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docx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doc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技术规范SJG18-2009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structureswithprecastcomponents2009-09-30发布2009-11-01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技术规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cretestructureswithprecastcomponentssSJG18-2009主编部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部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施行日期:2009年11月Ol日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建科200846号文
2、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大量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规范、论文及试验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符号;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4.连接形式与构造;5.结构整体分析;6.构件及连接设计;7.非结构构件;&预制构件制作与检验;9.安装施工与验收。本规范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归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泛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
3、位: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建国际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电子院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和致达建筑结构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中威预制混凝土产品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魏琏窦祖融(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王庆扬王传甲王森韦承基江守来刘洪海刘琼祥刘绪普孙仁范赵晓龙郭满良施永芒本规范审查专家委员会成员:容柏生陈星薛伟辰李东彬刘维亚刘绪普刘新玉1总则12术语、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54连接形式与构造71.1 一般规定71.2 叠合梁71.3 柱、剪力墙91.4 叠合板101.5 楼梯板111.6 预制外挂墙板115 结构
4、整体分析135.1 一般规定135.2 多遇地震作用135.3 设防烈度地震作用145.4 罕遇地震作用156 构件及连接设计186.1 基本要求186.2 接合面的抗剪强度、抗剪承载力186.3 叠合梁206.4 叠合板236.5 预制外挂墙板257 非结构构件278预制构件制作与检验288.1 构件制作准备288.2 材料288.3 模具和预埋件298.4 钢筋及保护层垫块298.5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298.6 脱模及构件标示308.7 预制构件的起吊、堆放与运输308.8 构件质量检验与标准319安装施工与验收329.1 预制构件的堆放和安装施工329.2 现浇结构的施工359.3 质量
5、验收359.4 安全施工及防护35附录A构件制作允许偏差标准与检验方法37本规范名词说明44条文说明45L0.1为了充分发挥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作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7度区)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的设计、制作与施工。其中竖向构件(墙、柱)为现浇,水平构件为预制装配式叠合梁、叠合板,外墙为预制外挂墙板。L0.3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抗
6、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当需要达到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或为超限高层建筑时,结构和构件可采用基于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1. 0.4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作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 1术语2. 1.1接合面connectinginterface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由于二次浇筑所形成的接触面,称接合面。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P各楼层弹塑性静力分析时的侧向荷载;e楼层j振型时i楼层的剪力;Q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各楼层地震作用剪力;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SG
7、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h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M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构件最大的受力弹性层间位移;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Au5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az多遇地震作用下外挂墙板所在楼层的加速度;(ym剪切摩擦抗剪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剪切面的压应力标准值;V(V(cPy,VRx(VyVR(co),V(VRCcy9VR(X)9VRCDVRice)剪切面抗剪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下标括号中CP表示受压抗剪,K表示剪力键抗剪,Do表示销栓抗剪,Co表示混凝土抗剪;N,N分别为剪切面的压力标准值和设计值
8、2.2.2材料性能和抗力J,fy钢筋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J,f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和设计值;Vv竖向接合面抗剪承载力;TRv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构件弹性受力层间位移角限值;:0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J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R构件承载力值;O弹性层间位移角。2.2.3几何参数Aa剪力键凸出部的承压面积;A,A2Ax2为接合面最上面和最下面可能发生受拉破坏的剪力键根部的剪切面积之和,Ax2为其余各剪力键根部的剪切面积之和;An单根销栓钢筋面积。5, 截面的一次矩;I截面惯性矩;P3单位面积内横穿接合面的钢筋面积。2.2.4计算系数及其它W风荷载组合值系数;YG、Ym、Ya、Yw作用分项系数;Y
9、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a,a承压系数;摩擦系数;h楼层层高;构件截面高度;n计算振型的个数;n销栓钢筋根数;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3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3.0.1按本规范设计的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计算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同样的方法进行。3.0.2本规范规定的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0.2的要求。表3.0.2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7度框架55框架一剪力墙120框架一核心筒1303.0.3当采用基于性能目标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和构件抗震性能目标可按表3.0.3-1的要求选用。表3.0
10、3-1结构和构件抗震性能目标结构类型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框架弹性一框架梁不屈服、框架柱不屈服部分框架梁屈服、部分框架柱屈服框架梁弹性二、框架柱弹性二部分框架梁屈服、框架柱不屈服框架梁弹性一、框架柱弹性一框架梁不屈服、框架柱不屈服框架一剪力墙弹性一部分连梁、框架梁屈服、框架柱、剪力墙不屈服框架梁延性破坏、部分框架柱、部分剪力墙屈服个别连梁屈服、框架梁不屈服、框架柱、剪力墙弹性二或弹性一框架梁延性破坏、框架柱、剪力墙不屈服框架一核心筒弹性一部分连梁、框架梁屈服、框架柱、筒体墙不屈服框架梁屈服、部分框架柱、部分筒体墙屈服个别连梁屈服、框架梁不屈服、框架柱、筒体墙弹性二或弹性一部分框架梁屈服
11、框架柱、筒体墙不屈服注:1表中弹性一目标为国家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截面抗震验算的规定;弹性二和不屈服目标的荷载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取L0,材料强度分别取设计值和标准值;2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宜根据工程和结构构件的重要性选用屈服、弹性二、弹性一的抗震性能目标。对于破坏危及整个结构安全的关键构件,其抗震性能目标可按表3.0.3-2的要求选用。表3.0.3-2结构中关键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弹性弹性二不屈服弹性一弹性二3 .0.4预制构件与接合面应对其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各种不利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裂缝宽度及挠度进行验算。4 .0.5构件分段要
12、便于预制、吊装、就位和调整,结合部钢筋及预埋件不宜过多。3. 0.6材料要求1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也不宜高于C40,用于现场后浇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预制构件强度等级,也不宜高于C40。2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400级热轧钢筋,也可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HRB400级热轧钢筋;楼板也可采用符合冷轧变形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DBJ/T15-7)要求的冷轧变形钢筋。3预制构件中的吊环应采用HPB235级热轧钢筋,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连接形式与构造4. 1一般规定4.1.1 预制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在
13、节点区宜直线锚固,当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采用机械直锚。4.1. 2构件间钢筋连接可采用搭接连接或对接连接。4.1.3 当构件中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4.1.4 预制构件伸入梁、柱、墙等构件内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15mm4.1.5 叠合构件预制部分的水平接合面应做成有凹凸的人工粗糙面,预制梁的凹凸不宜小于6mm,预制板的凹凸不宜小于4mm。4.1.6 6预制构件设计对制作、运输、吊装、施工等有特别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4.2叠合梁1 .2.1叠合梁现浇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15Omm和1/3梁高的较大值。预制反沿厚度不宜小于50mm(图4.2.
14、1)。4 .2.2在预制梁的预制面以下100mm范围内,应设置2根直径不小于12mm的腰筋(图4.2.1),其它位置的腰筋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设置。4.2.3预制梁端部接合面应设置剪力键,剪力键的尺寸应按本规范第6章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图4.2.3)o一生:m设上个,洗图4.2.3梁端剪力键形式4.2.4 预制梁的外伸钢筋对接连接时,外伸钢筋不应弯折。4.2.5 预制梁顶面两端应各设置一根安全维护插筋,插筋直径不宜小于28mm,出预制梁顶面的高度不宜小于15Omm(图4.2.5)。实个红单图4.2.5梁端安全维护插筋示意4.2.6 梁纵向受力钢筋在端节点处采用机械直锚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5。
15、正)和梁长方向柱边长b的3/4(图4.2.6)。图4.2.6梁纵筋在端部节点区的锚固要求4.2.7 梁纵向受力底筋在中间节点宜贯通,也可采用对接连接。对接连接时,钢筋直径宜相同;直径不同时,较大直径钢筋伸入节点内的长度不应小于a(正),且伸过柱中心线的长度不应小于较大钢筋直径的5倍(图4.2.7)o4.2.8 梁与墙平面外连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6条和第4.2.7条的规定。墙厚不满足锚固长度要求时,应设置扶壁柱或采取其它有效方式。4.2.9 次梁底筋宜锚入主梁内或连续贯通。次梁端底筋不出现拉力时可不锚入主梁内,但应采取有效连接措施。4.3柱、剪力墙1. 3.1顶层柱顶宜设置不少于1排箍
16、筋,直径不小于141三,肢距不大于200mm。4. 3.2顶层端节点处的梁顶纵筋采用机械直锚时,柱顶面高出梁顶面的高度不宜小于梁高的1/2且不大于500mm,柱纵筋从梁底伸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0倍(图4.3.2)。、!3(lJ:图4.3.2顶层端节点锚固要求5. 3.3顶层中节点处的柱纵筋采用机械直锚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4a(E)、250r三和梁高的4/5的最大值(图4.3.3a);且宜沿梁设置伸至梁底的开口箍筋,开口箍筋的间距不大于150mm,直径和肢数同梁加密区(图4.3.3b)。6. 3.4剪力墙设扶壁柱或暗柱时,顶层端、中节点的构造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至第4.3.3条
17、的要求。图4.3.3a顶层中节点柱纵筋锚固要求图4.3.3b顶层中节点开口箍筋示意4.4叠合板4.4.14.4.2叠合板的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预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0mn预制板的拼缝处,板上边缘宜设置30mmx30mm的倒角(图4.4.2)o4.4.34.4.4预制板宽度不宜大于3m,拼缝位置宜避开叠合板受力较大部位。预制板底筋不伸出时,拼缝处应沿预制板顶面设置垂直于板缝的接缝钢筋,钢筋面积应按本规范第6章计算确定,且按现浇层厚度计算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接缝钢筋与预制板钢筋的重叠长度,板跨中部位不小于L2a;板跨边部位不小于0.8。(
18、图4.4.4a、4.4.4b)o接缝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00mm(图4.4.4b),楼板考虑地震作用时不应小于E;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宜适当增加。2L2Lq一1.2La.图4.4.4a板跨中的接缝钢筋构造图4.4.4b板跨边的接缝钢筋构造4.5楼梯板4.5.1预制装配楼梯板宜为整体预制构件。4.5.2预制装配楼梯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预留伸出钢筋锚入支座长度,面筋不应小于正,底筋不应小于20倍钢筋直径。4.6预制外挂墙板4.6.1预制外挂墙板应与梁可靠连接,在与剪力墙、柱连接处宜设构造缝,缝宽不小于IOmm。4.6.2预制外挂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50mm,且宜采用双层
19、双向配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o4.6.3预制外挂墙板顶部应与梁设置剪力键和连接钢筋。连接钢筋不应小于10200,上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正,下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倍钢筋直径,上筋与下筋垂直距离不宜小于15Omm(图4.6.3)04.6.4预制外挂墙板底部应设置不少于2个限位连接件,间距不宜大于4m(图4.6.3)o墙底限位连接件按本规范第6章有关规定计算确定。图4.6.3预制外挂墙板顶部与底部连接示意5结构整体分析5.1 一般规定5.1.1 1.1多遇地震作用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进行结构整体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塑性方法进行结构整体分析。5.1.2 在结构内
20、力与位移计算中,楼面的中梁刚度可根据翼缘情况取L32.O的增大系数,楼面的边梁刚度可根据翼缘情况取L2L5的增大系数。5.1.3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可根据外挂墙板(含开洞情况)及与边框架的连接方式考虑其对梁刚度的影响。1对于满跨无洞外挂墙板,当墙板与梁全长连接时,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取L5;当墙板与梁两端脱开长度不小于梁高时,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取L2;2对于满跨大开洞外挂墙板,当墙板与梁全长连接时,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取L3;当墙板与梁两端脱开长度不小于梁高时,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取1.0;3对于半跨无洞外挂墙板,当墙板与梁全长连接时,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取L4;当墙板与梁端脱开长度不小于梁高时
21、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取Ll;4当同时考虑楼板与外挂墙板对梁刚度的影响时,梁刚度增大系数的增大部分取两者之和。5.1.4 叠合板可按同等厚度的现浇板进行计算,楼板内力和挠度应考虑预制板拼缝的影响进行调整。5.1.5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1.0;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3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荷载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5.1.6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制 装配 整体 钢筋混凝土 结构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