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造血系统ppt课件.ppt
《儿科学造血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造血系统ppt课件.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血液系统疾病小儿造血系统、1血液学基础知识血液学基础知识 造血造血是指造血干细胞是指造血干细胞(HSC)(HSC)分化成熟为各种外分化成熟为各种外周血细胞的过程。周血细胞的过程。这一过程受造血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的精细调控,维持各种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2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3嗜碱性中幼粒细胞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4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淋巴细胞5小儿造血、血液特点小儿造血、血液特点7小儿造血特点n小儿造血与成人造血有明显差异。n1.胚胎期造血:造血中心的迁移n2.生后造血:n骨髓造血:n骨髓为生后正常
2、造血的唯一场所。n红骨髓和黄骨髓的区别与意义。n婴幼儿黄骨髓缺乏,骨髓造血代偿能力小。8(一)生前(胚胎期)造血一)生前(胚胎期)造血n1.中胚叶造血中胚叶造血 3w卵黄囊卵黄囊“血岛血岛”6wn2.肝、脾造血肝、脾造血 6 8w,6m 胸腺胸腺 淋巴结淋巴结n3.骨髓(骨髓(Bone Marrow,BM)造血)造血 4m,6m稳定稳定 持续终生持续终生 “互相交替、此消彼长互相交替、此消彼长”910胚胎期造血胚胎期造血造血部位造血部位造血时期造血时期造血产物造血产物中胚叶中胚叶造血期造血期卵黄囊 3周:开始6周后:开始减退红系细胞肝脾造肝脾造血期血期肝脏脾脏68周:开始出现1216周:造血活
3、跃5月:减低/出生后停止红系细胞骨髓造骨髓造血期血期骨髓4月:开始6月:快速增加和稳定生后:唯一的造血器官红系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11(二)生后造血(二)生后造血1.骨髓造血骨髓造血胎儿后期骨髓造血为主胎儿后期骨髓造血为主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骨髓腔充满了红骨髓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骨髓腔充满了红骨髓 57岁后黄骨髓逐渐替代岁后黄骨髓逐渐替代 红骨髓红骨髓 黄骨髓黄骨髓 131.骨髓造血骨髓造血 1.1.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和黄骨髓.(5-7(5-7岁)骨架结构。骨架结构。2.2.年长儿和成人期红骨髓仅于长骨近端和扁骨。年长儿和成人期红骨髓仅于长骨近端和扁骨。3.3.婴幼儿黄骨髓缺乏婴幼儿黄骨髓缺乏,骨髓造
4、血代偿能力小。骨髓造血代偿能力小。142.2.骨髓外造血:骨髓外造血:n 疾病状态:溶血、贫血、感染疾病状态:溶血、贫血、感染n骨髓造血细胞和造血组织增生骨髓造血细胞和造血组织增生n黄骨髓转变为红骨髓黄骨髓转变为红骨髓n造血扩展到骨髓外部位如肝脏和脾脏造血扩展到骨髓外部位如肝脏和脾脏 152.骨髓外造血:当感染、贫血等诱因引起小儿造血需要当感染、贫血等诱因引起小儿造血需要增加时,增加时,肝、脾、淋巴结肝、脾、淋巴结可以适应需要回复可以适应需要回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的结的肿大肿大。周围血中出现。周围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或或(和和
5、)幼稚中性粒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当病因去除后。当病因去除后可恢复可恢复正常。正常。这是这是造血器官造血器官的一种的一种“特殊反应特殊反应”。16(三)血象特点n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出生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高。出生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高。生理性溶血生理性溶血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17红细胞数(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量()和血红蛋白量(Hb)1、出生时 RBC 5101271012L Hb 150220gL 2、23月 RBC 31012L Hb 110gL 3、3个月后 RBC、Hb逐渐增多 18n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 n出生出生1 1周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周后,红细
6、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 23 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3.010101212/L/L、血红蛋白量降、血红蛋白量降至至100g/L100g/L左右左右 19婴儿期生理性贫血发生的原因有哪些?A.A.A.A.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B.B.B.B.骨髓暂时性造血功能降低。骨髓暂时性造血功能降低。骨髓暂时性造血功能降低。骨髓暂时性造血功能降低。C.C.C.C.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D.D.D.D.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
7、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20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出生时白细胞计数高达出生时白细胞计数高达152010 9L。白细胞分类计数有两个交叉:白细胞分类计数有两个交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46天和天和46岁出现交叉。岁出现交叉。21白细胞数 出生时 1510 9 2010 9L 生后612h 2110 92810 9L 1周时 1210 9L 婴儿期 1010 9L 8岁以后接近成人 22白细胞分类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 23%20406080046d46y(白白细胞分胞分类计数数)淋巴淋巴细胞胞 粒粒细胞胞 24
8、n3.血红蛋白的种类 n血液中血红蛋白种类百分比变化:出生时HbF为主,1岁时HbF5,2岁时HbF2,因婴儿期正处于血红蛋白种类变化最大的时期,每个月龄的HbF正常值不一样,故诊断地中海贫血时应查阅正常值。n4.血容量变化:Newborn 10%Child 8%-10%Adult 6%-8%26HemoglobinAtbirth1yr2yrHbFHbF(%)HbAHbA2 2(%)HbAHbA(%)胎儿期胎儿期90-9590-955-105-10 出生出生 70 70 1 1 30 30 6 6月月 8 8 2 2 90 90 1 1岁岁 5 5 2 2 93 93 2 2岁岁 2 2 2
9、2 959527小儿贫血总论小儿贫血总论n(一)贫血的定义: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RBC或Hb低于正常。28世界卫生组织(WHO)贫血标准:6个月6岁 Hb110gL 614岁 Hb120gL 我国:新生儿 Hb145gL 14个月 Hb90gL 46个月 Hb100gL 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4%29n(二)贫血分类方法n1.病因分类法n2.形态分类法30贫血的病因分类贫血的病因分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不足 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31 1 1、病因分类、病因分类(1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造血物质缺乏:Fe、VitB12、叶酸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10、再障感染、癌性、肾性贫血(2 2)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RBCRBC破坏过多)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RBC膜结构缺陷:遗传性球形RBC增多症RBC酶缺陷:G-6-PDHb合成缺陷:地中海贫血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非免疫性因素:药物、毒物、物理、化学(3 3)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急性:创伤、出血性疾病慢性:溃疡病322、形态分类:根据RBC数、Hb量、RBC压积计算出RBC平均容积(MCV),RBC平均Hb量(MCH),RBC平均Hb浓度(MCHC)。33分类方法表35(三)贫血的诊断标准n1.诊断标准AgeHb28天天145g/L14月月90g/L46月月100
11、g/L6月月6岁110g/L614岁120g/L362.贫血分度标准Hb(g/L)RBC(1012/L)轻度 90 3中度 60 2重度 30 1极重度 30 137(四)贫血的共同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 2、造血器官反应:出现骨髓外造血 3、各系统症状:(1)循环和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 38(五)贫血的诊断n1形态学分类有助于病因诊断n2诊断步骤:确定有无贫血形态学分类病因诊断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 39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nRBCRBC形形 态态 n网网 织织 红红 计计 数数 nWBC PLT WBC PLT nBM BM
12、 nHBHB分分 析析 nRBCRBC脆脆 性性 40贫血的治疗原则贫血的治疗原则 对因治疗对因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输血治疗输血治疗 并发症治疗并发症治疗 4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缺铁性贫血(IDA,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体内缺铁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2(一)人体总铁含量及其分布(一)人体总铁含量及其分布 正常成人男性50mgkg女性35mgkg新生儿75mgkg 一一铁的代谢铁的代谢 43分布分布功能铁:功能铁:60%60%70%70%,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HbHb铁铁:占占
13、体体内内总总铁铁量量的的2/32/3,HbHb约约占占RBCRBC蛋蛋白白质质的的99%99%以上;以上;肌肌红红蛋蛋白白铁铁:占占体体内内总总铁铁量量的的3%3%,与与氧氧亲亲和和力力强,在横纹肌、心肌中起氧储存的作用强,在横纹肌、心肌中起氧储存的作用贮存铁:贮存铁:30%30%,铁铁蛋蛋白白:含含铁铁可可达达铁铁蛋蛋白白总总量量的的202025%25%,机机体需要时增多,易被利用;体需要时增多,易被利用;含铁血黄素:含铁血黄素:含铁量含铁量30%30%,不易被利用,不易被利用 极少量存在于极少量存在于含铁酶及血含铁酶及血中。中。44(二)铁的来源:(二)铁的来源:1 1、食物、食物 2 2
14、衰老红细胞破坏、衰老红细胞破坏 动物性食物的铁属动物性食物的铁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吸收率高约,吸收率高约1025%1025%植物性食物的铁属植物性食物的铁属非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吸收率低约,吸收率低约1%1%易受肠腔内环境影响易受肠腔内环境影响 食物中含铁最高的首推黑木耳、海带、猪肝食物中含铁最高的首推黑木耳、海带、猪肝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铁锅做菜铁锅做菜 无机铁盐无机铁盐45(三)铁的吸收:(三)铁的吸收:n部位: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 n肠粘膜细胞肠粘膜细胞有调节作用有调节作用 生存期为生存期为4 46 6天,起到暂时保存铁的作用天,起到暂时保
15、存铁的作用FeFe过过多多,FeFe人人体体,以以FeFe蛋蛋白白的的形形式式储储存存在在肠肠粘粘膜膜细胞中细胞中少量进入细胞少量进入细胞 细胞脱落细胞脱落排出排出体内体内FeFe充足充足oror造血功能减退时,造血功能减退时,FeFe吸收吸收 缺缺FeFe和造血功能增强时,和造血功能增强时,FeFe吸收吸收46铁在体内的代谢动物食品动物食品 非动物食品非动物食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肌红蛋白)(胶状氢氧化高铁)胶状氢氧化高铁)胃:胃酸胃:胃酸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蛋白分解酶蛋白分解酶 游离盐酸游离盐酸 血红素血红素 三价铁三价铁 血红素分解酶血红素分解酶 Vit C Vit C 肠:肠:
16、二价铁二价铁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 空肠上空肠上 三价铁三价铁 肠黏膜细胞肠黏膜细胞 转运铁蛋白转运铁蛋白入血入血 脱落入肠道脱落入肠道 肝脾储存肝脾储存 骨髓造血骨髓造血 47n影响铁吸收因素影响铁吸收因素n促进吸收促进吸收n维生素维生素C C n果糖果糖 FeFe3+3+FeFe2+2+n氨基酸氨基酸n抑制吸收抑制吸收n碱性环境:容易形成磷酸铁盐、草酸铁盐而妨碍吸收碱性环境:容易形成磷酸铁盐、草酸铁盐而妨碍吸收n磷酸、草酸、植物纤维、钙、磷磷酸、草酸、植物纤维、钙、磷n咖啡咖啡n茶叶中的鞣酸与铁形成鞣酸铁复合体,吸收减少茶叶中的鞣酸与铁形成鞣酸铁复合体,吸收减少75%75%48(四)铁的转运:
17、四)铁的转运:铁需与转铁蛋白结合进行运输 血清铁: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仅1/3与铁结合。此结合铁称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其余2/3转铁蛋白仍具有与铁结合能力,如在体外加入铁可使其饱和,所加的铁量。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50铁的运转铁的运转:51 (五)铁的贮存和利用(五)铁的贮存和利用 贮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利用:机体需要铁时,通过还原酶作用,铁蛋白中Fe2+释放,被氧化酶氧化成Fe3+,再与转铁蛋白结合运到需铁组织,主要是骨髓。(六)铁的排泄和需要(六)铁的排泄和需要 排 泄:正 常 人 每 日 排 铁 1mg,由 胆 汁、尿、
18、汗、脱落的粘膜细胞排出。需要:小儿需要较多,成熟儿自生后4个月至3岁每天需铁1mgkg,早产儿约2mgkg。5253(七)胎儿和儿童期铁代谢特点(七)胎儿和儿童期铁代谢特点 1、胎儿期铁代谢特点:孕后期3个月从母体获得铁最多,足月儿够生后45个月所需。孕母严重缺铁可影响胎儿的铁供应。2、婴儿期铁代谢特点:4个月前很少发生缺铁,以后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多,易发生缺铁。3、儿童期铁代谢特点:食物搭配不合理,寄生虫感染引起隐性失血。5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二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缺铁的原因(一)缺铁的原因 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快 4、铁吸收障碍
19、 5、铁丢失过多 55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先天储备不足或丢失胎儿期最后胎儿期最后3 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个月从母体获得的FeFe最多最多出生时体内总出生时体内总FeFe含量与出生体重成正比含量与出生体重成正比足月新生儿体内总足月新生儿体内总Fe70mg/kgFe70mg/kg,可供其体重增加,可供其体重增加1 1倍前使倍前使用(如出生用(如出生3kg3kg,6kg6kg时约时约3 34 4个月)个月)早产儿早产儿/双胎多胎双胎多胎/低体重儿低体重儿/脐带节扎过早脐带节扎过早胎内输血胎内输血妊母严重贫血妊母严重贫血生后将结扎脐带时间延长,可使新生儿多获约生后将结扎脐带时间延长,可使新生儿多获约75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学 造血 系统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