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功能开课学院课程代码06000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时学分4.0适用专业护理授课学期第2学期前导课程正常人体结构后续课程药理学、异常人体功能、常用护理技术、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等。课程类型理论课是口实践课是口理论+实践是因一.课程性质与设计(一)课程性质正常人体功能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开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优质课程,是医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高级护理及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包括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学科的知识,是以生物机体的组成,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
2、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仿真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化,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课程定位。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72,理论学时60,校内实训学时12。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
3、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2、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勇于奉献精神;3、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知识目标1、熟悉正常人体功能的基本概念和与护理专业的关系;2、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人体主要组织和脏器的功能活动规律;3、掌握蛋白质、酶的结构、三大物质代谢的生理意义和
4、遗传信息的储存与表达;4、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学科现状;5、了解机能学实验和生化实验的常用设备和使用方法。(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初步分析能力,能将知识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归纳总结,并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生命现象;2、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掌握机能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能应用医学机能学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能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书写合格的实验报告;3、能将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知识用于医学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提高整体护理能力。三.课程结构与内容(一)课程结构1 .学习模块严格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护理专
5、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遵循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重构为认识免疫、探究免疫原理、揭秘免疫与临床、熟知免疫学应用、了解医学微生物、掌握非细胞型微生物、熟知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了解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探知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走进人体寄生虫十个教学模块,共72学时。2 .学时安排序号内容学时合计理论实践1模块一人体基本功能20722模块二细胞的基本功能623模块三血液424模块四血液循环1025模块五呼吸406模块六消化和吸收407模块七肾的排泄功能628模块八感觉器官229模块九神经系统的功能6010模块十内分泌4011模块十一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3212模块十二酶
6、1013模块十三糖代谢2014模块十四脂类代谢2015模块十五氨基酸与核甘酸的代谢2016模块十六遗传信息的储存与表达20(二)课程内容序号模块工作任务教学目标考核评价要点建议学时理论实践1人体基本功能、动物实1 .概述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能理解正常人体功能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与护理学的关系和1、能将疾病护理思维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程序护理模式。20验基本操作技术3 .人体与环境4 .人体功能的调节正确的学习方法。2、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的概念及周期性变化、生殖的意义。3、掌握人体功能的三大调节方式。4、熟悉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正、负反馈。5、熟悉常用动物捉拿、给药
7、取血、处死、插管等方法。2、能判别机体反应形式。3、能判断不同组织兴奋性高低。4、能判断调节方式。5、正确进行动物捉拿、给药、取血、处死、插管等操作。2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3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4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熟悉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掌握物质转运功能。2、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特征、离子机制、生理意义和异同点。3、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机制、特点和影响因素。1、能判断细胞外液和主要脏器中晶体物质和胶体物质的转运方式。2、能运用生物电知识解释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的原理。3、根据肌细胞收缩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判断临床某些药物
8、对骨骼肌的作用。623血液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2 .血浆3 .血细胞生理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5 .血型和输血1、认识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功能。2、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值、生理特性和功能。3、理解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的关系。4、掌握血量正常值及失血后情况分析和输血原则。5、掌握ABO、Rh血型分类依据。1、在临床实际中能根据血常规检查判断是否发生贫血。2、能解释溶血的生理机制。3、判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与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关系。4、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失血程度,进行相应护理处置。5、能根据个案进行成分输血。424血液循环1 .心脏生理2 .血管生理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
9、器官循环1、掌握心脏的泵血过程、主要机制、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2、理解并掌握心脏生物电形成机制、心肌生理特性。3、了解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各部分生理意义。4、掌握动脉血压正常值、形成、影响因素。5、熟悉微循环通路。6、理解组织液、淋巴液生成与回流过程。1、能判断心动周期、心率、泵血过程之间的关系,运用于脉搏、血压的测量、心音听诊中。2、能判断正常或异常心电图。3、掌握周围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并能判断是否正常。4、判断水肿发生的原因。5、当心率、搏出量等因素变化时能判断血压如何变化。1027、掌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自身调节。8、理解冠脉循环特点。6、能进行蛙心灌流实验操作和家兔血压调节实验
10、基本操作。5呼吸1 .肺通气2 .气体的交换3 .气体的交换4 .呼吸运动的调节1、认知呼吸全过程。2、理解并掌握肺通气动力和阻力;肺通气功能评价指标。3、认知肺换气、组织换气过程及影响因素。4、了解气体在血液中运输。5、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1、能判断呼吸困难的类型。2、能解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生理机制。3、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的测量方法和意义。4、能判断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时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的变化特点。5、能判断通气/血流比值变化可能的机制。6、判断几种化学物质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作用。4O6消化和吸收1 .概述2 .口腔内消化3 .胃内消化4 .小肠内消化5 .大肠内消化6 .吸收1、熟
11、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神经支配。2、了解口腔内、大肠的消化;掌握胃、小肠的化学性、机械性消化过程。3、熟悉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1、能比较分析几种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异同点。2、能解释消化性溃疡病的部分发病原因,指导临床护理。3、能根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具体病情进行氧疗护理的调整。4、能解释胆石症的发病原因,进行饮食健康指导。5、能进行营养指导。4O7肾的排泄功能1.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2.尿的生成过程3 .尿生成的调节4 .尿的浓缩和稀释5 .尿液及其排放1、认知肾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特点。2、掌握尿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3、熟悉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方式和机制。4、T解尿液理化特性
12、及排尿反射。1、能解释临床上患者尿量增多或减少时涉及的生理机制,并能进行临床护理措施的调整。2、通过患者尿量性状的改变观察病情变化。628感觉器官1 .概述2 .眼的视觉功能3 .耳的听觉功能1、认知感受器的生理特性。2、熟悉眼的折光和感光功能、眼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和折光功能异常表现。3、熟悉耳的听阈、听域和各部耳的功能。4、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反应。1、能解释生活中与视觉有关的特殊现象。2、分析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生理机制。3、能分析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临床护理方案的调整。4、能根据病情特点判断传导性耳聋和感音性耳聋。229神经系统的功能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2.反射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常人体功能 正常 人体 功能 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