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docx
《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摘要】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从相对减排到绝对减排,进而零排放,成为雄心勃勃的“中国方案“与路线图。在阐释中国减排承诺及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挑战,也是实现绿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机遇;中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核心目标,须建立倒逼机制,分为四个十年阶段、八个五年规划,逐步推动绿色改革绿色创新;进而明确提出了20个方面的主要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即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及增速约束性目标、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大幅度消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等等,以
2、形成“政策合力”“协同效应”,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有助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世界已经进入全球气候变化时代,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挑战,但同时也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绿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机遇。对此,习近平主席明确向世界表态:中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1o一、中国减排承诺
3、与意义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设想,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2。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占世界能源碳排放总量比重的28.8%,对全球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能源转
4、型委员会(ETC)在中国2050一个全面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零碳图景报告所言,无论对于整个世界、还是对于中国自身而言,中国探索到21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碳排放的战略路径意义重大于。(一)从相对减排目标到绝对减排目标2009年9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首次提出中国2020年相对减排目标,即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同时,他也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承担超出我国
5、能力或发展水平的绝对量化减排指标3O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并为达成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作出重要贡献。2014年11月和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两次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了中美两国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根据这些声明,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的首脑峰会上,代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阐述了对巴黎气候大会的期待以及对于全球治理的看法。中国第二次提出2030年相对减排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
6、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印度在C0P21巴黎气候协议上承诺,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3%35%,明显低于中国的相对减排承诺。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2017年,周大地、何建坤、齐晔等研究明确提出,中国完全可以做到超额和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的GDP能耗下降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预计至2020年,中国能源强度可以比2005年下降约50%,甚至更高,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
7、峰值4o这为决策者提出的新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若全球气温升温不超过1.5oC,那么在2050年左右,全球就要达到碳中和;若不超过2C,则2070年全球要达到碳中和。这成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点,所剩时间只有3050年。为此,发达国家在碳排放已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均选择了2050年的时间点,而中国在尚未达到碳排放高峰的情况下,做出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政治承诺。政治承诺见之于国家治理实践。到2019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约18.2%和48.1%,已超过了中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下降4
8、0%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也明显优于同期印度碳强度下降20%。此外,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05年的7.4%提高到2019年的15.3%;可再生能源总消费量占世界比重从2005年的2.3%上升至2019年的22.9%,已经超过美国比重(20.1%);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了45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也增加了51亿立方米。当今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共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为此,中国带头于2020年9月第三次提出2030年前碳
9、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新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1o这是世界上最为雄心勃勃的“2030中国减排目标”,将带动全球减排提前达峰,并发动空前未有的全球性绿色能源革命,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世界2050年零碳排放目标,发挥全球领导作用。(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国际背景第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
10、挑战之一,极大促进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和重大行动。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eC)2018年10月报告认为,为了避免极端危害,世界必须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C以内。只有全球都在21世纪中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eC)秘书处2019年9月报告,目前,全球已有60个国家承诺到2050年甚至更早实现零碳排放。第二,欧盟带头宣布绝对减排目标。2020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盟情咨文,公布欧盟的减排目标:2030年,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至少减少55%,到205
11、0年,欧洲将成为世界第一个“碳中和”的大陆。欧盟从1990年之后碳排放持续减少,累计减少23.3%O第三,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政治承诺。日本承诺,将此前2050年目标从排放量减少80%改为实现碳中和。英国提出,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2050年实现碳中和。加拿大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除美国、印度之外,世界主要经济体和碳排放大国相继做出减少碳排放的承诺。但是,中国不同于西方及日本发达国家,还处在碳排放上升阶段;在2008-2018年期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碳排放年均增速为-1.1
12、中国则为2.6%,是世界增速1.1%的2.36倍。(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成为中国加快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元年,但是也仅给中国留下40年的时间。这是党中央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如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时代,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开启绿色低碳无碳时代。第一,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13、所谓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5o第二,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2012年,笔者将碳达峰及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实现彻底脱钩,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增长碳排放增长的基本特征,实质上是从黑色工业革命转向绿色工业革命,从不可持续的黑色发展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6。第三,中国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发动者、创新者。客观地
14、讲,欧盟等发达国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先行一步,中国则是后来者居上,要继续完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任务,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此同时,要率先创新绿色工业化、绿色现代化,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本质是不同于黑色高碳要素的传统现代化,而是创新绿色要素(特别是绿色能源、绿色技术要素),加速实现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进而实现零碳经济目标,或者通过碳汇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经济发
15、展体系。中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通过分四个十年专项行动计划、八个五年规划落实并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绿色贡献。二、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发展机遇与多重挑战(一)创造经济多方面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有利于实现碳排放达峰,创造多方面的发展机遇。一是尽管中国总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但是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中国从2019年的14.00亿人上升至2030年的14.63亿人,年均增速为0.4%,明显低于19912019年0.7%的增速,而且未来一段时期还将进入零增长阶段,年均增速小于0.2%,也将带动总人口能源消费等增速下降。二是中
16、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进入中高速阶段。20192030年,中国年均增速在5%以上,明显低于19912019年的9.5%增速,也直接带动能源消费增速下降。三是中国人均GDP从2019年的16117国际元(2017年价格)上升至2030年的25270国际元,相对美国人均GDP水平从25.8%提高至35.8%,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的能力明显提高。四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国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最高的国家,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低碳经济等方面有强大的投资能力和国内市场规模。五是中国研究与开发强度不断提高,从2019年的2.33%上升至20
17、30年的2.8%以上,预计研发总支出将从5250亿国际元上升至10895亿国际元,居世界首位;并且有效地开发各类绿色技术,其中国际发明专利(PCT)申请量将翻一番以上,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内绿色技术市场7o这是中国能够在2030年前碳达峰的基本条件,加之由于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随之有可能出现能源消费总量下降。(二)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中国在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条件下实现碳达峰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第一,全球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或后工业化国家。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20世界能源统计提供的数据,美国于2007年达到能源消费高峰,同年达到碳排放高峰,到2019年下降15.
18、6%;欧盟于2006年达到能源消费高峰,同年达到碳排放高峰,到2019年下降22.4%。这是典型的“双达峰”“双下降”模式。而中国则不同,到201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比2006年分别提高了69.7%和47.2%,仍处在“双上升”阶段,而且上升的时间越长、峰值就越高、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因此,中国尽早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双达峰”“双下降“成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第二,中国与欧美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阶段。2006年,欧盟碳达峰时,占世界碳排放比重为14.8%,人均GDP(PPP,2017年价格)为38822国际元;2007年,美国碳达峰时,占世界碳排放比重为22.8%,人均GDP(PPP)为55917
19、国际元;而中国到2030年,人均GDP才能达到25270国际元,大大低于欧盟美国碳达峰时的人均GDP水平,分别相当于欧盟(2006年)和美国(2007年)的65.1%和45.2%。因此,中国绿色发展创新需要在人均GDP相对低的水平下实现碳达峰。第三,中国与欧美国家处在不同的经济增速阶段。若以世界GDP(国际元)增速(20092019年为3.5%)为相对标准,欧盟国家属于低速型(20092019年为1.6%),美国为中低速(20092019年为2.3%),而中国为高速(20092019年为7.7%),却已经进入中高速(小于7%)阶段。从客观上讲,中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中国需要绿色能源
20、创新,可再生能源增长明显高于经济增速。2008-2018年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33.4%,创下了世界纪录,相当于GDP年均增速(8.0%)的4.18倍。因此,中国需要在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加速发展绿色能源并成为重中之重。这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碳达峰的最重要的举措,更是成为对绿色能源减税、免税、碳交易的重要依据。第四,中国与欧美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类型。2006年,欧盟碳达峰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3.7%;2007年,美国碳达峰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3.9%o一方面,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53.9%上升至2030年的62%左右,低于欧
21、盟和美国;另一方面,即使到203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才能达到65%左右。2006年,欧盟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8%;2007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7%o而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27.2%,到2030年仍在22%左右,对能源消费需求量大、比重高;另外,2017年,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总量比重的65.6%,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33.1%(2017年数据),相当于全国单位GDP能耗的2倍(2017年为1.98倍)。这既反映了中国工业与制造业生产结构比重高,也反映了工业与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高,因此也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第五,中
22、国与欧美具有不同的单位GDP能耗水平。2014年,中国GDP相当于欧盟的2.43倍,相当于美国的1.61倍。尽管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与欧美之间单位GDP能耗是趋同的,但还是要高于欧美。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欧美在能源技术和能源效率方面的差距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第六,中国与欧美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2019年高达85%左右,其中煤炭消费比重占58%,石油消费比重占19%;而美国和欧盟煤炭消费比重仅为12%和ll%o因止匕,中国加速从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根据能源转型委员会报告,到2050年,一次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化石燃料需求降幅超过90%,
23、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将成为主要能源,风能、太阳能比重将达到75%。第七,中国碳排放总量明显超过欧美。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比重高达28.8%,美国的比重为14.5%,欧盟的比重为9.7%;中国相当于美国欧盟合计比重(24.2%)的1.20倍。由于中国碳排放存量太高(2019年能源碳排放量高达98亿吨碳当量),实现碳排放下降乃至零排放,总量基数大、技术难度高、所剩时间紧(仅有3(40年),并没有现成的减排模式,除非创新减排新模式。由此可知,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极具挑战性,是在比发达国家人均GDP低得多、尚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达到这一目标,又是在“四化同步”背景下实现这一目标
24、中国只有实现了碳达峰目标,才能够实现碳中和;而实现前者目标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利于实现后者目标。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能源安全新战略,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三、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倒逼机制与绿色工业革命(一)倒逼机制:以2030年前碳达峰为中期目标,2060年前碳中和为最终目标从现在起到2060年的40年,中国的减排是机遇大于挑战,更有能力将最大的挑战转化为最大的机遇。根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两步走”的战略设想,带头发动前所未有的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应对气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实现 2030 年前 碳达峰 目标 主要 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