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doc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 土壤、基础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 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 的土地。(3)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资源特性一一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 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资产特性一一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 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土地、土地资
2、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面对 21 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 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 请简要阐 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答: (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全
3、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 综合研究 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 创新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 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 论问题。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 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 水(降水) 3 要素。( 1) 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2) 热量资源:温度、积温、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
4、端低温平均值( 3) 降水: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地形与降水2简要分析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举例说明。 答:与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的地貌因素有海拔高度、坡度、地貌类型等几个方面。 ( 1) 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 2) 坡度: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建筑工 程投资等方面( 3) 地貌类型:粗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3地质条件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答:( 1)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土壤和地下水(2)不同风化壳母质类型:形成各种沉积物4在研究和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时,如何考虑水文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答:( 1)水文条件:地表水
5、资源、地下水水文地质(2)地球化学条件:主要是研究一些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 移和积累的规律。5论述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答: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 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 其生产力的高低。 .(1)土壤剖面与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 质、可溶性盐类、土壤 ph 值、土壤石灰质(2)土壤肥力与土壤适宜性(3)土壤类型与土地资源的区域特性 6试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答:生物要素是土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起着主
6、导土地生态系统特 征和功能的绝对作用。 植被类型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形成景观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也是土地类型或土 地资源类型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生物多样性侵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7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哪些因素? 答: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 策等;经济因素方面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 件、投入水平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 生产管理水平、 技术培训与维护、 物质技术条件等。 8在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时,如何考虑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以及土地 利用的区位选择问题? 答: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子限制律的作用
7、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 达到一定限度时, 其增加的收益就会 递减,这一现象称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我们应该在技术不断进步与相对稳定的总趋势中, 根据报酬递增、 递减规律 性,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度、 投入变量资源的适宜范围与最适点、 生产资 源配合的最佳方案及其利用的经济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从中做出最优的土地利用 方式选择。第三章 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分类1阐述如下基本概念: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 构。答:( 1)土地类型:一般是指土地自然类型,是狭义的土地类型,是对土地这 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2)土地资源类型
8、广义的土地类型,主要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 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2阐述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原则和命名方法。 答: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一种树状的多级分类结构, 一般情况下是自上而下、 由 大到小划分。 在较高的分类水平上, 有较少数目的土地类型, 相似程度低而差异 性大。中国 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见书 69页)土地类型分类应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 1)自然发生学的原则、 (2)综 合性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4)实用性原则土地类型的命名:( 1)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或植被(土壤)、 地貌的两名法。( 2)采用群众习用的名。( 3)用地名命名土地类
9、型。 3简述土地资源类型的集中划分方法。答:(1)发生法、(2)景观一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路线考察法、(3) 参数法 4什么是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试述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 答: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 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 以及它们组合 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对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类型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对区域 土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 又可以促进土地类型分类工作的深入, 也能为区 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布局提供较为直接的参考数据。 5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答:土地质量、区域因素、土地类型、土地用途、区位因素、人口
10、环境、物价水6简要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答: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划分为例,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划分为例(2)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3)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国土资源部于 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资源分类 的 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年1月 1日起在全国试行。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答:(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依据: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 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2)图例利用现状
11、分类原则 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继承性原则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是什么? 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查清各土地权属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4)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建立土地利用现 状管理信息系统。(5)调查和分析土地权属争议,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 地的意见和建议。2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有 哪些优势?答:一
12、般程序: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以地形图、 航片为底图的常规的野外测绘填图方法和遥感调查 方法两大类。优势: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快的信息处理速度 3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图件一般的编绘程序是什么?如何应用计算机进行土地资 源图件的编绘?答:成果图编绘 3 个阶段编绘草图阶段、编绘原图阶段和清绘原图阶段 计算机制图主要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及图件的 编辑和输出等一系列过程。4 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答:略。5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内容有哪些? 答:调查报告的内容有 4部分。( 1) 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
13、社会经济状况( 2) 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 3) 调查成果与分析( 4) 问题与建议第五章 土地资源评价1试述土地评价的作用。答:土地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2)服务于土地交易(3)服务于土地税收(4)服务于土地管理2如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答: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以土壤分类系统为基础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以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3试述 FAO 的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 答:该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是一种解释性分类系统, 它可以使用于不同的土地利 用种类的土地适宜性分类, 而且始终保持一定的结构。 该系
14、统采用逐级递降的四 级分类法。土地适宜性纲(order)、土地适宜性级(class)、土地适宜性亚级(subclass、土地适宜性单元(unit)4试述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宜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答:土宜,就是指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条件对某些植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 度适宜性, 而且对该类植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殊的适宜性, 表现出与其他地 方的同类产品所不同的特有品质。土宜评价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遵循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一 般程序和方法,但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5试述土地资源核算的基本步骤。答:进行土地极差收益测算 把土地收益还原成土地价格 对还原出来的地价进行修正 计算总的土地资源
15、价格 6试述农用地分等评价的基本过程。答:7试述因素法农用地分等评价的基本过程。 (1)划分指标区、确定指标区分等因素及权重 (2)编制“指定作物分等因素指标值农用地质量分值”记分规则表(3)划分分等单元并计算各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4)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5)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6)计算农用地综合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7)农用地等别划分与结果8试用德尔菲法 (Delpin 法 )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第六章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分析1简述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答: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 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及不同的投
16、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 的人口数量。包含以下 3个层次的内涵: 生物生理特性的人口承载量; 基于 现实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土地资源的极限(理想)人口承载量决定因素:土地资源数量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投入水平生活水 平 时间尺度 2简述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研究主要方法及农业生态区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答:主要方法 ECCO 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多目标规划法和农业生态区法。 农业生态区法:(1)基本原理:在确定作物种类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次的模拟方法:模拟作 物的光合过程 模拟水分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模拟土壤条件对作物生长 影响(2)工作过程:土地资源查清 土地
17、资源物质生产潜力计算 土地资源人 口承载潜力计算和分析 3阐述下列基本概念: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气候生产力、光温生产力、光温水土生产力、光温土生产力、光温水生产力、农 业生态区法。答: 4土地人口承载力有哪几种计算方式?投入水平和营养水平是如何确定的? 答: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每年人均多少千克粮食计算。 另一种方式是按每人每天 需要多少卡的热和多少克的蛋白质。5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 1)耕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抗灾能力差,种粮效益低(3)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成为约束耕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资源 黎明 课后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