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省“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精神,加快推进“十五五”期间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市文化广电旅游发展“十五五”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优化旅游发展布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奋力建设文旅一线城市
2、为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作出积极贡献。(二)发展目标。到2030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旅游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和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培育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积极对接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展望至2035年,高质量的旅游供给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业综合服务
3、功能全面发挥。“世界客都长寿”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品牌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具有世界知名度、在全球客家人中具有感召力的“世界客家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名城”。二、主要任务(一)助推粤北生态休闲旅游高地建设。L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发挥好世界长寿之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优势,深度开发山水休闲、温泉养生、农业观光、中医药康养等旅游产品,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休闲旅游胜地。重点推进蕉岭寿乡文旅基础设施、东山文旅康养小镇、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客天下康祺幸福岛等一批康养旅游项目。提档升级雁南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并与西岩山、韩山等进行整合,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谋划打造为我市茶旅融合示范点
4、鼓励客天下景区、瑞山景区等打造为省绿色发展示范项目。以蕉岭为优选区域,鼓励发展长寿食品加工设备、医疗保健器械制造,开发休闲养生度假产品。以南台山、神光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探索森林探险、森林康养等生态旅游新业态,打造“六养”特色养生品牌。到2030年,计划打造10个省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3至5家“南粤森林人家”,培育5至8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推动融入南岭国家公园区域文化与旅游项目。深挖丰顺温泉、五华热矿泥、平远南药等资源优势,做大养生度假品牌,培育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 .打造“客
5、家文化旅游长廊”。以客家文化为底蕴、以全域原中央苏区为依托,推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客家文化旅游长廊”。推动梅江区“一城两坊”(嘉应古城、望杏坊、攀桂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利用、茶阳镇历史文化名镇改造项目、大埔县三河坝文旅综合开发、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段)、南粤古驿道等一批文旅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推进松口古镇风貌修缮、文旅项目开发,激活松口古镇“海丝”节点文旅资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引领性、示范性旅游品牌建设。以引领性、示范性品牌带动,增强集聚发展和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加快发展。实
6、施高等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培育计划,推动观光旅游向旅居度假转变。力争到2030年,创建1至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每个县(市、区)新增1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达到60家以上。推动客天下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推动南台卧佛山景区、五指石景区、五华横陂足球特色小镇、和山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水口镇前锋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等景区建设步伐。围绕“粤东旅游第一名镇”建设目标,持续推动山地精品度假品质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打造雁洋生态度假集群。全力支持叶剑英纪念园升级改造,打响“叶帅故里”品牌。做强丰顺“中国温泉之城”品牌,推进“粤东第一瀑布
7、龙归寨瀑布旅游景区、“粤东第一峰”铜鼓峰生态旅游区等提质升级。扩大当代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及“卡拉比一丘”数学世界旅游区影响力,发展数学产业新业态。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体系。L打造特色鲜明、体验性强的游乐产品。培育1至2个文旅主题鲜明、文化创意体验丰富、旅游消费业态活跃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区、客天下景区、丰顺大宝山景区、江南新城“客都潮营”夜间经济项目等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文化街区。积极培育旅游演艺市场,开发集客家风情演艺、民间艺术创作、民俗节庆等为一体的新型文
8、化旅游产品;推动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培育精品演艺项目;开展“周五有戏”“相约周六”演出活动,以中国客家博物馆景区为试点开展”戏曲进景区”演出展示活动。发展内河水上旅游,推动宁江河、白宫河、石窟河(长潭段)、五华河、琴江河等万里碧道和九龙湖风景区建设,重点推进梅江西阳、丙村、松口古镇、青溪旅游特色航道等建设,打造内河观光滨水廊道,完善水上旅游配套设施。推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引导A级旅游景区建设生态停车场、房车营地、充电桩建设,推出一批自驾游精品线路。探索引进“航空科普+旅游”体验项目,策划航空研学活动,打造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推动发展研学旅游,依托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开展研学实践教
9、育活动。支持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加大研学产品开发,建设研学旅行目的地;鼓励申报省、市“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完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提升熊锐故居及金山顶等办学纪念地的展陈布展,推动与教育部门合作,搭建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保障我市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机场公司、航道事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2用活用好红色资源推动苏区发展。推动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树立“红色+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蕉岭县、五华县等地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点,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
10、游、体育旅游、民俗旅游等业态和餐饮、住宿、文创、演艺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红色旅游产业链。提升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梅江区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丰顺县李坚真纪念馆、平远县红四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创新红色旅游表现形式,增强知识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指导叶剑英纪念园完善展陈布展,进一步提质升级。支持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突出“红色遗址公园”理念,以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站为中心,对中央红色交通线沿线节点连片打包建设,完善棣萼楼、邹日祥旧居修缮布展等,配套“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研学体验项目。提升改造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加快大型停车
11、场、爱国主义教育拓展中心、红色文化广场和烈士英名墙建设。打造并加大宣传“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线路、大埔县中央红色交通线研学游等精品线路。推动条件成熟的红色旅游景区创3A级以上旅游景区,进一步完善红色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以助推革命老区苏区的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升级。打响“红色航空旅游示范机场”品牌,推出红色航班(线)教培产品方案,打通各地来梅开展红色旅游的宣传和市场渠道。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委党校、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资源局、机场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3 .做大做强“客美乡村”旅游品牌。提升现有的全国
12、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以立足乡村振兴发展,主动融入“粤美乡村”品牌建设,推动美丽乡村连线连片集中建设。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阁公岭村、光夏村、龙潭村、浊水村等一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侨乡村、仁居村、侯南村、鸭池村等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西河镇车龙村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发挥林风眠的名人效应,依托阁公岭村、新联村、直坑村等西阳艺术村落,打造绘画写生、摄影采风等基地。推出大埔县红色历史文化乡村游、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美学游线等一系列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支持
13、培育大埔县坪山梯田景区等以客家农旅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串珠成链打造梅城、丙村、雁洋、松口旅游区,培育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民宿文化内涵,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民宿建设,培育一批高等级乡村民宿。结合市关于加快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力争到2030年,各县(市、区)培育5个以上具有产业依托的民宿聚集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支持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遗馆、历史建筑等发
14、展文化遗产游。规划建设林风眠美术馆、艺术公园。新增一批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展馆。推进五华狮雄山遗址申报建设省考古遗址公园。盘活梅江区“一城两坊”资源,以保持“民国风”历史建筑为主基调,发展特色民宿、客家美食、非遗展馆、专题展陈、文创基地、时尚餐饮等业态,让历史文化瑰宝重焕光彩。建成集开放式商业街区、露营文化部落、灯光集市等于一体的夜经济创意市集,打造江南新城文化汇聚点、全新互动体验文旅新地标。推动埔寨火龙、客家山歌、提线木偶等非遗产品进景区,形成非遗动态保护、活态传承和产业转化的新模式。积极申报一批省历史文化游径,推出10条以上非遗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基地、非遗工坊、非
15、遗工作站建设,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非遗乐园。打造一批具有岭南气派、客家风格、特色的大型剧目,抓好客家山歌音乐剧摸索者(曾用名林风眠)、客家山歌剧血蝴蝶、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等舞台艺术作品的打磨提升、宣传巡演和推广传播。推动“梅江客家风情节”“丰顺县埔寨火龙”“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元宵火把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与旅游深入结合,塑造节庆品牌。到2030年,重点培育1至2个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项目,争创3个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旅游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资委,各县(市、区)人民
16、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5 .推动旅游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打造我市康体旅游品牌。持续推进五华横陂足球特色小镇、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的建设运营,加强职业足球赛事资源和旅游景区的组合营销。充分发挥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影响力,进一步做好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平远站精品赛事和五华县球王故里足球生态精品线路的宣传推介。到2030年,争创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大力挖掘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工业遗址、产业园区等工业资源,加快推进市南药梅片特色产业旅游区、丰顺国际声谷特色小镇等特色工业项目建设,完善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配套功能。到2030年,培育发展3条省工业旅游
17、线路。支持伊利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珠江啤酒有限公司、王老吉大健康产业O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串珠成链,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打造一批融观光度假业态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培育建设五华景田矿泉水厂、九龙湖、洞天湖等旅游景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务局、市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6 .强化旅游购物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启动手信品牌培育计划,推出涵盖名优农副产品、非遗文创商品等的“必购手信”,有效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旅游商品进景区、酒店、商城、机场等“十进活动”。组织文旅经营主体参加市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打造评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旅游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