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蕴.docx
《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意识形态主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蕴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追寻现代化梦想,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伴随着意识形态的重大争论。成功开辟现代化道路,体现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与科学意识形态指引有着本质性关联。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卓越证明,也是在社会思潮“万花纷谢一时稀”背景下逐步走上正轨,在力排各种意识形态偏见或者误解、拒斥各种“左”和右的干扰中创立起来的,因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蕴具有历史性维度。同时,它也具有共时性维度,即其意识形态底蕴都具有对话和交锋色彩,体现了自己的主体性、独创性和有效性。发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意蕴,不仅有助于我们深明道路
2、背后的“主义之争”,而且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和“意识形态自信”,从而引领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扬帆远航、行稳致远。人类文明史表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人类文明的每一步重大前行,都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擎。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习近平说“: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没有思想的引领,不可能开辟历史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可以说,意识形态不仅刻入世界的解释力和阅读力,而且具有超拔世界、引领世界的牵引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科学意识形态,深刻揭示了自然规律、历史规律
3、和思维规律,是迄今为止雄踞首位的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穿透力的科学真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始终注重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将其确定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的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也深刻改变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卓越证明,也是在众说纷纭的说辞中,在力排各种意识形态偏见或者误解、拒斥各种“左”和“右”的干扰中创立起来的,因而具有重大的意识形态意蕴
4、值得深入发掘。只有深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真谛。在此,本文主要不是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历史过程中意识形态争论的梳理,而是要深入挖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阐发背后的意识形态意蕴,以此保持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意识形态上的战略定力与自信。其意义不言而喻。意识形态意蕴。它以正面阐述方式回应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持怀疑、否定或者污蔑态度的各种错误思潮,同时,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辩护的现代化模式划清了必要的边界(尽管要充分肯定其中存在现代化的共性)。具体来说:其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有利于增强道路
5、自信。它是覆盖所有人的现代化,意味着会遇到西方现代化不曾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也就与之不相同。这就意味着,西方是“串联式的现代化”,中国是“并联式的现代化”,任何照办照抄、拷贝拼凑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必须立足自己的实践、国情和实际,走自己的路,这才是历史正道。显然,这一特征的强调具有重大的意识形态意义,启示我们不要亦步亦趋,要充分彰显现代化的道路自信。习近平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把现代化
6、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根据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确立适合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和议程,走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依靠自力更生在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阐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底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底蕴。其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独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减贫理论,增强了理论自信。马其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有利于增强文明自信。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有着内在冲突和矛盾,主要有二:一是物的增值与人的贬值;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割裂。放眼世界各国现代化实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绝非自然而然的,
7、而是要面对以物欲化、享乐化、个体化为特征的消极价值文化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日益暴露出的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等弊病,一些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深陷两极分化、政治动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工业化、技术化、资本化以及文化变迁的现代化诸场景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协调问题J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面对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等问题,也要面对物质主义、货币文化、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对精神文明的挑战。如果不能避免物质文明发展而精神文明式微的现象,就无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
8、化的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才能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才能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放眼全球,这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效解决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世界性难题。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利倾向和货币的泛化,诱发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盛行。自由主义主导的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的大繁荣,却也使得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先后出现了美国学者桑德尔所说的“市场和市场价值观侵入了它们本不属于的那些生活领
9、域”的现象,出现了“市场跨界的货币泛化”问题,致使“我们从拥有一种市场经济最终滑入了一个市场社会其结果是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泛滥。其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增强生态文明自信“。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悖论性用语,好比“善良的恶霸”一样滑稽可笑。在马克思笔下,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灵与肉、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紧张,要扬弃资本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基本适应性的矛盾替代对抗性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
10、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同样有利于增强文明自信和话语权。西方采取的是暴力、掠夺的路径,对内主要表现为牺牲底层民众的利益,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羊吃人”,以剥夺小生产者土地的方式开启现代化;对外通过殖民地、战争等形式进行掠夺,如历史上通过贩卖黑奴、贩卖鸦片掠夺殖民地的财富、黄金等方式聚集资源,实现现代化。中国的路径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使命、初心是为人民服务,中国没有殖民地,也没有掠夺的基因。对
11、内,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外,中国不搞殖民侵略和战争。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重要内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建设特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必须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具有对话比较意味,“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这一话语体系的标志符号。可以说“,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12、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彰显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彻底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除此之外,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同样彰显了重要的意识形态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
13、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条重大原则,是对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和“根本制度”,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问题。美国著名思想家丹尼尔5。贝尔曾经指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在一个“拒斥形而上、回归形而下”和“信仰陨落、只有利益”的氛围里,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理想信念可谓“迎难而上”“逆势而上”,难度系数可想而知。长期以来,西方敌对
14、势力一直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丑化妖魔化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国家制度,从骨子里敌视我们党和政权。事实上,我们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不断深化,日趋全面深刻: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根植于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如果对此有任何动摇、否定,很可能犯颠覆性错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
15、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需要指出的是,驳斥上述意识形态争论,不仅需要事实,更需要讲道理。也就是说,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需要理论武装和意识形态立论。否则,单凭“器物上的优势”,单凭经验事实的堆砌,是无法服人的。所谓“理不辩不清,话不说不明二换言之,你可以举出无数例子来自证“优越”,人家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予以回敬。因此可以说,现代化道路之争,绝非一般的知识性差异、量的不同之争,而是体现为“主义之争”“世界观对抗”等质性之争。二、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
16、主义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硬实力,一打即垮;没有软实力,不打自垮。科学意识形态不仅具有解释世界的功能,而且具有改变世界的功能。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娘变。历史地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寻现代化的道路,开局一再陷入窘境,因为资本主义现代化靠的是对内压榨百姓、对外剥削掠夺,已经使得把整个世界变为核心一外围的基本结构(萨米尔5。阿明语);作为外围国家的中国,已经失去了“步资本主义后尘”成功走现代化的可能性。模仿“西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死胡同。但是,最终,“触底反弹”“绝处逢生”,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现代化之路,走上
17、了先革命、后建设的现代化之路。这是由于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实现了从学术思潮上升为救国真理的华丽转身。邓小平犀利地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本质上是异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走自己的道路,同时抵制各种虚假意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冲击。党的百年奋斗,离不开意识形态斗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
18、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在冷战时期,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尽管我们与苏联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斗争,但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打了败仗,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关系都将毫无意义。”邓小平针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非常鲜明地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J针对有人被无意识地“深度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意识形态 主题 党课 讲稿 中国式 现代化 意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