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考试命题原则与方法.ppt
《初中地理考试命题原则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考试命题原则与方法.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考试命题原则与方法初中地理考试命题原则与方法一、命题的基本原则1、依纲据本的基础性原则(选材)(1)依据考试説明(课程标准),试题的取材来自课标内容标准,是教材涵盖的重要概念,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出难、偏、怪题。尽可能做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2)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立足课本基础知识,重点考查最基础的主干知识、学生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运用。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试题难易比例分配适当。7:2:12015年海南会考0.59,2014年海南会考0.53。比较适中2、科学性原则(选材)命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不能出现与所学的概念、原理
2、观点相悖的内容。不考有争议的内容。试题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3、学科性原则(选材)注重考查地理学科能力,加强对地理图表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的考查。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域性特点 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注重综合性。4、独立性原则(选材)各试题应各自独立,避免出现连锁性试题。每道试题只问一个独立而明确的问题,避免同时包含太多概念。同一知识点不应该重复考查,题目之间不可相互提示。5、全面性原则(选材)力求做到通盘考虑,确保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又能突出重点。地理会考要全面考查四个模块十三个专题地球和地图:1.地球和地球仪。2
3、地图世界地理:3.海洋与陆地。4.天气与气候。5.居民与聚落。6.地区发展差异。7.认识区域(大洲、地区、国家)。中国地理:8.疆域与人口。9.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0.经济与文化。11.地理差异。12.认识区域。乡土地理:13.海南地理。6、生活实践性原则(选材)试题内容力求与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相结合,体现时代性特征。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素材:近三年社会热点、焦点问题1、关于人口问题2015年国际:席卷欧洲的难民潮(包括数量众多的叙利亚难民在内,全球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正在冲击中东和欧洲国家。)可能涉及的考点:国家发展差异、人口问题、西亚(中东)
4、问题。国内:二胎政策 可能涉及的考点:新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与劳动力等新问题)2、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联系问题“一带一路”、打造澜湄国家共同体 可能涉及的考点:大洲、大洋、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国际合作、交通运输等“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打造澜湄国家共同体 东南亚自然与人文特征 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知识还有:“一带一路”
5、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该区域交通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考试 命题 原则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