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祖荣强.ppt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祖荣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祖荣强.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监测与预警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疾病监测概念疾病监测概念及及 监测监测系统建立系统建立l 疾病监测概念l 监测系统建立l 监测系统运转l 监测资料分析 l 监测系统建设误区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1)(1)l被被动动监监测测:由由责责任任报报告告人人按按照照既既定定的的报报告告规规范范和和程程序序向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机机构构(疾疾控控中中心心)常常规规报报告告传传染染病病数数据据和和资资料料,报报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l缺点:漏报较严重缺点:漏报较严重l优点:稳定,易普及优点:稳定,易普及l主主动动监监测测:根根据据疾疾病病预预防防控控
2、制制工工作作的的特特殊殊需需要要,由由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人人员员定定期期到到责责任任报报告告单单位位收收集集疾疾病病报报告告、进进行行病病例例搜搜索索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的监测方法或监测系统。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的监测方法或监测系统。l漏报调查:建立在被动监测之上,促进报告完整性漏报调查:建立在被动监测之上,促进报告完整性l缺点:监测成本高缺点:监测成本高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2)(2)l病例为基础的监测:收集特定病例信息病例为基础的监测:收集特定病例信息lAFPAFP监测、监测、SARSSARS监测监测l事件为基础的监测: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事件为基础的监测:公共卫生事件信息l突突发发
3、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救救灾灾防防病病信信息息监监测测系系统统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3)(3)l社社区区或或人人群群为为基基础础的的监监测测:监监测测系系统统所所收收集集的的信信息息是是以以社社区区为为基基础础,是是对对社社区区内内所所发发生生的的所所有有特特定定传传染染病病(或或其其他他健健康康事件,如出生、死亡等)进行报告和收集。事件,如出生、死亡等)进行报告和收集。l特定的背景:自然灾害特定的背景:自然灾害l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所收集信息来自医院就诊病例。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所收集信息来自医院就诊病例。l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l实实验验室室监监测测:
4、按按一一定定的的规规范范收收集集并并上上报报传传染染病病实实验验室室检检测测数数据资料据资料l独立的监测体系;或特定监测系统的一部分独立的监测体系;或特定监测系统的一部分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4)(4)l哨哨点点监监测测:通通过过(随随机机或或非非随随机机方方法法)选选取取一一定定数数量量报报告告单单位或报告人作为监测哨点,进行特定传染病报告。位或报告人作为监测哨点,进行特定传染病报告。lHIVHIV监测;流感监测监测;流感监测l描述疾病的变化趋势,探测暴发和流行描述疾病的变化趋势,探测暴发和流行l推算总体发病水平推算总体发病水平l特点:耗费低、效率高特点:耗费低、效率高l已列
5、入消除计划目标的传染病,宜普遍监测已列入消除计划目标的传染病,宜普遍监测l样本代表性问题样本代表性问题疾病监测其它相关技术疾病监测其它相关技术l无无关关联联监监测测:当当监监测测目目的的不不是是为为了了发发现现病病例例,而而仅仅仅仅是是了了解解人人群群的的流流行行状状况况时时,可可利利用用为为其其他他目目的的而而收收集集的的资资料料,在在不不识别个人的情况下开展监测识别个人的情况下开展监测/检测。检测。l健康体检采血作健康体检采血作HBsAgHBsAg检测、检测、HIVHIV抗体检测抗体检测l记记录录联联接接:把把两两个个不不同同来来源源的的资资料料联联接接起起来来进进行行分分析析,组组成成一
6、个新的信息库以扩大其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一个新的信息库以扩大其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l出生资料:无未来发病出生资料:无未来发病/死亡记录死亡记录l婴儿死亡资料:无出生体重记录婴儿死亡资料:无出生体重记录l将两者联接分析,可获得不同出生体重的婴儿死亡率。将两者联接分析,可获得不同出生体重的婴儿死亡率。监测系统的设计监测系统的设计 设计步骤设计步骤l确定监测需求、澄清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需求、澄清监测目的l明确病例定义明确病例定义l确定系统框架及资料来源和报告方式确定系统框架及资料来源和报告方式l制定数据分析方案制定数据分析方案l确定监测信息分发和常规使用机制确定监测信息分发和常规使用机制l确定监测系统
7、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确定监测系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监测系统的目的监测系统的目的(1)(1)l描述或估计传染病的发病规模、分布特征、传播范围描述或估计传染病的发病规模、分布特征、传播范围l早期识别流行和暴发早期识别流行和暴发l了解疾病的长期变动趋势和自然史了解疾病的长期变动趋势和自然史l判断疾病或病原体的传播是否已被阻断或消除判断疾病或病原体的传播是否已被阻断或消除l病原学监测:微生物的型别、毒力、耐药性及其变异病原学监测:微生物的型别、毒力、耐药性及其变异l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l危险因子监测:宿主动物、病媒昆虫危险因子监测:宿主动物、病媒昆虫监测系统的目的监测系统的目的(2)(2
8、)l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l建立和检验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假设建立和检验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假设l进行传染病流行趋势的预测、预报和预警进行传染病流行趋势的预测、预报和预警l发现新发传染病发现新发传染病 如何确定监测目的?l监监测测目目的的和和需需求求越越多多,变变量量越越丰丰富富,监监测测系系统统可可接接受受性就越差,工作难度越大。性就越差,工作难度越大。l注重可操作性注重可操作性监测对象与病例定义监测对象与病例定义l监测对象监测对象l确确定定的的依依据据:监监测测目目的的、疾疾病病控控制制目目标标、资资源源可可利利用用性、目标疾病特征性、目标疾病特征l监测对
9、象的定义:人、时、地监测对象的定义:人、时、地l病例定义病例定义l保证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l考虑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求考虑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求l考虑监测目的、基层诊断条件和能力、疾病控制目标考虑监测目的、基层诊断条件和能力、疾病控制目标l针对同一种疾病,不同的目的可有不同的定义针对同一种疾病,不同的目的可有不同的定义监测资料收集监测资料收集l监测方式监测方式l普普遍遍报报告告/哨哨点点监监测测?被被动动监监测测/主主动动监监测测?人人群监测群监测/危险因素监测?不同监测内容的结合?危险因素监测?不同监测内容的结合?l资料收集资料收集l个案表个案表/一览表?
10、表格的标准化?资料汇总?一览表?表格的标准化?资料汇总?l与常规工作的结合与常规工作的结合l收集资料的责任人员:责职与权限收集资料的责任人员:责职与权限l收集资料的时间规定收集资料的时间规定监测资料的报告监测资料的报告l报告方式报告方式l计算机网络报告计算机网络报告/人工报告人工报告l个案报告个案报告/汇总报告汇总报告l报告时间:日报、周报、月报、年报报告时间:日报、周报、月报、年报l报告流程:直接报告报告流程:直接报告/逐级报告逐级报告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分析l基本内容:三间分布基本内容:三间分布l人群分布:发现高危人群人群分布:发现高危人群l时间分布:检测疾病趋势异常动向时间分布:检测疾病
11、趋势异常动向l地区分布:确定防制重点地区地区分布:确定防制重点地区l交交叉叉、组组合合分分析析:揭揭示示疾疾病病随随时时间间推推移移在在地地域域上上的扩散规律的扩散规律l展示方式: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地图、标点地图展示方式: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地图、标点地图 20052005年流感病例报告数年流感病例报告数某地某地XXXX病暴发疫情发病时间分布病暴发疫情发病时间分布政府参与,针对性措施健康教育伦敦某街区霍乱死亡病例分布伦敦某街区霍乱死亡病例分布通过色差反映流行状态通过色差反映流行状态15%N/A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美国成人肥胖症时间与地区分布美国成人
12、肥胖症时间与地区分布监测信息的分发与利用监测信息的分发与利用l原始数据开放权限?原始数据开放权限?l监测信息的分析结果发给谁?监测信息的分析结果发给谁?l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l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l向下级单位、报告人反馈向下级单位、报告人反馈l是是否否向向社社会会公公布布?以以何何种种形形式式公公布布?公公布布的的范范围是否有限制?围是否有限制?监测系统的评价监测系统的评价(1)(1)l 评价监测系统的标准l灵敏性:监测系统识别卫生问题的能力。灵敏性:监测系统识别卫生问题的能力。l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占实际病例的比例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占实际病例的比例l监测系统判断
13、爆发或流行的能力监测系统判断爆发或流行的能力l及时性:监测系统发现卫生问题,至有关部门接到及时性:监测系统发现卫生问题,至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并作出反应的时间间隔报告并作出反应的时间间隔l影响传染病控制、干预的效率影响传染病控制、干预的效率l代表性:监测系统描述的卫生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性:监测系统描述的卫生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目标人群中实际发生的卫生问题。代表目标人群中实际发生的卫生问题。监测系统的评价监测系统的评价(2)(2)l评价监测系统的标准l简单性:监测资料是否容易收集?监测方法是否容易操简单性:监测资料是否容易收集?监测方法是否容易操作,系统运作的程序简单作,系统运作的程序简单l灵
14、活性:监测系统对新的卫生问题、操作程序或技术要灵活性:监测系统对新的卫生问题、操作程序或技术要求能及时作出调整而适应其变化求能及时作出调整而适应其变化l可接受性:监测系统的参与者对监测工作的意愿达到什可接受性:监测系统的参与者对监测工作的意愿达到什么程度么程度l阳性预测值:指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阳性预测值:指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的比例。的比例。监测系统的评价监测系统的评价(3)(3)l由于监测目的不同,每个监测系统对系统不由于监测目的不同,每个监测系统对系统不同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同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l监测系统各特征往往相互间有联系,提高对监测系统各特征往往相
15、互间有联系,提高对某个特征的要求,可能会降低对其他特征的某个特征的要求,可能会降低对其他特征的要求要求监测系统的建立监测系统的建立(1)(1)l制定监测方案(实施方案)制定监测方案(实施方案)/工作指南工作指南l监测工作背景:现状、监测工作必要性、可行性监测工作背景:现状、监测工作必要性、可行性l监测目的:发现规律、服务于决策监测目的:发现规律、服务于决策l监测点选择:监测地区、实施单位监测点选择:监测地区、实施单位l监测内容:监测对象(人群、社区)、病例定义监测内容:监测对象(人群、社区)、病例定义l监测资料收集内容与方法:收集、报告监测资料收集内容与方法:收集、报告l监测资料分析、总结与利
16、用:时间、方法、内容监测资料分析、总结与利用:时间、方法、内容l监测质量控制与督导考核监测质量控制与督导考核l各级相关单位的分工与职责各级相关单位的分工与职责监测系统的建立监测系统的建立(2)(2)l监测方案的预试验和修订监测方案的预试验和修订l方案的可接受性、可行性方案的可接受性、可行性l人员培训人员培训l组织管理、专业技术组织管理、专业技术l监测系统的启动和运转监测系统的启动和运转l日常质量控制,定期考核督导日常质量控制,定期考核督导监测系统建设的几个误区监测系统建设的几个误区l计算机和计算机和ITIT才能反映监测水平?才能反映监测水平?l对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的忽视对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的忽视l
17、对现场管理的忽视对现场管理的忽视l对数据分析的忽视对数据分析的忽视l对数据反馈的忽视对数据反馈的忽视l对监测质量评价的忽视对监测质量评价的忽视l对数据利用的忽视对数据利用的忽视l与其他信息来源的关系与其他信息来源的关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中国疾病监测体中国疾病监测体系系l 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布局l 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构成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1 1)l重大传染病(Top-priority infectious diseases )l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乙肝l国家控制目标和控制策略l强大的国家和国际项目支持l强力监控传染病 (Intensified moni
18、toring infectious diseases )l鼠疫、霍乱、SARS、HPAI 等l加强监测、预警l及时发现病例l对每一病例,采取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l严防播散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2 2)l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EPI-targeted diseases)l五种疫苗,七种传染病l结核-卡介苗l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百白破l麻疹l脊髓灰质炎l乙型肝炎l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l其他推荐纳入免疫规划的传染病(Potential EPI-targeted Diseases)-流脑、乙脑、出血热等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
19、3 3)l其它法定管理传染病(Other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l监测l暴发的预防控制l地区性控制项目l阶段性控制项目l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l监测、发现、确认与早期预警l暴发控制l降低发生风险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HIV/AIDS-HIV/AIDSl出台“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l发布“国家遏制艾滋病流行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l实施“四免一关怀”等综合政策l综合防治: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l到2010年,艾滋病感染者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结核
20、病结核病l提高病人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提高病人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l到到20102010年,治疗年,治疗TBTB病人病人400400万万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乙型肝炎乙型肝炎l20022002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l中央财政和中央财政和GAVIGAV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项目支持,实现(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项目支持,实现儿童免费疫苗接种儿童免费疫苗接种l出台国家乙肝控制规划出台国家乙肝控制规划l 至至20102010年,年,5 5岁以下儿童和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岁以下儿童和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分别降至分别降至1%1%和和7 7以下以下重大传染病预
21、防控制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血吸虫病血吸虫病l成立国务院血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国务院血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l20062006年,发布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年,发布血吸虫病防治条例 l防治策略的重大调整防治策略的重大调整l传统策略:以消灭钉螺为主传统策略:以消灭钉螺为主l现行策略: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现行策略: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l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04041515年)年)l至至20082008年,全国所有流行县区以村为单位,人粪检阳性年,全国所有流行县区以村为单位,人粪检阳性率降至率降至5 5以下,家畜粪检阳性率降至以下,家畜粪检阳性率降至3 3以下以
22、下l到到20152015年,上述指标均降至年,上述指标均降至1 1以下以下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l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针对传染病l五种疫苗,七种传染病五种疫苗,七种传染病l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直至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目标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直至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目标l启动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启动消除麻疹行动计划l部分省已将乙脑、流脑纳入免疫规划部分省已将乙脑、流脑纳入免疫规划l提高儿童免疫服务和管理水平,保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提高儿童免疫服务和管理水平,保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l未来优先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未来优先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 l腮腺炎、风疹、腮
23、腺炎、风疹、HIBHIB、水痘、甲肝等、水痘、甲肝等 lMMRMMR和其他以和其他以DTPDTP为基础的多联苗逐步替代传统疫苗为基础的多联苗逐步替代传统疫苗其它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其它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l加强监测加强监测l密切观察流行趋势、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变化密切观察流行趋势、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变化l做好暴发和流行的预警、预测和控制做好暴发和流行的预警、预测和控制l加强干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和优化加强干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和优化l预防控制策略、措施预防控制策略、措施l疫苗、药物研发、诊断治疗技术疫苗、药物研发、诊断治疗技术l实施地区性预防控制项目(出血热、疟疾等)实施地区性预防
24、控制项目(出血热、疟疾等)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l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对待新发传染病问题,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对待新发传染病问题,建立应建立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国家战略对新发传染病的国家战略 l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科学研究l提高发现、识别和预警能力提高发现、识别和预警能力l探索建立新的监测方法(严重临床症候群的报告与监探索建立新的监测方法(严重临床症候群的报告与监测、建立完善实验室监测体系)测、建立完善实验室监测体系)l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能力,强化应对准备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能力,强化应对准备 面对挑战面对挑战/存在问题存在问题l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和生态恶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和生态
25、恶化l全球化进程加快,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生产、消费模式、全球化进程加快,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生产、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变化等生活方式变化等l现有传染病监测方法发现新发传染病能力差现有传染病监测方法发现新发传染病能力差l传染病防控循证决策水平低传染病防控循证决策水平低l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l检测方法;监测用试剂研发、生产、供应;标准化及质控体系检测方法;监测用试剂研发、生产、供应;标准化及质控体系l疾控体系硬件得到加强,传染病防控技术力量仍很薄弱l 应用和基础研究薄弱应用和基础研究薄弱努力方向努力方向l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l新发传染病监测新发传染病监测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监测 预警 祖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