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docx
《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文本前言1第一章总则2第1条编制目的2第2条规划依据2第3条指导思想3第4条规划原则4第5条规划期限5第6条规划范围5第7条规划解释5第二章现状基础存在问题和风险挑战6第8条现状基数6第9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6第10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7第11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风险评估9第三章城市性质和目标战略10第12条目标愿景10第13条城市性质10第14条城市规模12第15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12第16条规划指标管控16第四章国土空间总体格局17第一节重要控制线划定17第17条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17第18条科学划定生态保
2、护红线17第19条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8第二节开发保护总体格局19第20条落实主体功能区格局20第21条构建“两心两轴六片”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20第22条构建“一链三核全网”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21第三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22第23条划定市域规划分区22第24条实施国土空间战略留白24第五章农业空间25第一节优化农业空间格局25第25条构建“三区一带、七园一渔港农业空间格局.25第26条打造现代化农渔业集聚平台25第27条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26第二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7第28条分类引导乡村有序发展27第29条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8第三节促进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29第30条统筹城乡公
3、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29第31条创新土地政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0第六章生态空间31第32条构建“一带两屏,多廊全网”生态保护格局31第33条发挥“一带”的生态脊梁作用32第34条夯实“两屏”的生态筑底作用32第35条强化“多廊”的生态骨架作用33第36条织补“全网”的生态连通作用33第37条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34第七章城镇空间35第一节城市开发格局35第38条形成“一主一副、一特一优、若干组团”全域城镇空间格局35第39条优化市域城镇规模等级体系36第40条确定市域城镇职能结构体系36第41条规划四级中心体系38第二节产业发展格局39第42条优化产业布局39第43条完善工业空间布局40第44条
4、保障5.0产业新空间41第45条严守工业用地控制线41第46条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42第三节人口分布和城镇建设用地结构43第47条引导人口合理分布43第48条调整城镇建设用地结构44第四节居住生活空间44第49条明确住房供应目标44第50条优化住房供应体系44第51条精准投放新增居住空间45第五节公共服务体系45第52条建立匹配四级架构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46第53条构建时尚艺术的文化服务体系47第54条建立高质量的教育设施体系47第55条打造富有活力的体育设施体系48第56条夯实高效均衡的医疗卫生体系49第57条形成健全规范的社会福利设施体系49第58条构建社区生活圈49第六节绿色开敞空间50
5、第59条构建绿色开敞空间体系50第60条共建蓝绿相融的游憩廊道网络50第61条推进都市田园建设50第62条营造城市公共艺术空间51第七节再利用土地51第63条明确再利用土地概念51第64条统筹土地再利用目标51第65条制定土地再利用策略52第66条划定再利用重点区域52第67条积极处置批而未供用地52第68条鼓励盘活供而未建用地53第69条加快整治竣工违约用地53第70条有序推进城市更新53第71条加强更新规划统筹54第72条鼓励探索成片更新54第73条积极开展有机更新54第八章中心城区56第一节定位与策略56第74条总体定位56第75条坚定“强心聚能”56第76条促进“融合发展”56第77条
6、坚持“中高密度”57第78条实施“双增双控”57第79条推进“集聚提效”57第80条加快“优网畅行”58第81条实现“显山亮水”58第二节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58第82条明确功能分区58第83条优化用地结构59第三节公共服务与社区生活圈59第84条筑牢基础教育建设根基59第85条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59第86条推进文化艺术设施建设60第87条提升体育健身设施品质60第88条强化社会保障设施体系60第89条完善邻里公共服务设施61第四节居住与住房保障61第90条控制住房供给节奏61第91条加大住房保障力度61第五节城市设计与景观风貌61第92条延续“山海城相拥”的空间意象61第93条构建“一带两轴
7、三山”的景观系统62第94条完善公园绿地和开敞空间体系62第95条推进道路绿化整治63第96条推进碧道景观提升63第97条塑造文旅特色氛围63第六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64第98条塑造高效便捷对外交通64第99条打造珠澳一体交通枢纽65第100条构建中心城区快速环线65第K)I条提供优质便捷公交服务66第102条打造特色品质慢行交通66第103条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治理67第七节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安全67第104条建设安全高效的供水系统67第105条建成环保高效的污水系统67第106条建设强韧性的排水防涝体系68第107条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68第108条建成高速、智慧的信息支撑系统69第109
8、条完善固体废物收运处理体系69第110条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69第In条提升消防应急救援能力70第八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70第112条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70第113条实施地下空间利用分区管控70第114条强化地上地下空间协同71第九节控制线划定与管控71第115条城市绿线71第116条城市蓝线71第117条城市黄线72第118条城市紫线72第119条工业用地控制线72第十节详细规划单元划定与管控73第120条划定基本城市组团和邻里单元73第121条加强详细规划传导和管控73第九章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塑造74第一节大生态空间体系74第122条构建生命共同体生态空间体系74第123条营造城市绿色空间
9、74第二节整体城市景观76第124条坚持中密度发展76第125条整合全域旅游资源76第126条塑造城市景观风貌77第127条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79第三节精明增长80第128条集约有序推进城市建设80第129条协调新城开发与旧城更新80第130条实施复合开发提升土地效率80第四节历史文化保护与合理利用81第131条打造滨海特色文化名城81第132条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81第133条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82第十章综合交通84第一节对外交通体系84第134条打造开通国际航班的复合型区域枢纽机场84第135条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区域枢纽港84第136条协同澳门融入国家高铁网络85第13
10、7条共建直连直通的湾区交通网络86第138条建立布局合理的口岸交通体系87第二节城市交通体系88第139条创建模式多元、集约高效的公交都市88第140条构建与基本城市组团高度匹配的干线路网格局89第141条建设完善的陆岛交通体系90第142条推动慢行和静态交通全面升级90第143条建设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物流系统91第144条建立智慧高效的交通管理体制92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93第一节市政基础设施93第145条构建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93第146条建设环境友好的城乡污水系统93第147条推进海绵城市和排水防涝体系建设94第148条构建安全低碳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95第149条构建多主体、
11、全种类固体废物治理体系96第150条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与廊道空间管控96第151条鼓励市政基础设施复合开发97第二节安全韧性城市97第152条全面提升滨海城市防灾减灾能力97第153条优化城市空间安全布局98第154条高标准建设生命线系统99第155条构建应急避难及疏散救援空间网络体系99第156条建立综合的消防救援体系99第157条构建多层防线的防潮(洪)排涝体系100第158条全面提升城市人防能力100第159条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101第160条提升应急预警和处置能力102第三节智慧城市102第161条推动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103第162条推进精细化现代化城市治理103第163条
12、提供智慧高效便捷民生服务103第164条打造粤港澳数字合作新支点104第十二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105第一节耕地资源保护利用105第165条推动耕地集中连片保护105第166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105第167条强化耕地种植管控106第168条提升耕地质量107第169条打造都市田园107第170条拓展补充耕地途径107第171条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108第二节森林资源保护利用108第172条打造国家森林城市样板108第173条严格保护森林资源108第174条积极补充森林资源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109第175条推进城乡绿化美化110第176条加强古树名木保护Ill第三节河湖水系与湿地保护利用Ill第1
13、77条构建绿色生态水网Ill第178条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112第179条加强湿地保护113第四节矿产资源保护利用113第180条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113第181条推动矿业绿色发展114第五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114第182条构建绿色低碳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114第183条提升生态碳汇能力114第六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116第184条实施系统性生态修复116第185条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116第186条开展海洋生态系统修复117第187条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修复118第188条开展河湖水系生态修复118第189条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19第190条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19第十三章
14、陆海统筹122第一节海洋资源保护利用122第191条科学高效利用海域空间122第192条合理保护其它海洋资源122第二节海洋空间格局123第193条构建“一带双核三组团”的海洋发展空间格局.123第194条加强海域使用规划管控125第195条统筹协调海岸带陆海功能126第196条分类实施海岸线保护利用127第197条分类保护利用无居民海岛128第198条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管控129第199条壮大发展海洋产业130第十四章区域协同131第200条促进澳珠深度合作131第201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132第202条引领珠江口西岸一体化发展134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136第一节统筹规划编制13
15、6第203条建立四级三类规划编制体系136第204条推进规划编制“两同步”136第205条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两协同”137第二节统筹规划实施137第206条健全用途管制制度137第207条完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138第208条建立“5+3+1”的项目生成协同机制138第三节统筹规划监督138第209条健全规划编制与实施全过程监督139第210条建立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139第四节片区规划指引139第211条加强片区指引139第五节近期行动计划140第212条交通引领行动140第213条成片开发行动140第214条项目催化行动141第215条设施匹配行动141第216条土地控制行动143、
16、I、刖B珠海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建市四十余年来,珠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署“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本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
17、强化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职能,统筹安排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布局,支撑珠海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建设成为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知名生态文明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粤发20215号),对珠海市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合理保护与利用全市国土空间资源,为实施“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提供空间保障,支撑珠海市高质量发展,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
18、展规划纲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及国家、广东省、珠海市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等,制定本规划。第2条规划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3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5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9)48号
19、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8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9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年)10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11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2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13 .广东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手册(试行)(2022年)14 .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15
2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等第3条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牵引,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战略机遇,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统筹安排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布局,支撑珠海市建设成
21、为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知名生态文明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第4条规划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依的城市风貌。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规划先行,全域规划管理,强化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精细化水平。坚持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坚持集约发展,提升土地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系统,建设高品质城市。第5条规划期限本规划基期为20
22、20年,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第6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分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是指珠海市行政辖区的全域国土空间。中心城区范围包括香洲城区、南屏湾仔地区、“洪保十”地区1,总面积约187.34平方公里。第7条规划解释本规划由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文本条文中下划线部分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洪湾、保税区、十字门北片区第二章现状基础、存在问题和风险挑战第8条现状基数珠海市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面积1725平方公里2。珠海市海岛数量共计262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0个,无居民海岛为252个。珠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243.96万人,城镇人口2
23、20.7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90%。第9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生态保护重要性。陆域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凤凰山、黑白面将军山、锅盖栋山、黄杨山、拦浪山、板樟山等自然山体。海域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虎跳门、鸡啼门、磨刀门等西江河口地区,以及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等各级自然保护区。城镇建设适宜性与承载能力。珠海市城镇开发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滨海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带。珠海市现状建设用地约440.41平方公里,开发强度约25.5%,剩余城镇建设潜力空间呈零散分布,主要分布在鹤洲、金湾、高栏港等地区。农业生产适宜性与承载能力。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珠海市 国土 空间 总体规划 2021 2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