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学毕业论文.docx
《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学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学毕业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志愿活动的概述1(一)志愿活动的概念1(二)研究意义1二、研究方法2(一)调查对象2(二)调查方法2三、研究结果与分析2(一)在是否参加志愿活动上男女各自的差异2(二)在是否参加志愿活动上各年级的差异4(三)在是否参加志愿活动上城乡各自的差异9(四)在是否参加志愿活动上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各自的差异H四、建议与对策13(一)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观,提高志愿者的心理承受力13(二)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高社会支持力度14(三)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14(四)形成志愿者心理琉导系统,时刻监督志愿者心理健康状态15五、结语15参考文献16英文摘要17附录18致谢22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开题报
2、告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用)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表及总成绩表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系0903张凯丽指导教师杨秀平摘要:志愿者活动是一项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它对我国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它对志愿者的心理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本文采用心理自评量表(scl-90)从性别、年级、家庭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四个维度上研究参加志愿活动对志愿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促进志愿活动的健康发展,保证志愿活动的长效运行,更好的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深入基层锻炼,不断积累社会经验,
3、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活动;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源起于西方,之后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不仅要保持健康的身体,还要保持健康的心理。要保持健康的身心,我们必须先了解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一、志愿活动的概述(一)志愿活动的概念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公益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青年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对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它作为我国的新生事物,发展历史比较短,因此对于志愿者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仍十分缺乏,国内很
4、少有对志愿者心理健康调查的文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志愿者心理健康逐渐受到关注。(二)研究意义志愿活动的巨大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它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的心理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罗艳珠等(2011)研究指出,因为有服务社会和自我实现的精神支持和全身心的投入,获得的良好社会效应会使志愿者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持续受到荣誉感的激励,即使经历了许多不良心理体验,也能在志愿活动中得到控制,但在志愿活动结束后,这些不良心理体验深刻的影响其后续的志愿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的心理可能
5、会受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大学生作为它们中的一个巨大的群体,更应该受到关注这是由他们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大多热情充沛,充满激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此同时作出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服务社会。二、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分层抽取大一到大四的非志愿者16。名,志愿者160名进行测试,回收非志愿者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达91%,志愿者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达96%o(二)调查方法1、测量工具测量工具使用心理学家通用的心理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采用无记名方法进行。2、测量内容该量表共有9
6、0个项目,该量表有九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3、统计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在是否参加志愿活动上男女各自的差异由罗艳珠,胡昆,许新赞.湖南青年志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11(02):21-24.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如表1.1),参加和未参加志愿活动的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如果从各个因子上分析女性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差异,从表中可看出参加志愿活动的女大学生和未参加志愿活动的女大学生在躯体化水平(P=S
7、OOO)上存在显著差异。就大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已经开始走向社会,但是他们接触的社会毕竟相对比较少,对于女生来说在社会活动中受到的冲击可能更大,心理上可能会受到各种影响,如果自己无法调节就会表现在躯体上。另一方面,志愿活动是一种无偿服务,在服务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不尊重自己的劳动,会觉得付出与得到不能持平,也会产生心理失衡。表1.1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是否参加志愿活动N均值标准差TSig(双侧)总分是100165.740038.82031.206.229否126159.365139.9789躯体化是10020.66005.61063.596*.000否12618.22224.5815强迫
8、症状是10020.12006.2073-.127.899否12620.22225.8060人际关是10017.16004.7027.296.767系敏感否12616.96035.2739抑郁是10024.36006.5851.486.628否12623.91277.0948敌对是10011.39003.0181.693.489否12611.02384.5474焦虑是10017.64004.8357.384.701否12617.38894.9217恐怖是10012.27003.7654.979.328否12611.78573.6323偏执是10011.29003.50551.161.247否12
9、610.76983.2128精神病性是10017.60005.00101.374.171否12616.69844.8154生活习惯是10013.25003.84641.750.08112612.38103.5930注:*p0.05,*p0.01,*p0.001.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如表12),参加和未参加志愿活动的男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如果从各个因子上分析男性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差异,表中显示参加志愿活动的男大学生和和未参加志愿活动的男大学生在焦虑(p=0.040)抑郁(p=0.003)强迫症状(P=SOlO)三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大学生在面对各种情况时,由于传统观
10、念的束缚认为男性就应该是强大的,他们不能像女生一样向别人述说自己的苦恼,使它们不断累加无法得到释放,因此造成各种不良情绪。表1.2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是否参加志愿活动N均值标准差TSig(双侧)总分是55177.127336.7625-1.738.086否20194.400041.5523躯体化是5522.30915.3744-.529.599否2023.05005.3456强迫症状是5520.12734.4140-2.654*.010否2023.50005.9692人际关是5518.27274.5438-1.491.140系敏感否2020.20005.9524抑郁是5525.29095.
11、4114-3.072*.003否2030.20007.7906*敌对是5512.27273.6588-.367.715否2012.60002.6036焦虑是5518.80004.0797-2.096*.040否2021.15004.8479恐怖是5513.96364.8608-.907.367否2015.15005.4122偏执是5511.94553.1996-1.690.095否2013.50004.3103精神病性是5520.05455.8702.037.971否2020.00005.0679生活习惯5514.09093.5604-1.004.319否2015.05003.9266注:*p
12、0.05,*p0.01(二)在是否参加志愿活动上各年级的差异统计发现(如表2.1)参加志愿活动和未参加志愿活动的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看差异显著,在各个因子上的差异也显著。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个因子在P=OQOl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习惯在p=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生活阅历都各自不同,因此他们的心理承压能力也各不相同,他们虽然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毕竟实践活动比较少,大一学生既是热情最高的志愿者,又是最敏感的志愿者。他们刚刚升入大学实践活动少,又刚刚经历了高三整天生活在题海中的生活,高考的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变得脆弱,他
13、们专注于在理论知识上超越别表2.1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是否参加志愿活动N均值标准差TSig(双侧)总分是39161.000018.3216-7.184*.000否30208.366735.5445*躯体化是3919.25641.3901-9.887*.000否3024.90003.1986*强迫症状是3919.82055.3991-3.816*.000否3025.06675.9881*人际关是3917.61543.5214-4.438*.000系敏感否3022.06674.8133*抑郁是3923.89743.3070-6.398*.000否3031.60006.5157*敌对是3911
14、05132.5848-3.801*.000否3013.86673.5693*焦虑是3916.97444.8422-5.900*.000否3022.53334.9181*恐怖是3911.61542.5610-5.665*.000否3016.10003.9943*偏执是3910.41032.3137-6.035*.000否3014.56673.4006*精神病性是3917.15382.7676-4.542*.000否3021.73335.4578*生活习惯是3913.20512.4190-3.579*.001否3015.93333.8857注:*P0.05,*p0.01,*p0.001.人,缺乏
15、社会实践,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冲击心理可能会受到伤害,此时对志愿活动中的各种负面的影响他们非常的敏感,并通过身心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统计发现(如表2.2)参加过志愿活动和未参加过志愿活动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从各个因子上看,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生活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在经过一年的生活和实践后渐渐习惯于大学的生活,开始慢慢适应各种课娱的实践,参与社会的机会慢慢表2.2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是否参加志愿活动N均值标准差TSig(双侧)总分是35197.428632.32033.933*.000否40164.425039.3686躯体化是3526.
16、77144.08079.021*.000否4017.77504.4977强迫症状是3521.71434.0407-.031.976否4021.75005.7945人际关是3519.45714.84671.171.246系敏感否4018.05005.4769抑郁是3528.65716.79502.355*.021否4024.75007.4756敌对是3513.48573.26631.868.066否4011.30006.2067焦虑是3520.40003.25572.525*.014否4018.05004.5850恐怖是3515.34293.31614.204*.000否4011.92503.6
17、751偏执是3513.97143.31203.671*.000否4011.17503.2729精神病性是3521.62865.08214.491*.000否4016.75004.2494生活习惯是3516.00004.62093.307*.001否4012.90003.4774注:*P0.05,*p0.01,*p0.001.增多,他们已经学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志愿活动中面对不熟悉的情景,他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怎样和各种人群相处,但受助群体的处境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各种影响,若处理不善就会通过很多方面表现出来。统计发现(如表2.3)参加过志愿活动和未参加过志愿活动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存在显
18、著差异。具体从各个因子上看,在各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又是一个全新的时期,经历了两年的生活实践已适应大学生活,经历了表2.3三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是否参加志愿活动N均值标准差TSig(双侧)总分是41195.56127.96435.912*.0000否36152.75035.50080躯体化是4125.02443.09427.642*.000否3618.50004.3589强迫症状是4122.80496.14502.756*.007否3619.30564.8036人际关是4119.75613.76684.380*.000系敏感否3615.55554.6441抑郁是4127.4878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参加 志愿 活动 心理健康 影响 心理学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