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问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docx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问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问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学概论问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663)一、问答题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人口思想?答: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是在计生工作中要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作重 点。二是要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三是需要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全而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3分)第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从实际 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在新的人口形势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道路。处理好人 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分)第三,坚持
2、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木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住控制人口总量的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 省、人口转变较晚省份、流动人口较多省份,加强分类指导。(4分)2. 如何理解人口质量的含义?答:(1)人口质量也叫人口素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 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3分)(2)“人口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条件”指人口群体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具备的身 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指人口群体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状况及其作用的发挥。(4分)(3)要理解人
3、口质量,需要明确三点:第一,人口质量不是指某个人的素质。第二,人口质量是人口群体的最基本特征之一。第三,人口质量体现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每点1分,共3分)3. 如何理解人口迁移?答:(1)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的改变。人口迁移是人 口移动的一种形式,只有那些涉及到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才 被称之为人口迁移。(4分)(2)人口迁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居住地必须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那些短期出差、旅游 或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被排除在外。二是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 越行政界限为依
4、据,排除那些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移动。(6分)4. 举例说明人口城市化的指标包括哪些,关键指标包括哪些?答:(1)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指标: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土地比重;适龄人口入学 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 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任选7个,答对得7分)(2)城市人口比重、非农人口比重、以及城市土地比重是反映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指标。(3分)5. 举例说明中国的人口年龄金字塔。答:(1)人口金字塔是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资料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是形
5、 象表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4分)(2)按照人口金字塔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年轻型人口金字塔, 塔顶尖、塔底宽,如1953和1964年的中国人口金字塔;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塔顶、塔底宽度基本一致, 在塔尖处才逐渐收缩,如1990和2000年的中国人口金字塔;年老型人口金字塔,塔顶宽,塔底窄,如 2050年(预测)的中国人口金字塔。(6分)6. 筒述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答:要提高人口素质,就必须抓好优生优育、教育、技术培训三个基本环节。(2分)(1)普及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实行优生优育,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提倡少生优生,严格禁止近亲结婚,严格婚
6、前检查和 遗传门诊咨询制度;制定优生法规。(3分)(2)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教育水平要普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科学水平,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是提高中 国人口质量的关键所在。(3分)(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了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除了改革教育结构外,还需建立和发展各类职业学校,大 力办好在职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地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2分)7. 简述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答:一般来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进而向老年型转变。在这一过程的 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表
7、现在三个方面。(1分)(1)人口年龄结构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学前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设施和师资配备,都要以人口的 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在年轻型人口中,出生的人口多,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因而要有庞大的基础教育。(2)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的影响。劳动力资源也是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为基础的。年龄 结构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进而影响就业。(3)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决定了劳动适龄人口与被抚养人口之间的比例。宏观来看,在一定的国民收入增长条件下,社会抚养人口比重越大,越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每 点3分)8. 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1)第一阶段(1949 -1
8、957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平稳发展,这种平稳发展的基础在于三 年国民经济恢复,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正确的经济发展路线和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3分)(2)第二个阶段(1958-1978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化率时 起时落,变化较为波折。(3分)(3)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979 年为城市化率18. 96%, 2010年为49. 68%, 31年来提高了近31%多,这期间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 转向了市场经济,工业化得到迅速发展。(4分)9. 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答:人口数
9、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1)在全国或者全地区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 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5分)(2)进行经常性人口登记;人口普查间隔时间较长,一般国家每10年举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因此, 这10年间的人口数量就需要利用经常性人口登记或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3分)(3)采取人口抽样调查的方法。(2分)10. 简述制约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答: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质量的最根木因素,社会法律法规及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对人口质量发展起关 键作用。(2分)
10、1)经济条件是人口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首先,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人口素质提高的根本原因。 其次,劳动就业对人口素质的制约。再次,消费水平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反映,对人口素质的方方面而都有 直接影响。(3分)(2)法律法规对人口质量有重要影响。这种规定性无论是在远古时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各种类型的社 会都表现十分明显。(2分)(3)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培养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方式。其次,学校教育对于人 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卜分重要的意义。(3分)11. 说明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关系。答:家庭人口再生产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社会人口再生产是指社 会
11、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二者涉及的人口规模不同,其变动所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二者变动的趋向不同,家庭人口再生产有扩大、缩小、甚至中断的现象。 二者之间可能会发生矛盾。家庭人口再生产是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基础,社会人口再生产是无数家 庭人口再生产活动的总和。(每点2分)12. 如何理解城市的界定标准?答:(1)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 镇等。(4分)(2)界定城市的标准有人口密度界定法、人口规模界定法、行政区划界定法、职业界定法、以及综合 界定法。国际上一般用人口规模来界定城市,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规定,
12、市”的人口规模的最低标准为 2万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市标准为2千-2万人之间,小城镇一般也属于城市的范畴,国际统计协会建 议“镇”的人口规模下线为2千人。中国是把人口规模、人口密度、非农人口比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作为界定城市的标准,是采取综合界定的一种方法,截至2010年底中国设市数量为657个。(6分)1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答:第一,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强调入的本质属性是社 会属性,人口是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性和关系的总体。人本身又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的统一。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即社会要提供必要的生产条
13、件;而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2分)第二,社会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口发展最终也要由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来决定。 人口现象本质上属于社会现象,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以人的生理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为基础的社会过 程,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决定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3分)第三,人口规律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社会规律。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 口规律。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作用,有时会促进社会发展,有时会延 缓社会发展。(3分)第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
14、社会 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组织所代替,社会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调节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 生产相适应。(2分)14. 简述“两要素”论中的人口质量的内容。答:人口质量内容只包括人口身体素质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2分)(1)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器官和生理系统的发育、成长和机能的状况,表现为身躯完损、 体质强弱、耐力大小、智能高下、反映快慢等等。衡量身体素质的标准是平均身高、体重、坐高、青少年 每10年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的速度,残疾低能人口比重、遗传患者比重、婴儿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 命等等。(4分)(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劳动生产经
15、验,以及在教育培训中学 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产技能。衡量人口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有:受各种教育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 重,科技研究人员的比重,劳动者的文化构成,职工技术等级等等。(4分)15. 比较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答:(1)人口迁移,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的改变。人口迁移是人 口移动的一种形式,只有那些涉及到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才 被称之为人口迁移。(4分)(2)那些短时间的、不涉及到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被称之为人口流动。(2分)(3)人口迁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居住地必须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那些短期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专科 人口学 概论 问答 论述题 题库 答案 试卷 2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