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节点期,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期。为全面部署和加快推进这一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积极融入国家、省和市“十五五”规划和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特制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五五”发展规划。一、“十四五”工作回顾“十四五”期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坚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在功能提升、设施完善、绿色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开拓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不断增强
2、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十四五”期间,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县(市)、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县。(一)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紧盯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共实施创园项目79个,先后改造提升35条城市主次干道绿化品质,新建莫愁健康公园、嘉靖公园,改造东方红广场、承天广场,建成街头、社区小游园、小广场90个,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913万平方米,比“十二五”末增10.2%,绿地率达33.37%、绿化覆盖率36.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7平方米。2025年1月,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二)不断配套城市交通路网。“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造嘉靖大道
3、等城市道路22条,城市道路达到241.77公里,道路面积561.5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0.12平方米。建立城市道路常态化维修、管养机制,道路完好率达98.8%o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8.6%,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亮灯率均达100%o新增自行车专用道14.46公里,建设社会停车场11处、智能化立体车库3处,新增公共停车位2300个,形成了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城区主要交通“堵点”有效治理,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广泛赞誉。(三)持续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着力补齐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短板,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十四五”期间,共建成嘉靖大道、承天大道、校场路等地下综合管廊(
4、群)28.29公里,新建和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73公里,清淤疏浚排水管网110公里,城市排水管网达290.16公里,比“十二五”末增长34%,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10.6公里/平方公里。(四)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一是治理城市水环境。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实施皇排大沟、连家大沟、彭家大堰整治,对护城河城区段进行泥水共治、生态修复。城区河道绿化普及率达83.06%,自然水体的岸线自然化率为81.8%。“十四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地表水IV类及以上水体比率61.l%o二是发展绿色建材。“十四五”期间,粘土砖生产企业全面关停,城区“禁实”、“禁现”达100%
5、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在施工现场广泛应用,新型墙体材料迅速发展,全市已形成蒸压沙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标砖、蒸压灰沙标砖多种类的绿色建材生产格局,生产能力折合标砖达到56亿块,中心城区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从85%提高到100%,乡镇应用比例从40%提高到85%。三是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建筑节能执行率设计阶段达100%,施工阶段达95%,城市建成区建筑总面积为1566.14万平方米,节能建筑有922.85万平方米,占55.76%o(五)逐步规范建设行业管理。建筑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我市现有建筑业企业84家,比“十二五”新增4
6、2家。“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建筑业产值150亿元,申报省工程质量“楚天杯”4项、省建筑结构优质工程11项,创省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楚天杯”10个,安全文明施工现场“象山杯”18个。不断加强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严格监督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畅通质量投诉渠道,跟踪闭合各类质量投诉;严格督促各项目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十四五”期间,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1起,一般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全面推进建筑工人实名制平台,协助人社部门解决拖欠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9000多万元,未出现重大集体性上访事件。城镇燃气健康发展。城镇燃气年供气总量(石油液化气、管道天然气)达22546吨,增长
7、11.5%,燃气普及率达100%。“十四五”期间,新增天然气管线886公里,清洁燃气向城区周边9个乡镇延伸,天然气总用户达到7.5万户。(六)美丽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在全省县市率先启动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小城镇综合整治成效初显,基本实现“洁绿畅美亮”目标。一是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道路121公里,补植行道树7.6万,新建路灯2300盏,划置停车位2490个;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5座,污水管网127公里;二是全面整治乡容镇貌,拆除违章建筑4200多处,取缔出店经营2580户次。新建垃圾中转站39座。新增垃圾转运车232辆;三是着力提升集镇服务功能,新建文体休闲广场44座,集镇公厕50座
8、集贸市场7个,新增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四是建成17座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并稳定达标运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o客店南庄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客店赵泉河村等3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长滩镇被纳入省“擦亮小城镇”行动第一批试点镇,我市被住建部公布为全国15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县之一。二、“十五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十五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使市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妥善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切实发扬“争抢转”精神,优化发展环境
9、提升发展能力,凝聚发展合力,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1、精致城区加速建设。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老城更新改造与新城开发并重,坚持拉开骨架、壮大规模与塑造特色、提升品质并重,坚持规划建设与精细管理并重。秉承山水人文城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按照“北控东进南扩”的总体思路,优化布局,提升能级,合理控制开发边界和建设强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一江两湖”的自然禀赋,塑造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山水林田湖的有机融合体,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2、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随着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上升为省
10、级战略,区域一体化已进入全方位、加速度、高质量推进的新阶段,要通过增补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化宜居品质、完善市域统筹发展机制等,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抢抓发展先机。3、城市发展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将“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等理念贯穿于全过程和各环节。同时,要聚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建好新城、又要兼顾老城,鼓励市民参与城乡建设和管理,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三、“十五五”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11、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补短板、强功能、促提升”,建设区域性节点城市。四、“十五五”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结合省政府疫后重振以及城市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十五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重点从新区建设、老旧城区改造、城市排水防涝、护城河治理、城市道路交通、建筑业绿色发展、城市特色塑造、美丽城镇建设等8
12、个方面补短板、强功能、促提升。五、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一)重点工作任务。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山水城和谐共生,城区-柴湖一体化”的空间发展策略,和“南进东拓北控西缓中优”的发展方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保护中心城区山水格局和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城市向东,依托城东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和枣潜高速交通优势,联合九里,围绕镜月岸发展大城东生态宜居宜养片区;城市向南,依托高铁站和武荆高速交通优势,构建南湖、柴湖一体化现代产业新城。2、完善城市发展功能。抓好节点性工程、控制性工程建设。实施“一江两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连通汉江、镜月湖、莫愁湖水系,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增强综合治理能力,美化城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房 城乡建设 十五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