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docx
《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文件名称: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文件编号:YGJBZD-O03制定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制订时间:2019年6月修订时间:2023年9月修订次数:31.目的标准预防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内容,为保障医患安全,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等要求,指导临床诊疗操作过程中落实标准预防,提高感控水平,根据国家法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基本制度。2 .范围本制度是医院各科室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具有“底线性、“强制性。适用于医院各科室。3 .释义(一)涵义。标准预防基于患者体液(血液、组织液等)、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
2、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可能含有病原体原因,针对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二)医院各科室各相关主体自觉、有效、规范地执行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标准要求。4 .内容基本内容:标准预防主要包括手卫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以及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等措施。医院或各科室应当加强资源配置与经费投入,以保障感控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不得以控制成本和支出为由,挤占、削减费用,影响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4.1. 手卫生(1)涵义。是医院及医务人员依据标准预防规定和诊疗活动需要,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持续推动和优化手卫生实践规范性要求。(2)基本要求。
3、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标准和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手卫生制度,全面推动手卫生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等职能科室及临床相关科室负责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实施、监测和督导检查等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开展覆盖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临床科室是手卫生执行主体部门,日常实施科室培训、自查与监督管理。根据科室和专业落实手卫生要求,为其配备设置规范、数量足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设备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液,以及手卫生流程图等。重点部门、区域和部位应当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职能科室
4、定期实施科学规范的手卫生监测、评估、干预和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3)下列情况下应该洗手或手消毒a)接触患者前。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d)接触患者后。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4)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4.2. 隔离。(1)涵义。
5、是医院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过程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感染传播风险,依法、规范地设立有效屏障的规范性要求。隔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明确或可能的感染传播能力的人员,对其按照感染源进行隔离;另一类是具有获得感染可能的高风险目标人员,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隔离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物理屏障以实现空间分隔为基本手段,行为屏障以规范诊疗活动和实施标准预防为重点。(2)基本要求。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特点,制订并实施本机构的隔离措施管理规定。科室对需要实施隔离措施的患者,应当采取单间隔离或同类患者集中隔离的方式;对医务人员加强隔离技术培训;为隔离患者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隔离患者所用
6、诊疗物品应当专人专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在严格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照疾病传播途径和防控级别实施针对性隔离措施。科室加强对隔离患者的探视、陪护人员的感控知识宣教与管理,指导和监督探视、陪护人员根据患者感染情况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明确诊疗流程,洁、污分明,标识清晰。根据建筑分区要求,同一风险等级分区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度风险区域科室宜相对独立成区,收治感染患者区域与采取保护性隔离区域分开设置,宜与中低度风险区域分开。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m。对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反馈,并加以持续质量改进。(3)接触、飞沫、空气三种隔离预防措施医
7、院没有感染性疾病科和负压病室,飞沫和空气传播法定传染病做好防护情况下及时转诊传染病医院,并做好终末消毒工作。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患者隔离医护人员防护限制患者活动范围接触患者及患者体液血液等戴手套;离开隔离区域脱下手套并洗手;手上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减少转运,必须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减少污染正确穿脱隔离衣;一次性隔离衣使用后按医疗废物要求进行处置常见于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蓝色“接触隔离标识飞沫传播隔离与预防患者隔离医护人员防护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防护用品,按要求穿脱,并正确处理使
8、用后的物品病情允许戴外科口罩并且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患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禁止探视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防护用品规范使用常见于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患者。粉色“飞沫隔离标识空气传播隔离与预防患者隔离医护人员防护有条件安置在负压病房,转运时负压转运车。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医疗机构,并注意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按照区域流程,不同区域穿戴不同防护用品,按要求穿脱,并正确处理使用
9、后物品病情容许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进入确诊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聊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空气消毒、通风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要求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病室的气压低于缓冲间、缓冲间低于走廊常见于肺结核、麻疹、SARS、水痘等患者。黄色“空气隔离标识4.3环境清洁消毒。(1)涵义。是医院及其工作人员对诊疗区域空气、环境和物体(包括诊疗器械、医疗设备、床单元等)表面,以及地面等实施清洁消毒或新风管理,以防控与环境相关感染发生和传播的规范性要求。(2)基本要求。保洁公司实施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主体部门,爱卫办为主要监管部门,明确各
10、部门及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精密仪器设备为医务人员负责清洁消毒。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消毒技术规范,培训不同风险区域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基本规范,主管职能部门(爱委办)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和监督检查的规定,并开展相关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主要监管职能科室(爱卫办)规范开展针对诊疗环境物表清洁消毒过程及效果的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病原体污染制订并严格执行感染暴发(疑似暴发)后环境清洁消毒规定与床单元终末处置流程。总务科(外包公司)对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与医疗用水实施清洁消毒、新风管理和进行监管的主体部门及其职责,制订并执行操作规程及监测程序。(3)主要内容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日常清洁与消
11、毒隔离风险等级环境清洁等级分类方式频率/(次d)标准低度风险区域清洁级湿式卫生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中度风险区域卫生级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2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高度高度风险区域消毒级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2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2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注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注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消毒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预防措施 执行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