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送料量调整输送装置设计.doc
《外文翻译送料量调整输送装置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翻译送料量调整输送装置设计.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 庆 理 工 大 学文 献 翻 译送料量调整输送装置设计二级学院 重庆机械工程学院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译 文 要 求1、译文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相关,并需注明详细出处。2、外文翻译译文不少于2000字;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至少3篇(相当于10万外文字符以上)。3、译文原文(或复印件)应附在译文后备查。 译 文 评 阅导师评语(应根据学校“译文要求”,对学生外文翻译的准确性、翻译数量以及译文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送料量调整输送装置设计摘要: 一种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特指一种于送料杆的外筒内部,设有以固定座、顶撑组件及压缩块所组成的润滑液补充装置,可适
2、时补充轴承或需要自动润滑补给的装置与设备所需的润滑液,以及心轴的外部套设复数个由吸振性良好、耐磨性佳且兼具高散热性能的材质所制成的吸震环,可有效承受与外部的车床部件的接触或摩擦,以防止产生噪音。 速车床自动送料杆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特指一种于送料杆的外筒内部,设有以固定座、顶撑组件及压缩块所组成的润滑液补充装置,可适时补充轴承或需要自动润滑补给的装置与设备所需的润滑液,以及心轴的外部套设复数个由吸振性良好、耐磨性佳且兼具高散热性能的材质所制成的吸震环,可有效承受与外部的车床部件的接触或摩擦。背景技术: 已有的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是采用预加润滑液的传统作法,在轴承所需要的润
3、滑液补充方面,无法作到适时自动添加的功效,必须人工定期拆卸补充,无法满足效率上的要求;再加上,以传统金属所制成的吸震环,在耐磨度及吸振性上的表现不佳,容易磨损,减少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8,为已有轴承与油封环配置剖视平面图,其中,送料杆(A)的外筒(A1)内部设有多个轴承(A11),在预加润滑液后以油封环(A12)密封以保留润滑液;但在主轴(A2)高速旋转下所产生的高压及高热,很容易造成润滑液的渗漏与散逸,故必须时常拆卸添加润滑液,费时费力。 请参阅图9,为已有心轴筒与吸震环结构剖视平面图,其中,送料杆(A)的外筒(A1)所连接的心轴筒(A3)的外部以定位销(A32)套设吸震环(A31),吸震环
4、A31)为传统金属所制成,耐磨度及吸振性表现均不佳,容易磨损,使用寿命较短,并,已有心轴筒(A3)为多段式连接,强度不足,且,由于心轴筒(A3)的长度较长,而使拼接的心轴筒(A3)容易一段一段向下偏移,导致轴心无法保持水平状态,使后端送料杆(A)跟着偏移,而无法正确与车床保持同心确保车床加工零件的精密度,并使其枢转不顺畅而容易晃动,更会因此而产生噪音,故而损伤车床主机。 故前述所提及已有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尽管能够达成基本要求,但在润滑油不易保持及吸震环的耐磨度与吸振性上皆有所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及效率。 由于已有的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存在上述的缺失与不足,基于产业进步的未来趋势
5、前提下,实在有必要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案,以符合产业进步的所需,更进一步提供业界更多的技术性选择。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已有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在润滑液自动补充及吸震环耐用度方面不足等缺点,以及在实用化技术等方面受到限制的问题,一方面为达成改善润滑液添加自动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升高速车床的产能及机台利用率,以达成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使其兼具省时、维护简单及便利的要求。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其具体实行的技术手段及方案包括: 一种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系包含有扶料筒、外筒及主轴,其中:扶料筒,其系为一中空圆筒状体,设置于送料杆的前段,用以套装材料;外筒,其系为一中空圆筒状体,设
6、置于送料杆的中段,该外筒的内部中段设有挡垣而形成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并于第一容室依序组设有固定座、顶撑组件、压缩块,而第二容室依序组设有挡盘、复数个轴承及油塞环,其轴承及油塞环系交错置入;主轴,系穿设于复数个轴承内,该主轴的一端与扶料筒相连接。上述的压缩块与挡盘间的外筒内部空间以及轴承间的油塞环空间,均布满润滑液。上述的压缩块的侧边凹槽内组设一油封环。上述的外筒的挡垣设有穿孔,贯穿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并于第二容室内壁上,设有一螺旋形的微线状凹槽。上述的顶撑组件系为弹性单元。上述的弹性单元系为弹簧。上述的顶撑组件系为压缩氮气。上述的送料杆的后段设有一体抽拉成型的心轴,该心轴与外筒作连接,心轴的外
7、部套设复数个中空圆筒状的吸震环,而吸震环的材料为铁氟龙或非金属材料。上述的油塞环系分为第一油塞环、第二油塞环,第一油塞环的长度长于第二油塞环。上述该第二容器组设的复数个轴承的设置方式系以近扶料筒一侧的数量较远离一端多,且各轴承间以油塞环区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外筒内部设有以固定座、顶撑组件及压缩块所组成的润滑液补充装置,可适时补充轴承所需的润滑液。 2.外筒内部的轴承间设有油塞环,可长时间保持轴承的润滑液,减少散逸,以增进润滑及散热效能。 3.外筒的中空内壁上所设的具有螺旋形的微线状凹槽,提供润滑液补充装置内的润滑液渗入轴承间所需的流路。 4.心轴系为一体抽拉成型,支撑力及强度佳。 5.
8、心轴的外部套设复数个中空圆筒状的吸震环,该吸震环采用吸振性良好、耐磨性佳且兼具高散热性能的材质所制成,如铁氟龙(Teflon)等,可有效承受与外部的车床部件的接触或摩擦,以防止产生噪音,及确保加工零件的精密度。 6.具有自动补充润滑液的润滑液补充装置,可减少人工拆卸补充润滑液的次数,以节省时间,增进高速车床的产能。 7.本发明不仅适用于高速车床,亦可适用于各类需再补充润滑液的加工机具。附图说明: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图(一); 图1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图(二); 图2 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图; 图3图4:本发明心轴与吸震环结构剖视图; 图4图5:本发明第
9、三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图; 图5图6: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图; 图6图7:本发明的顶撑组件为压缩氮气的示意图; 图7图8:已有轴承与油封环配置剖视图;图8图9:已有心轴筒与吸震环结构剖视图。 图9【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送料杆 (11)扶料筒 (12)外筒(121)容室 (1211)挡垣 (1212)穿孔(1213)螺纹接头 (1214)漏斗杯体 (122)第一容室(123)第二容室 (1231)微线状凹槽 (124)固定座(125)(125A)顶撑组件 (126)压缩块 (1261)凹槽(1262)油封环 (127)挡盘 (128)轴承(129)油塞环 (129A)第一油塞环 (12
10、9B)第二油塞环(13)主轴 (14)心轴 (141)吸震环(2)润滑液 (3)材料(A)送料杆 (A1)外筒(A11)轴承 (A12)油封环(A2)主轴 (A3)心轴筒(A31)吸震环 (A32)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平面图(一)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平面图(二),本发明为有送料杆(1),而送料杆(1)系包括有扶料筒(11)、外筒(12)及主轴(13),其中:扶料筒(11),其系为一中空圆筒状体,设置于送料杆(1)的前段,用以套装材料。外筒(12),其系为一中空圆筒状体,设置于送料杆(1)的中段,该外筒(12)的内部中段设有挡垣(12
11、11)而形成第一容室(122)及第二容室(123),并于第一容室(122)依序组设有固定座(124)、顶撑组件(125)、压缩块(126),而第二容室(123)依序组设有挡盘(127)、复数个轴承(128)及油塞环(129),其轴承(128)及油塞环(129)系交错置入,该油塞环(129)系可分设成第一油塞环(129A)及第二油塞环(129B),第一油塞环(129A)的长度系长于第二油塞环(129B),组装后轴承(128)形成前二后一,其作用为提高送料杆(1)的支撑力,以避免送料杆(1)的一端下垂。主轴(13),系穿设于复数个轴承(128)内,该主轴(13)的一端与扶料筒(11)相连接。送料杆
12、1)的后段设有一心轴(14)另请先行参阅图4,该心轴(14)与外筒(12)作连接,心轴(14)的外部套设复数个中空圆筒状的吸震环(141)。实施时,压缩块(126)与挡盘(127)间的外筒(12)内部空间以及轴承(128)间的油塞环(129)空间,均布满润滑液(2);而油塞环(129)的功能在于可提供轴承充足的润滑液(2),以增进主轴(13)的润滑及散热效能,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更替零件或补充润滑液(2)的频率,进而提高使用效率;另,压缩块(126)的侧边凹槽(1261)内组设一油封环(1262),以防止润滑液(2)渗漏。当截面为六角形的材料(3)置于扶料筒(11)内,送料杆(1)由
13、车床尾座端向夹头端推进而至夹持完成时,材料(3)会抵紧于扶料筒(11)的内部,随着夹头带动材料(3)的旋转,一端与扶料筒(11)相连接的主轴(13)也随之旋转,主轴(13)所穿设的复数个轴承(128)因高速旋转及承受轴向推力时,会产生高热,使润滑液(2)的黏度值下降,因而容易产生高温汽化等现象,导致润滑液(2)产生质变。图1上方所示压缩块(126)与挡盘(127)间的外筒(12)内部空间,充满足量的润滑液(2),而润滑液(2)的推挤传送是由固定座(124)上的顶撑组件(125)及顶撑组件(125)所连接的压缩块(126)两者所产生的弹性压紧力来达成;亦即当轴承(128)间的油塞环(129)空间
14、内的润滑液(2)散逸时,会由挡盘(127)渗透,以补充润滑液(2)至轴承(128)上,直到压缩块(126)与挡盘(127)间的润滑液(2)即将耗尽或全数用毕时,再予以拆卸装填新的润滑液(2)。图2上方所示压缩块(126)与挡盘(127)间的外筒(12)内部空间的润滑液(2)的量,已较图1中少,代表由顶撑组件(125)及压缩块(126)将润滑液(2)推挤送至轴承(128)上的可观测变化,但轴承(128)上的润滑液(2)总是能维持一定的量,以确保轴承(128)的功效。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平面图,其中,外筒(12)的挡垣(1211)设有穿孔(1212)以贯穿第一容室(122)
15、及第二容室(123),并于第二容室(123)内壁上,设有一螺旋形的微线状凹槽(1231)。压缩块(126)与挡盘(127)间的外筒(12)内部空间,充满足量的润滑液(2),而润滑液(2)的推挤传送是由固定座(124)上的顶撑组件(125)及顶撑组件(125)所连接的压缩块(126)两者所产生的弹性压紧力来达成;亦即当轴承(128)间的油塞环(129)空间内的润滑液(2)散逸时,会由挡盘(127)渗透,经由外筒(12)中空内壁上的螺旋形的微线状凹槽(1231)来补充润滑液(2)至轴承(128)上,直到压缩块(126)与挡盘(127)间的润滑液(2)即将耗尽或全数用毕时,再予以拆卸装填新的润滑液(
16、2)。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心轴与吸震环结构剖视平面图,其中,送料杆(1)的后段设有一心轴(14),该心轴(14)与外筒(12)请参阅图1作连接,心轴(14)的外部套设复数个中空圆筒状的吸震环(141)。吸震环(141)系采用吸振性良好、耐磨性佳且兼具高散热性能的材质所制成,如铁氟龙(Teflon)或其它耐磨性佳的非金属材料等,可有效承受与外部的车床部件的接触或摩擦,以防止产生噪音,并可增加心轴(14)及吸震环(141)甚至是整个送料杆(1)的耐用寿命。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平面图,其中,外筒(12)可为独立的单一结构体,其系为一中空圆筒状体,该外筒(12)的内部设有一具
17、挡垣(1211)的容室(121),并于该容室(121)依序组设有压缩块(126)、顶撑组件(125)并锁合一固定座(124),压缩块(126)的侧边凹槽(1261)内组设一油封环(1262),以防止润滑液(2)渗漏;外筒(12)具挡垣(1211)的一端设有一螺纹接头(1213),该螺纹接头(1213)可与多种形式的扩充组件、装置或设备等连接,前述图1至图3的实施例,仅为应用于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的其一连接型式;举凡需要自动润滑液供给的装置与设备,均可应用本独立的外筒(12)结构体作适当的配置。外筒(12)自动供液的原理系藉由固定座(124)前端的顶撑组件(125)推挤压缩块(126)所造成对容室
18、121)内的润滑液(2)的作用力,以保持足以自动供液的液静压力,以自动将润滑液(2)注入所需润滑的装置与设备等。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整体构造剖视平面图,其中,前述第三实施例中所提及独立的单一结构体的外筒(12),其外筒(12)具挡垣(1211)的一端亦可为一设有螺纹接头(1213)的锥形漏斗杯体(1214),该外筒(12)系为一中空圆筒状体,且外筒(12)的内部设有一容室(121),并于该容室(121)依序组设有压缩块(126)、顶撑组件(125)并锁合一固定座(124),压缩块(126)的侧边凹槽(1261)内组设一油封环(1262),以防止润滑液(2)渗漏;另外,螺纹接头(1
19、213)则可与多种型式的扩充组件、装置或设备等连接,前述图1至图3的实施例,仅为应用于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的其一连接型式;举凡需要自动润滑液供给的装置与设备,均可应用本独立的外筒(12)结构体作适当的配置。外筒(12)自动供液的原理与前述实施例者相同,亦即藉由固定座(124)前端的顶撑组件(125)推挤压缩块(126)所造成对容室(121)内的润滑液(2)的作用力,以保持足以自动供液的液静压力,以自动将润滑液(2)注入所需润滑的装置与设备等。 上述各实施例的顶撑组件(125)系可为弹性单元或压缩氮气,各图式中系为弹性单元弹簧,请参阅图7,其顶撑组件(125A)系为充填压缩氮气,藉由压缩氮气的受压
20、力时可相对压缩体积,而当压力递减时其体积则会逐渐回复,使其如同受压迫的弹性单元一样具有顶撑压缩块(126)的作用。 改良与设计 综合上述,本发明系针对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的应用技术,特指一种于送料杆的外筒内部,设有以固定座、顶撑组件及压缩块所组成的润滑液补充装置,可适时补充轴承或需要自动润滑补给的装置与设备所需的润滑液,以及心轴的外部套设复数个由吸振性良好、耐磨性佳且兼具高散热性能的材质所制成的吸震环,可有效承受与外部的车床部件的接触或摩擦,以提升相关组件的寿命,作一最佳的改良与设计,为本发明对于高速车床自动送料杆所作最具体的改良。原文:Automatic feeding pole of hig
21、h speed lathe View Chinese Patent dataApplication Number: 200810009813 Application Date: 2008/2/4Abstract: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speed lathe automatic material feeding rod, in particular to a lubricant supplementation device which is arranged inside the external cylinder of the material feedi
22、ng rod and provided with a fixed seat, a top supporting component and a compression block and can duly supplement the lubricant which is required by a bearing or a device and an equipment which requires anautomatic lubrication supply, and a plurality of damping rings which are sleeved on the externa
23、l part of a core shaft and made of the material with good damping performance, good wearability and high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the damping rings can effectively bear the contact or friction with external lathe parts and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noise.Bibliographic DataApplicant(s):Fang Song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文 翻译 料量 调整 输送 装置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