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河源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源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序号事故情景可能造成的污染物主要应急处置措施1水环境污染事件(1)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2)石油类、甲醇、乙醇、内酮、乙酸乙酯、乙醛、苯、甲:等。(3)重金属(主要为镉、汞、碑、铜、铅、锌、银、铭等)。(1)综合协调组展开调查,查清导致水体环境污染的原因、水体环境污染因子、化学品或含污染的废水进入河流或湖泊的位置、扩散到下游的位置及浓度变化情况等。(2)县指挥部办公室指导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置,企业或事发地各镇应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米取必要的堵漏、围挡、截污等措施,封闭雨水污水排口,修筑围堰,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继续蔓延扩散。(3)分析研判。专
2、家咨询组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分析废水排入的河流或湖泊的污染程度,及对下游河流水质造成的污染,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污染清除等应急措施。(4)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损害评估,县现附件3:常见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场指挥部要求各现场工作组做好证据保全,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如需现场清理,应当做好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工作。(5)应急监测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I64-2004)等要求,对事故企业废水排污口、废水进入河流纳污口处、河流纳污口卜游、河流下游
3、饮用水取水口、河流下游农灌区取水口处等设置米样点,同时在河流纳污口处上游设置对照断面米样点;对湖(库)的采样点布设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按水流方向在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米样,同时根据水流流1可,在具上游适当距禺布设对照断面(点)。监测因子结合水质常规监测及企业的事故废水特征污染因子,主要为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甲醇、乙醇、内酮、乙酸乙酯、乙醛、苯、甲苯、重金属(镉、汞、神、铜、铅、锌、银、铭、六价铭)等。具体的采样点位及监测因子由县现场指挥部结合专家咨询组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确定。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随着稀释、扩散和沉降作用,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掌
4、握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在事故发生后,往往要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直至水体环境恢复正常。(6)对已造成跨县流域污染或可能造成跨县流域污染的,应在国家、省级相关应急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建立应急队伍通报机制、联合监测制度及联防联控制度,上下游实现同时监测、互交监测结果,同时监控污染物的迁移速率、浓度变化趋势等,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7)现场处置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的应急救援队伍应配合现场处置组的工作。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分别采取必要的隔离、吸附、打捞、转移异地处置等方法处置污染物。具体如下:1 )若发生石油类超标,应当投吸油毡、围油栏等应急设施,防止石油类向下游扩散
5、然后将围住的石油类拖往河岸,米用泵抽取交有资质单位处置;2 )若发生甲蛉、乙醇、内酮、乙酸乙酯、乙醛、苯、甲苯等环境污染时,其中乙醇、内酮、乙酸乙酯能溶于水中,可以采取投加活性炭、树脂吸附剂等进行吸附,减少水中乙醇、内酮、乙酸乙酯的浓度,少范围内可以米用泉抽取交给有资质单位处置;乙醛、苯、甲米不溶于水,且具密度比水轻,可以采用吸油毡、围油栏等应急设施,防止乙醛、苯、甲苯向卜游扩散,然后将围住的乙醛、苯、甲苯拖往河岸,米用泵抽取交给有资质单位处置。3 )若发生重金属超标,应当投石灰、苏打灰(Na2CO3)或碳酸氢钠(NaHCO3)等碱性药剂控制水质中的重金属,控制住重金属不扩散并将其沉降;也可
6、以投加重金属吸附剂进行吸附。添加水质处置药剂需在专家咨询组认同的情况下,报请县现场指挥部同意下实施,但是不得影响河流或湖泊周边的水产养殖。如米取上述应急措施后,仍不足以遏制事态发展时,应启动水量应急调度方案。由现场处置组倜度水体万染上游的水源,缓解水质污染情况,具体调水方案、水量、时间等由县现场指挥部结合专家咨询组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确定,直至污染物彻底清除,水质监测指标合格。(8)医疗救护。组织开展伤、病人员医疗救治、心理辅导;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9)后勤保障工作。划定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设置
7、警示标识,清理现场中与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制订实施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方案,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疏散、转移受影响群众,并做好后续安置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资金、物资供应。(10)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各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11)后期工作。后勤保障组应根据专家咨询组的建议、损害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做好环境修复、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县指挥部办公室全面
8、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将事件案件资料、损害评估报告等材料送交检察院追究肇事方相关责任。2大气环境污染事件情景煤气、天然气、氯气等气体;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包括HCL、HFsHzS等。(1)综合协调组展开调直,查清导致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大气环境污染因子、大气扩散到周边大气环境敏感受体的位置及浓度变化情况等。(2)县指挥部办公室指导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置,企业或事发地各镇应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米取关闭源头W体阀门切断大W污染源的排放,喷淋消防水降低空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等措施,防止大气污染继续蔓延扩散。(3)分析研判。专家咨询组组织专家进
9、行分析研判,分析废气扩散到企业厂界外部或周边环境敏感受体的环境污染程度,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污染清除、应急监测、人员疏散等应急措施。(4)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损害评估,县现场指挥部要求各现场工作组做好证据保全,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如需现场清理,应当做好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工作。(5)现场处置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的应急救援队伍应配合现场处置组的工作。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分别采取必要的人员疏散等方法处置。具体如下:1)根据事故污染物类型可对受影响区域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等)发布健
10、康防护警示。2)疏散受影响区域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的人群,在疏散的路线上安排人员维持秩序,引导人员有序安全疏散至安全紧急避险场所;(若事故发生在夜间,则应开启应急照明灯或使用其他照明设备),保证人员撤离至上风向方位,统计好人数,同时确保应急通道畅通。(6)应急监测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等要求,对大W的监测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局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必须设置采样点,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
11、位置;针对企业大气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方面,应对大气环境污染的企业周边厂界设置、可能影响到的大气环境风险受体设置监测米样点,监测因子主要为事故废气特征污染因子,主要为煤包(主要为CO)、天然与、氯气、挥发性气体(HC1、H2S)等。具体的采样点位及监测因子由县现场指挥部结合专家咨询组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确定。(7)医疗救护。组织开展伤、病人员医疗救治、心理辅导;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8)后勤保障工作。划定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清理现场中与救援无关的人员,加强现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
12、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制订实施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方案,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疏散、转移受影响群众,并做好后续安置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资金、物资供应。(9)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出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女直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各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10)后期工作。后勤保障组应根据专家咨询组的建议、损害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做好环境恢复工作。县指挥部办公室全面收集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损失等方面的证据和资料,将
13、事件案件资料、损害评估报告等材料送交检察院追究肇事方相关责任。3危化品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情景(1)石油类、甲醇、乙醇、内酮、苯、甲(2)酸碱类化学品(如盐酸、硫酸、氢氟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1)综合协调组展开调直,查清父通事故位置、事故原因、车辆装载化学品类型、储存量及泄露量。(2)县指挥部办公室指导涉事车辆、车辆所属企业或事发地各镇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置,车辆所属企业或事发地各镇应启动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米取必要的堵漏、围挡、截污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继续蔓延扩散。(3)氧化物、氨等。(3)分析研判。专家咨询组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分析危险化学品的理
14、化生质、泄漏量及泄漏后进入的水体、农田情况及可能进一步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污染清除等应急措施。(4)后勤保障组应当赶往现场划定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设置警小标识,清埋现场中与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护道路交通秩序。(5)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损害评估,县现场指挥部要求各现场工作组做好证据保全,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如需现场清理,应当做好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工作。(6)应急监测组前往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源市 突发 环境 事件 应急 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