差、取样困难的特点,我方有针对性地应用了大功率钻机无泵钻进、泥浆护壁工艺,不仅保证了岩芯采取率,而且孔底沉渣较少,有利于取试件及原位测试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本次勘察在岩芯采取率、取试件及原位测试数量和质量方面均达到有关规范的规定。外业工作期间,业主委托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勘察监理进驻现场,对勘察过程实施监督和咨询,设计单位和建
19、设单位也给予了经常性的指导,对勘察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经监理确认,本次勘察质量满足勘察总体技术要求。本区间布置18孔,实施18孔,完成率100%;施工时间为2012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18日,详细工作量见表2。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2序号勘察项目勘 察 内 容单 位初勘详勘合计1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km20.1880.1880.3762钻孔m/孔153.00/4634.55/18787.55/223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次32199231声波测试m/孔39.5/1/39.5/1剪切波测试m/孔39.5/1143.0/4182.5/5电阻率测试m/孔/139.0/4139.0
20、/4井温测试点/孔/6/16/1旁压试验点/孔/16/316/34取样原状样件43109152扰动样件459岩样件268水样组1345水文试验孔/116钻孔测量孔418227管线探测孔418228岩芯照片套418229、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所收集的成果资料主要有:(1)1:1万厦门岛综合性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厦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1988年);(2)厦门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报告(厦门工程地质勘察院,1991年);(3)1:5万集美幅区、厦门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福建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88年);(4)厦门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5)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 轨道交通 一期 工程 报告 湖滨 东路 站莲坂站 岩土 勘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