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木兰诗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docx
《第9课 木兰诗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木兰诗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9课木兰诗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第9课木兰诗第1课时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 .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 .从“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两方面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及爱国精神;4 .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 .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1
2、从“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两方面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及爱国精神;2 .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习任务: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任务二诵读诗文,品音韵任务三译读诗文,懂诗意任务四整体感知,讲故事任务五人物评说,析形象(骁勇善战的英雄&淳朴的劳动女子)任务六精妙语言,我来品【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题木兰庙任务一知识积累(预习检测)了解文体知识、编者和创作背景【文学常识】乐府民歌也叫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
3、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也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萧梁时把“乐府”从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其中有文人创作的诗歌,又有民间歌辞,于是将都能合着乐曲歌唱的歌辞统统称为“乐府”。它的语言朴实自然,句式长短不一,整散不拘,灵活自由。可句句为韵,也可隔三四句为韵。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作品简介】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全书共一百卷,分十二类,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创作
4、背景】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南北朝时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征兵现象屡见不鲜,人们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几经文人加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务二诵读诗文,品音韵1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2 .听朗读音频,悟读,读出情感【字词注音】【朗读指导】关于节奏关于韵律听朗读音频,悟读,读出情感根据诗歌各段落内容的不同,读出不同段落的语气强弱变化。(第1、2段)平缓、忧愁、坚定;(第3段)紧张、缓慢,思亲柔肠与征战豪情并具;(第4段)悲壮、缓慢;(第5、6段)欢快、热烈、亲切;(第7段)自豪、俏皮。木兰诗唧唧/复/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无忧 第9课 木兰诗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木兰 课时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课堂 无忧 新课 同步 核心 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