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现状研究.docx
《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现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现状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现状研究摘要城投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在城市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政府对债务管控加强、城镇化进程放缓及房地产市场改革,城投公司面临加速市场化转型的压力。本文通过选取公开声明为“市场化运营主体”的城投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多角度探讨城投公司在市场化转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尝试找出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为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提供参考。关键词;城投公司、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市场化经营主体城投公司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经济实体,在成立伊始的主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业务核心特点是公益性而非营利性。城投公司的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满足业务发展所需,因
2、此城投公司普遍依赖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巨额的融资促使城投公司资产负债端的规模迅速扩张,但同时也引发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显著增长。自2010年起,我国对城投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在提出防范金融风险、妥善解决地方债务等问题的同时,也逐渐明确了城投公司进行“市场化转型”的要求。在政策驱动下,城投公司必须从传统的融资平台转变为市场化运营主体,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与此同时,资本市场风险的增加,如过度杠杆及非标违约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城投公司调整融资结构和提升运营能力的紧迫性。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背景(一)政策驱动1.第一阶段(20102014年)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
3、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融资平台公司过往存在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偿债风险日益加大等问题。同时,通知也对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提出了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的相关要求。在城投公司正经历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通知首次提出对城投公司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清理、规范和限制,对完成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的城投公司未来市场化转型提出了初步构想。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专门提到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由投资者基于市场化原则,按约定规则
4、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PPP模式在当时也被视为城投公司进行市场化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2.第二阶段(20152017年)2015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关于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部分,重点提到取消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通过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推动有经营收益和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2017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等六部委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提出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管理,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并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
5、干预融资平台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市场化融资。3.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资,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不得提供债务性资金作为地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基金或PPP项目资本金。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政府应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严禁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或变相举债。2023年9月至2024年初,国务院陆续发布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
6、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通知,核心内容均为根据不同区域债务风险特点,制定具体的化债措施,并严控重点区域新建项目,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地方债务。当前阶段的政策重点是全面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政府债务,而对城投公司,仍然是要求其剥离政府融资功能、政府信用,通过市场化转型,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资本市场风险在当前中央化债政策背景下,各地政府严格限制各种不规范的变相举债行为,但以城投平台为代表的具有政府信用支持的机构融资规模依然在持续扩大。以债券融资为例,2023年
7、发行城投债9725只,发行总额达69091.77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22.99%和24.41%,均创历史新高,且城投债在信用债中的占比进一步上升至48%,反映出城投公司现阶段存量债务规模依然庞大。同时,作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自2018年以来,城投公司发债主体累计发生非标风险事件(包括非标违约和非标风险提示)已超过1100次,2023年非标风险事件累计达374次。其中,信托计划违约次数创新高,达72次,融资租赁和定向融资非标违约次数也分别高达56次和32次,发债主体非标违约总次数更是达240次,均创历史新高。高杠杆与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使得城投公司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压力,一
8、旦发生债务违约,其引发的资本市场信用风险可能迅速传导,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深入探讨城投公司如何实现有效的市场化转型,不仅对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甚为关键。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现状在政策驱动和资本市场风险的双重背景下,城投公司必须探索市场化转型的路径。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的过程本质上是通过转变经营模式,摆脱对政府融资的依赖,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过程。为了应对相关政策及资本风险的影响,本文选取公开申明为“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共242家城投公司作为基础样本,通过多角度分析,展示出样本城投公司在市场化转型或者市场化运营中的现状。(一)所属区位I在基
9、础样本中,华东地区占比超过63%,区域内的省份大都属于经济大省,因其在产业、资源、政策机制等方面优势明显,为市场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二)行政层级行政层级方面,市级平台占比最高,超57%,达139家;区县级平台中,来自“百强县”等经济实力较强区域的样本城投公司有31家,占比12.81%。这表明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层级高、区位好的城投公司更能协调、获取更多的当地资源,是市场化转型的重要角色。市级城投公司作为省级和区县级之间的重要纽带,在业务开展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有能力盘活当地资源和提升产业基础,从而对下辖区县的带动作用更强,因此市场也普遍认可市级样本城投公司应作为主要的市场化转型
10、主体。(三)主体评级主体信用评级方面,AA+及AAA主体评级的样本城投公司占比超过73%,达177家。2023年,AA级及以上的样本城投公司共计发行债券金额约1.54万亿元,其中AA+及以上的超过1万亿元,占比达到64.9%。截至2023年末,AA级及以上城投债券存量规模约为4.39万亿元,其中AA+及以上的规模超过3.91万亿元,占比达到89.0%,AA+及以上的样本城投公司是债券直接融资市场最重要的参与方。因此,高信用评级的城投公司因资质优良和市场认可度高,在市场化转型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四)业务结构城投公司作为国有企业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是连接政府和市场的重要载体,在过往的业务开展过
11、程中,与政府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保障房建设等一直被视为城投公司传统的政府类相关业务。从业务结构可以看出,2022年、2023年,样本城投公司实现的贸易类收入与工程建筑类收入占比占当期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8.35%、65.76%,明显高于其他收入。其中,2022年贸易类收入为第一大业主营业务的样本城投公司72家,2023年71家;2022年工程建筑类收入作为第一大业务的样本城投公司68家,2023年55家。受融资政策收紧的影响,城投公司纷纷主动或被动加快市场化转型的速度,其中将开展多元化业务作为其业务转型的第一步。而多元化业务中,贸易类业务以其门槛低、见效快、规模大等
12、优势,成为城投公司业务市场化转型的首选。但由于贸易类业务毛利率普遍偏低,对城投公司市场化运营贡献程度有限,并且随着近年来诸如“专网通信”等典型虚假贸易案件的频发,对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从2021年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2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多项政策均提到防范“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等重大经营风险,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政策严控国有企业贸易类业务风险。由此可见,贸易类业务短期内可直接带动城投公司市场化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但过程中,务必要设置强力且有效的风控措施,避免出现增收不增利、现金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 市场化 转型 现状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