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标应用解读.ppt
《初中历史新课标应用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新课标应用解读.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新课标应用解读 劉向東郵箱:历史教育的育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独立选择 独立人格“历史老师太难当了历史老师太难当了”研讨提纲一、关于前言一、关于前言二、关于课程目标二、关于课程目标三、关于课程内容三、关于课程内容四、关于教学转向四、关于教学转向五、研讨五、研讨一、关于前言的变化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当今是当今历史学科教学的指南历史学科教学的指南【课程性程性质】旧版旧版课标 历史是义务教育教育阶段段的必修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新
2、版新版课标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旧版没有。新版增加了历史课程的性质在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方面的表述。对课程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才能在此指导下更好地确立课程理念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基本理念程基本理念】旧版课标旧版课标 历史课程应面向全体学面向全体学生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新版课标新版课标 历史课程充分体
3、现育人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相同点:相同点:都强调了历史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都强调了历史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都强调了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都强调了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本方法与技能;都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都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
4、价方式的转变。的转变。【课程基本理念程基本理念】之不同点之不同点旧版旧版课标新版新版课标4 4、旧版、旧版强强调了学生学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的自主性、探究性。性、探究性。3 3、旧版、旧版强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德和健全的人格。2 2、旧版、旧版强强调不刻意追求不刻意追求历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科体系的完整性。1 1、旧版更、旧版更强强调历史学科的史学科的实用用功能和基功能和基础性,性,为学生学生进入和入和适适应社会打基社会打基础,为学生学生进一一步接受高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基学校教育打基础4 4、新版在此、新版在此强强调了学生学了学生学习的的自主性、探究性基自
5、主性、探究性基础上增加了上增加了学生学学生学习的合作性。的合作性。3 3 、新版在此基、新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上增加了对学生社会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精神的培养。神的培养。2 2、新版没有此、新版没有此项内容。内容。1 1、新版更、新版更强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育人功能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史素养为宗旨。宗旨。理念之变化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教材教材教学教学评价评价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教材教材教学教学评价评价【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总体思路总体思路:旧版课
6、标旧版课标 新版课标新版课标 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内容标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每个学习板块又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9 9、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7 7、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7 7、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5 5、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8 8、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8 8六六个板块,个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为若干学习主题,共学习主题,共4444个主题。个主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
7、式。优点:优点: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不足:不足:未能发挥其真正的教学引导功能。学习主题未能被充分正视;学生的历史时序性差。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上,采用在每个板块内容上,采用“点点线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结合的呈现方式。优点:优点: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在学习内容的的编制上,注意与高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例
8、例1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选择了“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祖冲之和北方农业技术”三个学习要点(点)点),由此形成了从三国到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以及从人口南迁到江南地区开发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线索,学生在了解上述史实的过程中,感知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进程和特点(线)。例例2 2: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和唐朝的灭亡三个点(点)点)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唐朝从盛世以后逐渐衰败的发展历程(线)。二、关于三维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情感态度与价值
9、观价值观 新版要求了解历史的时序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新版增加了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具体详细的方式,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l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可测可测)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具体明确具体明确 操作性强操作性强 新版增加了在学
10、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较为专业的历史学科学习的思维方法和素养。新版增加了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标的方法等等。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更清晰、更强的指导意义。l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可见可见)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具体明确具体明确 操作性强操作性强1、新版强调了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2、新版增加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1、3、新版增加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4、新版增加了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5、新版增加了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6、新版强调了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7、新版强调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8、新版增加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9、新版增加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格完善人格完善(可悟可悟)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
12、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具体明确具体明确 操作性强操作性强课程目标设定的思考新版课标既强调了三维目标的统一性,同时也对三新版课标既强调了三维目标的统一性,同时也对三维目标作出了细致的划分。维目标作出了细致的划分。依照历史的发展依照历史的发展时序时序,展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展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历史,掌握历史的基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历史,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的基本素养。本知识,提高历史的基本素养。新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上专门列出对新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上专门列出对历史时序历史时序的要求,的要求,这既落实了课程设计思路的总体要求,同时也强
13、调这既落实了课程设计思路的总体要求,同时也强调历史时序性对于学好历史的必要性。历史时序性对于学好历史的必要性。三、关于课程内容三、关于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新版标准要求通过具体课程内容教学时应体现新版标准要求通过具体课程内容教学时应体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最低要求。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最低要求。强调教学应当以课程标准为标准,而不是以教强调教学应当以课程标准为标准,而不是以教材为标准;与教材编写一样都要以标准为依据进材为标准;与教材编写一样都要以标准为依据进行的。行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体例编排体例编排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按照历史
14、发展时序(时序),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各个时期下设若干学习要点(共40个)。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遵循历史发展时序,清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共27个学习要点。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 “纵向”的历史发展的时序和“横向”的建设领域的进展相结合,共16个学习要点。远古人类远古人类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的统一和巩固秦汉的统一和巩固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夏商周的更替夏商周的更替传说时代传说时代农耕居民农耕居民历史教材中的时序发展历史教材中的时序发展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体例编排体例编排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
15、史 以各文明出现的时间概念为经,各文明出现的空间概念为纬,共编排14个学习要点(上古6个,中古8个)。127 127个学习要点个学习要点/(旧版(旧版175175个)个)力求使历史线索一以贯之力求使历史线索一以贯之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 按照时序,根据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产生、确立、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也是世界日益形成一个密切联系整体的历史的特点来编排,共15个学习要点。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 按照时序,根据世界现代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进程,注意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密切关系,采取纵横交织的编撰体系,共15个学习要点。课程内容中的要点比较课程内容中的要点比较项目旧版课标新
16、版课标增减中国古代史41401中国近代史34277中国现代史311615世界古代史16142世界近代史261511世界现代史271512合计17512748课程内容要点描述字数比较课程内容要点描述字数比较项目要点描述字数旧版新版增减中国古代史12001432+232中国近代史13111150-161中国现代史1188587-601世界古代史605378-227世界近代史1136571-565世界现代史917661-256合计63574779-1578【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之变化之变化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史前史前时期期删减:减:尧、舜、禹的传说。元谋人等早期人类的知识。增加:增加:原始农业的产生
17、对考古的认识。对化石的认识。教学建教学建议(三个学(三个学习要点):要点):1 1、围绕、围绕学习要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学习要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历史上具有典型性的史事及传说,以及我国远古时期历史的大上具有典型性的史事及传说,以及我国远古时期历史的大致进程。致进程。2 2、可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角度引入教学,并运可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角度引入教学,并运用有关的考古资料与学生一起探讨。用有关的考古资料与学生一起探讨。3 3、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概念及过于复杂的史事堆积。、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概念及过于复杂的史事堆积。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 删减:减: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18、制的演变。商鞅变法之外的变法。增加:增加: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变化:化:突出甲骨文的历史地位。突出“老子”。突出“百家争鸣”的影响。教学建教学建议(六个学(六个学习要点):要点):注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进行注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进行青铜器青铜器图片、图片、孔子言论的收集,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对所学内孔子言论的收集,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认识。容的感受和认识。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删减:减:评价汉武帝。增加:增加:“文景之治”。秦的暴政。秦朝的灭亡 西汉的建立。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教学建教学建议(六个学(六个学习要点):
19、要点):1 1、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纪年方法,包括学会识读历史年、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纪年方法,包括学会识读历史年表、计算历史年代等。(观察地图、搜集图片)表、计算历史年代等。(观察地图、搜集图片)2 2、注意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秦始皇和汉武帝及其统治措施。、注意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秦始皇和汉武帝及其统治措施。3 3、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司马迁、张仲景等人的志向与追求,、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司马迁、张仲景等人的志向与追求,并从中得到启示。并从中得到启示。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删减:减:九章算术。增加:增加:赤壁之战。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教学建教学建议(三个学
20、三个学习要点):要点):1、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史实与小说之间的区别,进一、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史实与小说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悟历史、认识历史的能力。步培养学生感悟历史、认识历史的能力。2、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之间的主导关系是和平、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之间的主导关系是和平共处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共处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史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删减:减:武则天。增加:增加:隋朝的统一。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变化:化:突出皇帝和盛世的关系。突出探索唐朝兴盛的原因。突出对盛唐社会的综合把握和宏观认识。
21、教学建教学建议(五个学(五个学习要点):要点):1、注意引导学生对杰出帝王的历史功过进行比较,提、注意引导学生对杰出帝王的历史功过进行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问题、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高分析、比较历史问题、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探讨唐朝兴盛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探讨唐朝兴盛的原因。中国古代史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删减:减:增加:增加: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元曲。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变化:化: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的相关知识点细化。教学建教学建议(七个学(七个学习要点):要点):1、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北宋、注意引导学
22、生认识北宋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的两面性特点。的两面性特点。2、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对中华民族交融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对中华民族交融进程的影响。进程的影响。3、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4、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以学习内容为主的表达与交流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以学习内容为主的表达与交流活动,如故事会、讨论会、辩论会等。(四大发明)如故事会、讨论会、辩论会等。(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至鸦片战争前)删减:减:水经注增加:增加: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
23、盛。清朝在台湾的建制。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变化:化:突出八股取士和皇帝专权的弊端。突出红楼梦和京剧。教学建教学建议(十个学(十个学习要点):要点):1、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了解君、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了解君主专制的弊端,以及清朝中期以后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主专制的弊端,以及清朝中期以后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2、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和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和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性质性质。3、适当补充明清科学家深入社会、关心民生、调查研究的事迹。、适
24、当补充明清科学家深入社会、关心民生、调查研究的事迹。4、引导学生观看欣赏京剧等表演艺术,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引导学生观看欣赏京剧等表演艺术,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中国古代史要点内容小结 删减:减:1 1、元谋人?元谋人?2 2、尧、舜、禹的传说尧、舜、禹的传说3 3、武则天武则天4 4、遣唐使遣唐使5 5、九章算术九章算术6 6、水经注水经注7 7、赵州桥赵州桥8 8、资治通鉴资治通鉴?9 9、古代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古代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就 中国古代史要点内容小结 增加:增加:1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3了
25、解原始农业的产生。4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老子。了解“文景之治”5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6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7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8知道隋朝的统一,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9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10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11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2元曲13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14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15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16京剧新旧课标之新旧课标之中国古代史内容对比内容对比旧版标准对于东汉、两晋南北朝、隋朝等朝代旧版标准对于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新课 应用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