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3).docx
《“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3).docx(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前言1第一节“十四五”工作成效2第二节“十五五”面临形势10第二章求实创新科学谋划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15第一节指导思想15第二节基本原则16第三节发展目标17第三章优化布局明确区域产业发展重点21第一节总体功能布局21第二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23第四章创新驱动推进科技助农强农28第一节全力推进种业振兴28第二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30第三节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1第四节数字农业农村迈上新台阶33第五章夯实基础推进农产品稳产保供35第一节突出耕地质量提升36第二节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39第三节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41第四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44第六
2、章提质增效乡村产业开创新格局49第一节培育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49第二节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有效提升51第三节聚力促进小农户发展54第四节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57第七章精美塑造全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59第一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行动60第二节致力打造富美侨村62第三节保护乡村生态系统65第四节提升乡村治理体系66第八章巩固拓展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70第一节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0第二节大力培养高素质精勤农民72第三节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74第四节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消费升级77第九章协调发展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81第一节改革激发农村内在活力81第二节推动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83第三节优先
3、配置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86第四节强化城镇辐射带动能力90第十章实施保障机制92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92第二节动员社会参与93第三节强化支持保障95第四节健全评估考核96附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5年我国GDP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25年GDP超过11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6.0%,2025年GDP突破2700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6.5%左右,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物
4、质基础更加雄厚。202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要求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十五五”时期将是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阶段,农业农村迎头赶上的要求同样迫切,描绘好战略蓝图意义重大。为强化规划引领,依据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规划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把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进行谋划,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实际,研究提出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
5、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大项目,为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特编制本规划。规划基期为2025年,规划年限为2026-2030年o第一章认清形势把握现实基础与发展新要求第一节“十四五”工作成效“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实施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现代农业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经
6、济稳步增长。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5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23.03亿元,分别比2015年167.70亿元、91.39亿元增加62.87亿元和31.6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7%和3.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4.9%下降到2025年的4.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的12455元增长到2025年的18962元,年均增长8.8%。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立足粮食、蔬菜、水产、禽畜、水果五大优势产业,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聚焦“生产+加
7、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面加快。一是重要农产品实现有效供给。全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6.52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0.62万亩,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十四五”期间,全市粮食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在100万亩、44万吨以上,持续多年完成省粮食考评任务。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97%。果蔬园艺作物设施化灌溉面积8万亩,蔬菜设施化、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蔬菜(含食用菌)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2万亩,总产量在150万吨以上,特色蔬菜产业带初步形成;水果(含果用瓜)生产基地不断完善,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年产量在20万吨左右。
8、畜禽标准化和生态健康养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十四五”期末实现生猪出栏50.66万头,家禽出栏1964.29万只,肉类总产量7.85万吨,地方特色的狮头鹅年出栏800万只以上。全市累计有钢质渔船357艘、63582.68千瓦,玻璃钢渔船25艘、3330.8千瓦(数据来源:渔船信息管理系统),水产养殖面积维持在1.5万公顷左右、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47万吨左右。累计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种类23个,2018-202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支出4948.11万元。建成澄海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投入财政扶持资金9000万元,有效提升了澄海区现代农业设施水平。二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2018-202
9、5年,全市共创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是澄海区蔬菜、潮阳区丝苗米、潮南区生猪和澄海区狮头鹅产业园。4个省级产业园规划总投资8.158亿元,每个产业园获得省级财政扶持资金5000万元,共计2亿元。图Ll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布图汕头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布图户L,我市参照省做法,启动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市财政筹措资金1.5亿元,从2025年起,扶持建设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在2025年初认定支持金平区水产、澄海区狮头鹅、龙湖区酱腌菜、龙湖区桑根、濠江区乳业、濠江区花卉、潮南区蔬菜等第一批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并在2026年初认定支持潮阳区特色水果、潮南区甘薯、潮阳区优质
10、蔬菜、龙湖区狮头鹅、濠江区水产和澄海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第二批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各区县打造富民兴村产业平台。图1-2市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布图汕头市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布图三是“一村一品”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村76个,其中雷岭镇(荔枝)、深澳镇后花园村(乌龙茶)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澄海区莲上镇(蔬菜)、潮南区雷岭镇(荔枝)、潮阳区金灶镇(特色水果)入选2019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潮南区红场镇(茶叶)入选2025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图1-3市2019-2025年度“一村一品”项目分布图汕头市2019-2
11、020年度“一村一品”项目分布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联结带动农户增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0家,上市4家),农民合作社1138家,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规模农户数3017家,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约23.9万户。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03名,高素质农民847名,培训农业系统乡土人才250名。农业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一是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全市共拥有淘宝镇23个,淘宝村126个,位居全国第14位。澄海区创建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8年潮阳区、2019
12、年澄海区入选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南澳县入选2025年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省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O暨市消费扶贫农产品交易中心,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支持金融超市、邮政供销等单位在农村地区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和直营体验店,累计建成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县级运营中心2个、益农信息社示范社2个,全市益农信息社申报合计625家。二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6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年营业收入超过1.7亿元。其中,澄海区莲华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南澳县云澳镇、濠江区磬石街道、潮南区雷岭镇、潮阳区
13、金灶镇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镇,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业品牌效应日益凸现。累计制修订实施农业地方标准59项,建设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7个。获认定绿色食品1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农业类)20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4个、省级“菜篮子”基地17家,无公害认证农产品76个,创响了一批地方特色突出、乡愁乡味浓郁、市场认同度高的“汕字号”农业品牌。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育并审(评)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共30个,其中蔬菜24个、热带兰4个、国兰2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7个。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
14、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代农业博览会、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等各类农业展会和对接会,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积极引导支持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重点加强与台湾农业的合作交流。远东国兰长期与台湾兰界开展文化技术交流、联合育种和产业合作,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纽带。潮南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全省三个国家级台创园之一,规划面积5500亩、辐射面积2万多亩,已引进农业企业10家,总投资约2亿元,年创产值1亿多元。建成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7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完成农村集体
15、资产清产核资。全市有确权任务的57个镇(涉农街道)、1047个村(经联社)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澄海区、潮阳区、南澳县已经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根据中央、省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部署,其他地区已全面铺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市7个区(县)、58个镇(涉农街道)全面建成“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完成了资产资源管理办法交易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规范产权流转。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经济特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截止2025年年底,全市各级农村集体累计交
16、易32980宗,交易金额148.23亿元。探索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途径,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28.28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2.85%O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优美、潮汕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9%,实现每个村有一个标准公厕。全市农村地区已建立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保洁队伍,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完善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成全部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建设,全市共有115
17、6个自然村实施“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建设,74.30%的自然村单独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城镇管网终端处理。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卓有成效,实现镇(涉农街道)、行政村和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及农村公路等级公路率三个“百分之百”。加强农房管控和宅基地管理,整体突出潮汕乡村风貌,塑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潮汕美丽乡村,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成各级林业生态绿化美化示范村455个,全市80%以上村建成干净整洁村,40%以上村建成美丽宜居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截至2025年底,全市27430户、9267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以推进党建工作为
18、引领,全面落实“三保障”惠民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报销比例从81.4%提升到91.9%,贫困学生辍学率从5%降至0.8%,99.9%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在全省创新推行“防返贫”商业险,加大易贫人群医疗、住房安全等综合保障,巩固防返贫堡垒。通过设立“扶贫工作坊”和“扶贫车间”等多途径安排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小额信贷等金融扶贫,促进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消费扶贫走在全省前列,创建省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O暨市消费扶贫农产品交易中心,联结23个淘宝镇、126个淘宝村和一批农村电商驿站、生鲜超市,带动大量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挂牌设立“省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O”,开发农业APP
19、和微信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体系,从2019年至2025年,销售额合计超过2.4亿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产业扶贫资金管理长效机制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指导发展扶贫产业,累计实施到户产业及资产项目9.6万个,惠及贫困户2.7万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02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0元、“十四五”年均增长39%(数据来源:省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第二节“十五五”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深刻认识和
20、有力应对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统筹谋划“三农”工作,顺势而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展望“十五五”,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有良好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五期交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孕育新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三农”发展系列难题
21、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五期交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顺期开局、精准脱贫任务按期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即期衔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期深化)为科学谋划、顺利推进“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孕育新机遇。(二)“三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特区)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发展新空间。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特区的指示为发展方向,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以双区联动作为支撑做好开放文章,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与深圳建立深度协作机制,选择性承
22、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转移产业,实现产业链上的垂直分工、汕潮揭的横向分工,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农业农村发展新亮点。推动经济特区在新时代建设中迎头赶上,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十五五”时期,全市基础设施将得到有效改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区域发展将全面提速,为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国内大循环产业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创造条件。“三区”建设为我市在引进项目、争取资金、创新制度、协调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现代农业提供了合作契机。(三)“三大驱动”(政策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新要求。“十五五”时
23、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期,要抓紧贯彻落实各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随着新消费的崛起,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发展迅速,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由原来的单纯旅游观光,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生态康养、农业科普等多个方面,休闲农业示范点(镇)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旅居)的重要目的地。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进步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化和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在推动流通模式变革创新、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和体验感、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等方面的驱动力不断增强。“三大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二、面临的主要挑战(一)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日益突出。市人均耕地不足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