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
《“十五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建立适应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居民新时期实际医疗服务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62030年)的通知省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52030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十五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等精神,结合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社会发展和人口状况市地处省
2、东北,全市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现辖五县一区,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华龙区,设有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个工业园区和一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为377.21万人,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66下降为98.2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15%o市2025年全年生产总值1649.99亿元,同比增长3.0%o全年财政总收入21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全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4元,比上年增长4.6%。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1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3元,增长L1
3、第二节居民健康状况2025年,市出生人口4.54万人,出生率11.35%o,死亡人口2.56万人,死亡率5.92%o,人口增长呈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态势。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71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79%。、4.27%。和0.139%。,主要指标总体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节医疗服务需求2025年,市医疗机构(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同)总诊疗量2380.93万人次,其中:门急诊2234.69万人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1558.65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量的65.5%o全市住院人数70.65万人,出院人数70.09万人。第四节医疗资源现状
4、截至202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4072个,其中:医院82个(公立医院40个、民营医院42个,综合医院46个、中医医院16个、专科医院20个),妇幼保健院6个,基层医疗机构3984个(乡镇卫生院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门诊部、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3892个)。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21137张,其中:医院13820张(含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机构7317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6张,病床周转次数为33.16次,平均病床使用率为73.58%,平均住院日8.1天。全市共有执业(助理)医师9986人,注册护士10135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5人,注册护士
5、2.69A,医护比为1:1.01。第五节发展中的挑战一、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202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65人、注册护士数2.69人,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为6.71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78人、注册护士数为3.06人,与全省平均值相比分别少1.11张、0.13人、0.37人。二、医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0.1%、占医院总数的4.88%,分别较全省平均值低0.04%、0.67%,分别较全国平均值低0.16%、3.84%0全市医护比1:1.01,全省医护比1:1,全国医护比为1:1.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比仅为1:0.6O三、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总体在区域配置和利用上存在不均衡,布局结构有待调整。受制于区位及基础条件劣势,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城乡及各县(区)之间整体医疗资源的均衡性有待提高。全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中心城区,三级医院全部在市城区,全市共22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5家位于华龙区,7家位于县,4家位于南乐县,清丰县、范县、台前县各有2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速度相对较慢,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四床位资源配置差异大床位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上存在不平衡现象。区域方面,床位资源主要集中在华龙区,床位数占34%;层级方面,主要集中在医院,床位数占
7、65.38%(其中综合医院床位数占45.7%),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占34.62%。五、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至2025年底,全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均为0,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县域三级医疗机构数为0,距离全省“全面建成四级医疗中心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高水平医院,创建一批国内领先的重点优势学科,构筑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医疗服务高地”目标相差甚远。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相对滞后,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较弱,分级诊疗成效不够显著。第二章规划原则和目标第六节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公平可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围绕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医疗资源
8、要素配比,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一盘棋”和分类指导、分步推进、重点突破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统筹医疗资源总量、结构、布局,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资源整体效能,增强重大疫情应对等医疗救治能力。合理配置区域综合和专科医疗资源,促进康复、护理、医养结合、居家医疗等接续性医疗服务快速发展。政府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不作规划限制,鼓励社会力量在
9、康复、护理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三整合资源,科学布局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导,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和任务,根据人口数量、分布、年龄结构以及交通条件、诊疗需求等,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合理配置各区域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合理规划发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鼓励新增医疗机构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设置,推动各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同质化发展。四传承创新,中西并重遵循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中西医并重,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
10、动中西医协调发展。第七节主要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平急结合、医防协同、区域协作、医养结合、中西医并重、多元发展,推动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着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管理和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发展接续性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到“十五五”末,全市医疗机构规划床位数28163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7.2张。医院床位数20340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2张;其他医疗机构床位数7
11、823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2张(详见附件1)。市、县级新增床位中为社会办医院预留不少于1400张床位。根据本规划资源配置的总目标,参照全国和省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居民健康需求变化,采用需要法测算出各县(区)的床位数(详见附件2、3)o第三章医疗机构规划“十五五”期间,根据常住人口数量,合理配置床位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八节医院一、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应当坚持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骨干作用。建好市级公立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四所医院”和县级公立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三所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医疗机构 设置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