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ppt
《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传染病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安文洪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安文洪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0852-8925942或(内线或(内线5942)2014年年08月月一、基本概念n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达到无害化;n2、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n3灭菌: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n4、医院感染(NI):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n5、
2、NI的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NI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n6、NI散发;是指NI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发病率水平;n7、NI流行:指某医院或某科室HI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n8、NI暴发:指某医院或某科室住院病人中,短时期内突然发生许多NI病例的现象;n9、HIA:按照医院在医疗、诊断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等客观规律,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对NI现象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NI的发生;n10、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贮菌库(皮肤、口
3、咽、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均丛或外来的已定植均;n11、微生态失衡: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的影响下,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n12、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指在明确的指针下、选用适宜的抗感染药物,并采用适当的计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相应措施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二、预防和控制NI的目的和意义n目的:NI控制在最低水平n意义:n(1)提高医疗质量(2)提高工作效率(3)医疗新技术的开展(4)卫生资源的更好利用(5)医疗纠纷三、NI的分类及诊断标准n一)分类:n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n2、
4、内源性n二)诊断标准n卫生部20012号文件即国内最新诊断标准(试行)n(一)关于最新诊断标准的说明:n1、下列情况属于NI:n(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48H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之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的感染;n(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n(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证迁徙灶)或在远已知病原的基础上又分离到新的病原(除外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n(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n(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TB等的感染;n(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n2、下列情况不属于NI:n(1)皮肤粘膜开放
5、性伤口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无炎症的表现;n(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n(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行体病、水痘等;n(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n(二)临床诊断:所有NI必须按上述标准进行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漏报率20%、三甲医院病检率70%、病检阳性率30%)n(三)诊断标准的感染部位分类:1)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T38超过天下呼吸道感染同时有上、下呼吸道感染时只报下呼吸道感染胸膜腔感染除外临近部位自然扩散而来的感染,如肺炎2)心血管系统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L形细菌感染心肌炎或心包炎3)
6、血液系统血管相关感染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4)消化系统感染性腹泻泻3次/24H除外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胃肠道感染抗感染药物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腹(盆)腔内组织感染除外原发性脏器穿孔致感染腹水感染5)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细菌性脑膜、脑室炎颅内脓肿椎管内感染除外败血症转移性病灶及临近部位炎症的扩散所致的感染n6)泌尿系统n7)手术部位n表浅手术切口(仅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感染8)皮肤软组织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褥疮感染烧伤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脐炎婴儿脓疱病n9)骨、关节感染:关节和关节囊感染骨髓炎锥间盘感染n10)生殖道感染:会阴切口阴道穹隆部感染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n1
7、1)口腔(原发单纯疱疹)n12)其它部位(往指多个器官或系统)n四、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规:n1法规:目前相关的有六个法规如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n2、依法管理NI:n(1)散发:出现该类病例时,经治医师即使报告科室HIA小组负责人并于24H内填写感染表报告感染办;n(2)流行、暴发:病房及时报告感染办和医院分管领导的同时积极参与NI疫情的处理;n五、NI的微生物及耐药性的变迁:n(一)社会感染和NI微生物区别n致病菌n条件致病菌n非致病菌(二)NI常见的微生物G+菌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G-菌
8、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厌氧菌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其它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TB分枝杆菌病毒肝炎、水痘、流感、轮状、疱疹、HIV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其它弓形体、隐孢子虫、卡氏肺囊虫(三)NI微生物及耐药性变迁抗生素年代前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素用后50年代金葡菌为主、链球菌次新青用后70年代G-菌为主、MRSA随氨基糖苷和广普青霉素铜绿假单胞菌80年代后期第3代头孢耐药G+和真菌90年代以来MRSA、MRSE、VRE均六、NI的预防与治疗n“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中注意如下:n1、如何正确对待抗感染药物:耐药趋势药物作
9、用n2、NI的病原学特征:病人微生态n3、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概念n4、抗感染药物的预防性应用;n5、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性应用;n6、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应用;n7、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n8、控制不合理应用与滥用;n 传染病管理。n(一)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二)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n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10、十一次会议修订 目目 录录传染病分类及管理n第三条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n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n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
11、泻病、手足口病n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n第四条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n第十二条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
12、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n第三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n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n第四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
13、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各科室重点抓好下列各科室重点抓好下列4个指南个指南(2010年版)学习:年版)学习:n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
14、控制技术指南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南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南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n流程及处理新隔离技术规范新隔离技术规范隔离防护标识隔离防护标识 接触传播隔离防护标识隔离防护标识 飞沫传播隔离防护标识隔离防护标识 空气传播医疗废物管理n重点涉及使用中的消毒液n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分类管理n类型:n我院目前的处置要求收集容器要求n收集量n存放时限n资料管理情况特殊传染病(特殊传染病(HIV)
15、管理)管理n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他疾病进行治疗。第四十二条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第四十二条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
16、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护人。n传染病监测报告全院医务人员接诊病例传染病监测报告全院医务人员接诊病例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传染病管理要求:对甲类传染病实行传染病管理要求:对甲类传染病实行强强制管理制管理,乙类传染病实行,乙类传染病实行严格管理严格管理,丙,丙类传染病实行类传染病实行监测管理监测管理。医务人员(包括临床中西医师、检验、医务人员(包括临床中西医师、检验、检疫人员,保健医生和其他卫技人员)检疫人员,保健医生和其他卫技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为责任疫情报告人n医院工作人员接诊如下传染病例遵循:甲类传染
17、医院工作人员接诊如下传染病例遵循: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含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含国家疾病监测临时要求按甲类处理的传染病)暴国家疾病监测临时要求按甲类处理的传染病)暴发时,应于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疫情室,疫情室通过传染小时内报告疫情室,疫情室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传染病
18、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应于24小时内填报小时内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病报告卡病报告卡”报告疫情室,疫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报告疫情室,疫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有关部门、科室或个人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有关部门、科室或个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新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概念n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
19、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n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n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n n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n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n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n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
20、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n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n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n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n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
21、品存在活微生物。n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中(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中(non-critical items)。n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
22、脏导管、植入物等。n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n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n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
23、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n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e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n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
24、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n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n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 (g/100ml)浓度表示,n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感染 传染病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