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23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厦门市2023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2023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城市坐落于山水之中,是在自然山川基础上建立的人间秩序。然而一旦城市建立,周边的自然山水即成为以城市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先秦时的“九州”观点就是这种实践的代表,每一“州”之中有其代表性的山镇、泽薮、川浸(即山、湖、河、泽等代表性要素)。自此,古人便以城邑聚落为原点,构建了不同尺度的“山水城”极坐标系,从城市出发认识周边的山川界域、地产风物,持续赋予自然空间以人文秩序,使得自然空间浮现出文化概念,文化概念锚固于自然空间。秦汉时期,随着交通网络的
2、拓展,以及地理、测绘等知识的积累,广域自然地理格局和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被勾勒得愈发清晰,古人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等级高低与山川界域广狭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有意识地运用“山川形势”理论“整理山河”、布列城市。通常,理想的城市选址必于山水“大聚会”处,山川的“聚会”越多,自然脉络越深湛,地理形势越广阔,所承载的聚落等级越高。这一规律贯穿了从京畿、省城、郡府城、州县城到市井乡村的聚落等级体系。相应地,人居基址也都以“聚”的大小别其优劣。由山川脉络考察城市体系的视角,也是我国古代空间美学营造的基础。秦汉以降,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对地理环境认知的深化,促进了诗境、画境与人居环境的交融。唐宋以来,山水诗中往往寄托了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人居理想;宋代士大夫以“格物” 的态度探析山水、人居与心灵世界的关联,使“文人画”这一艺术实践与多尺度的地景设计相贯通。文人旨趣与社会理想自唐宋不断传承,落实在文人主导的区域营建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山水城”思想,并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需要重视以山川网络为主线、以城市体系为核心的文化空间建设,传承以“大国山河”为代表的广域空间规画传统,呈现中华文明“千年一脉”形成发展的磅礴气象。(摘编自武廷海、郑伊辰传承大国山河规画传统:新时代开展国土景观规划的基本任务)材料二:“三生”空间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从社会活动特征和规律来看,不同功能与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
4、并遵循一定的内在机制。生产空间提供物质产品与服务,决定生活、生态空间的构成模式;生活空间承担社会保障和文体休闲,影响生产、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生态空间作为自然保障,为城乡建设提供资源服务,确立生态底线。“三生” 空间相互适应与反馈,相互协同与共生,共同维持人居环境的和谐稳定状态。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本质是合理组织协调“三生”空间,此类智慧与经验在传统人居环境的营建中有充分体现。虽然城市功能与空间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但人居环境营建的本质不变,即因地制宜,使空间与环境相互适应,灵活布局,突出特色。古人善于利用山水形势促进“三生”协同发挥功能合力,山水形势是“三生”空间的地理基础。“形”,形态、形象
5、势”,态势、趋势,“形势”指基于整体观对环境权衡判断。引“形势”入城,强调对山、水、城、田等空间全要素的综合把控,“三生”空间协同发挥功能合力,促使整体环境呈向好趋势。理想的环境由山水关系构成,讲求以辨方、相土、观水的方式对山水关系进行全面把控,形成整体环境背景。城市或建筑应选址于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之地,与自然融合。古代的城市建设是对环境要素全面考虑下的“三生”空间组织。山水即生态空间,城池为生活空间,二者间的农田为主要生产空间。山作防御,水以便民,筑墙为城,间城为田,布局均衡,协同共生,营造出人地和谐、平衡稳定的人居环境。当今城乡建设中产业模式与生活需求的转变和升级使得城乡功能
6、日趋多样,空间关系愈加复杂。梳理并总结传统“三生”空间的历史演化、内在机制与经验启示有助于认识当代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空间关系问题,合理统筹布局、协调建构人居环境中的“三生”空间。(摘编自陈茜、武联、党雨田 传统人居环境营建中“三生”空间的内在机制与启示)材料三:古城坐北朝南,北枕莲花(莲花山),南控五虎(五虎山);右擎翠旗(旗山),左标石鼓(鼓山)。襟江带湖,东南并海,闽江穿城而过。古城内三山(乌山、于山、屏山)鼎立,两塔(鸟塔、白塔)对峙,中轴线千年不变。这种“城在山中、山中存城、山水相依”的城市山水格局,是福州先人城市建设智慧的集中展现。(摘编自UHC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历坊流韵山水秀城福州古
7、城的保护与发展)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以城邑聚落为原点认识山川界域,随着认识深化,开始自觉以“山川形势”理论来规划城市。B.唐宋以降,文人的审美旨趣和社会理想逐渐影响空间营造理念,这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审美化。C.“三生”空间之间存在有机关联,生产空间决定了生活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的基础。D.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注重协调“三生”关系,当代城乡建设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以构建和谐的空间格局。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城市规划,材料一侧重论述城市和山川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三生”空间关系。B.山川“大聚会”之
8、处,自然脉络深湛,地理形势宽广开阔,因此均会有大城市产生。C.生产空间影响生活空间,“凡仕者近宫,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就反映了这种情况。D.新时代的空间规划既要继承大国山河规画传统,也要重新审视城市与山川间的关系。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大国山河规画”传统的一项是(3分)A.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东汉赵晔)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C.障锦山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计成)D.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宋柳永)4.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又说“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对当今的城市规划有何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一
9、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4分)5.福州古城被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请依据材料分析福州古城的营建理念。(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锻炼 艾芜第一封信姐姐: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们那个沦陷了几年的家乡,弟弟冒险回去过一趟。我们部队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粮食运到江边,又把子弹搬上来,便决定去公路拦截。知道夜袭的地方就在我家乡,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
10、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来,是很不容易的。不过,我渐渐感觉出了。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当我感觉出来时,真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同时又多么难过呵!四年前,我们还可以对着田野大声唱歌,现在却连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们还可以随意在小河边上,抛着石头打野鸭,现在却连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着想着,心里禁不住疼痛起来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不久,队长叫我们格外注意,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倾听着
11、远处驰来的汽车的声音。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弟弟青牧六月三十日第二封信姐姐: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那次夜袭,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运粮食和军火,耽搁了时间,就遭了敌人反攻,竟至陷入包围。有些人突围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赖这些地方是我的故乡,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熟,我便趁着地里棉花枝叶的遮掩,向我们那个院子爬去。天亮时,我便趁着四下没人,大胆走进门去。当年逃难让帮忙看家的佃户阿长,看出是我,连忙请我进屋,又到门外去瞧瞧,看有没有人尾来。我的书房仍和
12、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的,并带着骄傲的神情,夸奖阿宁,说他已进了中学,书读得很好。不错,难怪书桌上摆有代数、地理、历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译的短篇小说集那类的书。接着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走进来向我打招呼,脸上却带着惊奇而又欢喜的样子。唉,谁还能认出这就是我们从小看大的,那个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
13、大事来。阿长神情很冷静,既不搭话,也没现出什么感动。我难受起来:“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见他儿子出去,阿长老头子便立即走来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地说:“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儿子在旁,我不好说的,老实说一句,我比谁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们队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个人好了。”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
14、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弟弟青牧七月三日第三封信姐姐: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那一夜,我们悄悄地穿过田野,越过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时候,才敢小声地谈起话来。我记起在他书桌上摆的那本翻译的短篇小说了。问他道:“你还读别的书没有?”他连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
15、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声音有些兴奋得颤抖起来,“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姐姐,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现在我写这封信时,他就正坐在我旁边。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
16、你的好!弟弟青牧七月五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中伏击的情节中,插入了“我”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联想,这既舒缓了小说的节奏,又赋予小说象征意味。B.从“老爹”到“老头子”,再到“老家伙”,称谓变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与心境下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C.“翻译的短篇小说”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时也表现出阿宁对自由进步的追求。D.小说以“锻炼”为题,既指“我”在战争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也指阿宁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8.阿宁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
17、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9.小说由“我”写给姐姐的三封信组成,这样处理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狱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己未,擢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光宗登极,旬月中,公所推擢皆先朝耆旧,世所目“威凤祥麟”者。天启甲子,逆阉窃柄,公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谓“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
18、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言皆剀切,为时所忌。比当例推,挡it先授意部堂,芟除清流周忠毅辈,公争执不少狗,忠贤大怒。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至感愤时事,则裂眦拳几案,痛惋交集。时周忠介被逮,诬赃数千。公洗橐百计代偿,欲脱之于死,其好义急难类如此。毂宗初,起太常少卿,寻巡抚中州。己巳之难,公不待诏命,帅师勤王。京师围解,升南大司马,参赞机务。时贼在英、庐,留都岌岌。南额兵八万人,堪战者不满万。公定营制,简家丁,治楼船,练火器,部曲改观,于是乎有援池、援滁、援庐之师。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时武陵相杨嗣昌夺情视事,词臣黄公道周等执义廷诤,杖谪累累。公抗疏力
19、救,谓“道周等国家有数人物,用之犹惧其晚,弃之何得其益?”疏上,先帝震怒,除名为民。已而复思之,拜东阁大学士。时贼势已亟,公蒿目时艰,中夜辄涕零,谓“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虽死奚益?顾非是无以报圣明万一。”及京城陷,群哗上南迁,公赋绝命诗,拜阙号哭,赴古井死。时死节二十余人,公为最先,谥文贞,首祀旌忠祠。论曰:“成仁取义,固非怀濡忍之志、萌计较之私者所能为哉。公之一死,可与宋室文山并美千古。”(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注珰,文中指宦官。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厦门市 2023 毕业班 第二次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