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docx
《“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并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
2、环境保护工作,全省水安全保障工作成效显著,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不断提高,水利改革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果,碧水保卫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水质及总干渠出省境水质持续保持II类及以上标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是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构建与
3、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本规划是指导我省“十五五”时期开展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四五”成就“十四五”时期,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水十条”,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果。水利全口径投资额达到1736亿元,17项国家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开工16项,“四水同
4、治”10项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开工9项,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的要求,系统谋划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全域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4个标志性战役,完成453个流域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水质及总干渠出省境水质持续保持11类及以上标准,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原更加出彩提供了有力支撑。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经多年建设,流域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基本完成淮河流域杨庄、蛟停湖、老王坡、泥河洼4个蓄滞洪区和海河流域良相坡、柳围坡
5、崔家桥3个蓄滞洪区以及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完成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分年度完成了史灌河、小颍河、唐白河、伊洛河等主要支流治理;完成8座大中型病险水库、11座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项目工程建设;治理中小河流2659公里,完成重点山洪沟治理14条。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理念,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强化水利工程调度,成功应对和抗御“719”“818”等多次大洪水,山丘区点多面广的山洪灾害,以及不同程度的集中连片旱情。“十四五”期间,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为026%,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低于O.8%o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
6、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节水行动方案,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明显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2025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8.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0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17。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平顶山、鹤壁、长垣等6个城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关8州、济源、洛阳、安阳、平顶山等5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先后通过了水利部验收,郑州经验在全国推广,71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市、区)。水资源配置体系不断完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供水量超过110亿立方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段)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
7、3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35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把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实施了14808个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2418万人,全省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小浪底南岸灌区、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输水及灌区、赵口灌区二期等大型灌区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引江济淮(段)、宿鸭湖水库清淤、南水北调中线观音寺调蓄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部开工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显现。“十四五”期间,成立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8、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持续实施水质月排名、水环境质量月生态补偿、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奖惩制度及水质超标预警、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等机制;建立水污染防治形势分析、问题研判机制,对全省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工作实行定期调度、定期分析、定期通报制度,采取致函、约谈、曝光等措施;建立省级环保督察制度。水土保持、地下水治理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44平方公里,完成坡耕地改造64万亩,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22座(其中骨干坝6座、中型坝16座);强化水资源调度,着力改善河湖生态状况,开展贾鲁河、卫河、伊洛河、沁河、淮河干流(段)、潢河等6条河流生态水量调度试点前期工
9、作,实施郑州贾鲁河、焦作大沙河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我省生态补水23.53亿立方米。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南水北调受水区累计压采地下水5.06亿立方米。完成农村水电生态改造项目1个、增效扩容项目4个,济源引沁河口水电站和栾川马路湾水电站被水利部授予“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期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考断面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要求,Iin类水质断面比例较国家考核目标提高20.3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较国家考核目标降低9.6个百分点。2025年,全省地表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比2016年分
10、别下降18.1姒68.4%,55.2%;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及总干渠水质持续保持11类及以上标准,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续北送”;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建成区150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贾鲁河、安阳河、汤河、卫河、黑河、三里河、唐江河、包河等污染较重的河流水质明显改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抓好省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扛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大政治责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建立信息台账
11、分类提出整治措施;部署“清四乱”歼灭战,清理流域内乱堆、乱占、乱采、乱建等问题;持续加强伊河、洛河、涧河、沁河、蟒河、宏农涧河、金堤河等主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黄河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较国家考核目标提高了27.7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河湖长制全面建立,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运行,基本完成全省1030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8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河流清洁、河湖非法采砂整治、河湖“清四乱”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二是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12、等法规、政府规章的调研、清理与修订工作,发布实施化工行业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DB41/11352016)洪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257201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18202019)等10项地方涉水生态环境标准,制定实施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实施办法等省政府规章,印发省“十四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实施方案。三是成立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权责清单,37项国家级监管事项清单、33项省级监管事项目录清单、155项省级监管事项实施清单全部上网,实现“一网能办”“一网通办”
13、实现了审批改革全流程、全覆盖。四是成立省“四水同治”工作领导小组,以编制规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为抓手全面开展“四水同治”。五是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10项具体措施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引江济淮(段)、小浪底北岸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社会资本占总投资的50%以上。六是水利科技创新有效推进,成果丰硕,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3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评选省水利科技进步奖88项,实施水利新技术推广项目52个。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市级城市和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推动城区重污染行业搬迁关闭,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引导新建工业企业入园
14、入区;17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均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省辖市和县级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3%,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7%,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8%;累计完成9682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持续提升;建立河流生态水量调度机制。专栏3“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序号目标指标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属性备注水安全保障1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0.6)(0.26)预期性2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0.8)(0.8)预期性3全省用水总最(亿立方米)282.15237.15约束性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160.61
15、7约束性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最(立方米)22.420约束性6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2528.4约束性7重要江河湖泊水功旎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75-管理职能周整8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817约束性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091预期性10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8593预期性11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0.370.56超期性12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最(万千瓦)51.92预期性国家政策调整水生态环境保护13地表水优良(达到或优于Dl类水体)比例(%)57,477,7约束性以94个国考断面计U地表水劣类水体比例(%)O60约束性1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卬类比例(
16、9610016南水北岗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II类稳定达到!类-n17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全部消除全部消除-Jl18全省地下水水质级别保持稳定保持稳定约束性19省辖市污水处理率(%)95省辖市和县级市达到983%.县城达到97%预期性20省辖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30市级及以上缺水城市3L2其他城市和县城295%21省辖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9098预期性22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数最(个)80009682预期性23名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80预期性注:1.指标带O为5年平均值,带口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2 .指标5、指标6“万元生产总
17、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采用2015年可比价计算。3 .指标7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指重要水功能区按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指标评价结果。4 .指标13“地表水优良(达到或优于11I类水体)比例”指全省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11I类的比例。5 .指标14“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指全省国考断面中劣V类断面所占的比例。6 .指标1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11I类比例”指纳入考核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7 .指标17“市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为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清单的城市黑臭水体。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
18、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省治水兴水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决策要求,立足省情水情,以前瞻30年的眼光看问题、谋对策,准确把握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时代命题,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开创协同治水新局面,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
19、遇,要求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及实施的重大工程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重大引调水、国家节水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水旱灾害防御、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水污染防治、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湖长制、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进入新发展阶段,我省治水兴水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落实纲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
20、机遇,以前瞻30年的眼光看问题、谋对策,系统解决水安全中的新老水问题,推动水安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要求,助力全省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实现更大进展、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二、落实重大国家战略部署,必须充分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和水安全保障作用“十五五”时期,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
21、国家战略,加快部署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国家水网构建等相关工作。我省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是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必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引导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空间布局优化;依托国家水网建设,准确把握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高质量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推进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建设,完善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工程体系,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巩固生态绿色发展格局,完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为国家
22、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十五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我省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
23、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要确保南水北调中线的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要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要推动水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水治理能力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进一步深化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涉水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健全现代水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地上地下、水陆统筹的水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加强水法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安全 保障 水生 环境保护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