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结合学校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堂不良行为成因及矫正.doc
《城郊结合学校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堂不良行为成因及矫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郊结合学校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堂不良行为成因及矫正.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郊结合学校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成因及矫治对策南宁市第二十中学 王冬妹摘要:目前,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样,频率增多,这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社会因素。最后,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矫治对策。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原因;矫治对策一前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极具普遍意义的教育问题。所谓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出的种 种影响自己学习,或既影响自己学习又妨碍他人学习、干扰教师正常上课的不当行为。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这种情
2、况,在各种类型的学校都都无一例外的存在着,但每种类型的学校因学生来源、家庭背景、师资力量等因素,所表现行为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城郊结合学校初中生的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予以正确的归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策略,则可以有效减少或控制这种类型学校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对于提高学校的课堂效率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二研究方法1问卷和访谈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描述,共31题,其中120题为所中年级学生完成,21_31题为小组合用学习情况调查,只限于初二年级完成;第二是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共7题,其中2、4题选项是不定选;
3、第三是学生理想的中学课堂特征,此题为自由论述题。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访谈包括学生访谈、教师访谈、学生家庭访谈。2被试状况随机抽取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50名学生,共150名学生测试。访谈随意抽问学生、老师和家长。3程序由研究者以年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匿名作答,抽取150名测试,收回有效问卷150份。三结果与分析(一)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 1从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范围看,初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而且存在的问题行为也特别多。我们问卷第一大题(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描述)共计有20题,每一题都有四个选项,即A.从不;B. 有时;C.经常;D.总是。从问统计上看,没有一道题的A选项(从不
4、达到100%,最多只能达到87.3%。20题中选择BCD三项总计达60%以上的占到11题。我们根据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两大类。(1)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讲话、吃东西、睡觉、打闹、起哄等不良行为。问卷中选择有“上课与同学聊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行为的占88.7%,列第一位;选择有“上课吃东西”行为的占83.3%,列第二位;选择有“上课趴台睡觉” 行为的占82.7%,列第三位。另外如上课有“与同学打闹”行为的占72%,有“上课起哄”行为的占58%,有“上课写作业”行为的68%。(2)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看课外书、害怕提问、不动
5、手操作等不良行为。问卷中选择有“上课没心思,盼望早点下课” 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80.7%,列第一位;选择有“上课幻想(发呆、走神、装模作样学习等”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6%,列第二位;选择有“上课心事重重,无法集中注意力” 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6%,并列第二位。另外如有“害怕被老师提问”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2.7%,有“上课看课外书籍” 行为的同学占总人数的68%。2从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年级分布看,初二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率比其它两年级要高。问卷中第一大题的20题中,初二年级学生有10题的不良问题行为占有率是总不良行为人数的35%以上,其中,初二年级学生有“上课趴台睡觉”行为是此项不良
6、行为总人数的42.7%,“有顶撞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教育”行为是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41.7%,有“与同学打闹”行为是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40.7%。3从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频率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为偶然性,突发性较多。从问卷统计上看,第一大题的20题中选择C(经常)和D(总是)这两项总计在10%以下的有5题,在20%以下的有14题。如19题“无故迟到、早退”中,选择C(经常)为0人,选择D(总是)为2人,两项只占的1.3%;如20题“没有下课要就找借口提前离开教室”中,选择C(经常)为0人,选择D(总是)为3人,两项只占2%。4从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程度看,高年级的外向性问题行为更为突出
7、负面影响更大。结合奎伊(Quay,H巴)等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更更为直接,课堂影响更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等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如初二年级“有顶撞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教育”行为的占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41.7%。二是大声播放手机音乐,高声喧哗、吃零食、打扑克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如初三年级有“与同学打扑克或下棋”行为的占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39.7%;三是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走动、不交作业、借故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交卷子、故意交白卷等抗拒行为,如初三年级有“擅自离开座位走动” 行为的占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38.2%,有
8、没有下课要就找借口提前离开教室”行为的占此项不良行为总人数的58.8%。(二)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从学生因素看课堂问题行为:(1)认识和行为习惯问题。在访谈中有学生认为“来上学目标不明确,对于学校看成玩耍之地”、“对于科目不感兴趣”“上课乏味,总是听着听着就想到另的事情去”、“对学习不感兴趣,玩心重”等等。材料表明,由于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对纪律缺乏正确认识,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不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不能约束自己,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2)情绪和性格问题。 “课堂上周围同学不认真学习的行为是否给你的学习造成影响?” 选择“没有影
9、响”的只占11.3;选择“很大影响”的占16.7%;选择“较大影响”的占28.7%;选择“轻微影响”的占42.7%。在学生访谈中不少学生认为产生违反纪律(消极态度)行为的原因是“受周围影响没心情听课”、“课堂太吵”、“希望引人注目”、“自制力不太好” 等等因素。由材料表明,造成课堂问题行为与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够成熟,特别是青春期学生出现的反抗、叛逆心理有很大的联系,同时学生受到来自外在的影响也较大。(3)人际关系问题。“面对困难,你会用何种方式来应付”,95%的学生首选自己解决,72%的同学选择求助同学和朋友,只有20%的同学选择求助教师或家长;在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选项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郊 结合 学校 初中生 课堂 问题 行为 不良行为 成因 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