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形成考试3从应急办到应急部折射出哪些城市治理理念的变化.docx
《城市管理学形成考试3从应急办到应急部折射出哪些城市治理理念的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形成考试3从应急办到应急部折射出哪些城市治理理念的变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机构改革的力度之大、内涵之深,势必对新时代的政府治理带来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其中,整合相关部门职责,组建应急管理部,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总体来讲,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顺应时代要求,解决应急管理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一次重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传统应急体系存在哪些不足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单灾种”型的应急管理体系,即不同的专业部门管理不同类型的灾害与突发事件,如民政部门负责自然灾害救灾,消防部门负责火灾事故救援,安监部门负责工矿企业的事故灾难救援,卫生
2、部门负责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这种“分类管理”模式的优点是专业化和垂直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管理的专业分工要求。但同时也造成条线过多、划分过细的格局,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与协调,应急能力建设很不平衡,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制约了政府应急反应的整体能力与综合效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大城市的迅速崛起,使得大量灾害事件往往具有连锁性、衍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横向上涉及多个部门,纵向上涉及多个层级,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靠一个部门临时牵头也不行,因此,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就显得特别重要。2003年“非典”暴露了我国传统应急体系分散化、被动化的短板和不足。
3、自那时起,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建立了应急办,开始强化对专业条线的统筹协调,特别是灾害信息的汇总与报送,取得了明显效果,是对我国传统应急管理模式的一次升级和转型。但由于“应急办”往往设在政府办公厅或办公室,且一般由原来的“值班室”翻牌而成,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编制,人员从其他部门抽调,缺乏稳定性和专业性,因此其专司协调统筹的功能也未得到最大发挥。针对人民群众对美好、有序、安全生活的需要,应急管理体制亟需进一步变革和创新。考虑的不仅仅是“救”,还包括“防”从目前的改革方案来看,组建应急管理部能够进一步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
4、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该部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等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部制”,有效贯通安全生产、消防救援、民政救灾、地质灾害、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克服原有的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管理弊端,加强对应急管理的整体谋划、综合统筹和标准统一,构建一支反应迅速、动作标准、能力全面的应急队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管理学 形成 考试 应急 办到 折射 哪些 治理 理念 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