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ppt
《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exmedetomidine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v概述概述v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v临床药理临床药理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v使用方法使用方法v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概述概述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CH3CH3NNCH3H为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为美托咪定的右旋异构体高选择性高选择性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中枢性抗交感作用具有中枢性抗交感作用能产生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能产生近似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镇痛、利尿和抗焦虑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镇痛、利尿和抗焦虑作用呼吸抑制很轻微呼吸抑制很轻微具有保护心、肾和脑等器官功能的特性具有保护心
2、肾和脑等器官功能的特性 1948年提出肾上腺素能学说,有年提出肾上腺素能学说,有和和受体受体之分之分 1974年年Langer根据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将根据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将 受体划分为受体划分为1和和2受体受体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一、肾上腺素能受体一、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1 2 1 2作用作用部位部位平滑肌平滑肌(血管)(血管)突触前突触前心心 脏脏平滑肌平滑肌(支气管)(支气管)作作 用用收收 缩缩抑制抑制NE释放释放HR CO 舒舒 张张一、肾上腺素能受体一、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二、二、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12vNorepinephrine(去甲肾)(去甲肾)vEp
3、inephrine(肾上腺素)(肾上腺素)vDopamine(多巴胺)(多巴胺)vTizanidine(替扎尼定)(替扎尼定)vClonidine(可乐定)(可乐定)vMivazerol(米伐西醇)(米伐西醇)vGuanfacine(胍法辛)(胍法辛)vGuanabenz(胍那苄)(胍那苄)vMedetomidine(美托咪定)(美托咪定)vDexmedetomidine(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2A受体主要集中在脑桥(蓝斑)和延髓、受体主要集中在脑桥(蓝斑)和延髓、脊髓,参与交感神经信号从中枢向外周的传递,脊髓,参与交感神经信号从中枢向外周的传递,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活性等多种作用具有镇
4、静、镇痛、抗交感活性等多种作用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三、三、2受体亚型受体亚型 2B受体分布于血管平滑肌,介导血管收受体分布于血管平滑肌,介导血管收缩,致血压升高缩,致血压升高 2C受体调节多巴胺能神经传导及多种行受体调节多巴胺能神经传导及多种行为反应,并诱导低温为反应,并诱导低温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四、四、2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刺激突触前刺激突触前2AR通过负反馈机制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刺激突的释放。而刺激突触后触后2AR,可引起可引起神经细胞膜超极化神经细胞膜超极化可乐定,右美托嘧啶可乐定,右美托嘧啶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四、四、2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 可乐定可乐定 选
5、择性选择性 2:1=200:1 三室药代动力学模型三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 10 min t1/2 8 hrs 口服,贴片和硬膜外口服,贴片和硬膜外 抗高血压抗高血压 辅助镇痛辅助镇痛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 选择性选择性 2:1=1620:1 三室药代动力学模型三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 6 min t1/2 2 hrs 静脉制剂静脉制剂 镇静镇痛镇静镇痛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五、作用部位五、作用部位蓝斑核:蓝斑核:镇静、抗焦镇静、抗焦虑、抑制交感活性虑、抑制交感活性脊髓及外周:脊髓及外周:镇痛镇痛中枢和外周:中枢和外周:抑制交抑制交感活性感活性利尿及抗肌颤:利尿及抗肌颤:机制机制不清不清一、药
6、代学一、药代学临床药理临床药理vt1/2=6 min,t1/2 =2 hr,蛋白结合率,蛋白结合率94%v时量相关半衰期(时量相关半衰期(CSHT,t1/2cs):随着输注时间延长):随着输注时间延长而明显延长。而明显延长。持续输注持续输注10 min,t1/2cs:4 min;持续输注持续输注8 hr,t1/2cs:250 min;提示:长时间输注后清除变得缓慢提示:长时间输注后清除变得缓慢起效时间:起效时间:10 15 min作用高峰:作用高峰:25 30 min清除:几乎完全被生物转化,极少以原形从尿清除:几乎完全被生物转化,极少以原形从尿和粪便中排出,生物转化包括直接葡萄苷酸化和粪便中
7、排出,生物转化包括直接葡萄苷酸化和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介导的代谢。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一、药代学一、药代学1.镇静、催眠、抗焦虑:镇静、催眠、抗焦虑:蓝斑核是脑内主要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核团,与蓝斑核是脑内主要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核团,与调节觉醒、睡眠及伤害性刺激的传导等功能有关调节觉醒、睡眠及伤害性刺激的传导等功能有关脑内脑内2AR最密集的区域在蓝斑核最密集的区域在蓝斑核右美托咪定作用于蓝斑核内的右美托咪定作用于蓝斑核内的2AR产生镇静、催眠、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镇痛作用,引发并且维持自然非动眼睡眠抗焦虑、镇痛作用,引发并且维持自然非动眼睡眠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用二、
8、药理作用1.镇静、催眠、抗焦虑:镇静、催眠、抗焦虑:特点:特点:类似正常睡眠的类似正常睡眠的“可唤醒可唤醒”的镇静状态的镇静状态 唤醒系统功能依然存在唤醒系统功能依然存在 镇静有明确的量镇静有明确的量-效关系效关系 唤醒后合作唤醒后合作 呼吸抑制轻微呼吸抑制轻微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用二、药理作用1.镇静、催眠、抗焦虑:镇静、催眠、抗焦虑:围术期尤其是术后维持正常的睡眠节律,围术期尤其是术后维持正常的睡眠节律,避免睡眠剥夺,可避免认知功能障碍、谵避免睡眠剥夺,可避免认知功能障碍、谵妄及免疫功能异常,还有利于神经元复元妄及免疫功能异常,还有利于神经元复元与修整与修整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
9、用二、药理作用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用二、药理作用2.镇痛:镇痛:机制比较复杂机制比较复杂脊髓及脊髓上、甚至外周的脊髓及脊髓上、甚至外周的2AR及及2CR均参与镇痛均参与镇痛通过作用于脊髓背角的通过作用于脊髓背角的2AR,抑制伤害性刺激向脑,抑制伤害性刺激向脑 内传导内传导蓝斑也是下行延髓、脊髓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的起源,蓝斑也是下行延髓、脊髓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的起源,在伤害性神经递质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在伤害性神经递质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用二、药理作用2.镇痛:镇痛:机制比较复杂机制比较复杂镇痛效果,报道不一致镇痛效果,报道不一致明显的麻醉药明显的麻醉药/镇痛药的镇痛
10、药的节俭作用节俭作用当当右美托咪定血药浓度达到右美托咪定血药浓度达到0.6 0.8 ng/mL时时,可以,可以减少全麻药物减少全麻药物40%继续增加右美托咪定剂量,则最终全麻药物用量可继续增加右美托咪定剂量,则最终全麻药物用量可以减少以减少90%3.心血管作用心血管作用在外周,快速输注右美可以激活血管平滑肌的在外周,快速输注右美可以激活血管平滑肌的2BR,收缩血管导致一过性高血压收缩血管导致一过性高血压在中枢,右美激动脑干蓝斑核在中枢,右美激动脑干蓝斑核2AR,减少交感神经,减少交感神经传出,降低血压和心率(抗交感稳定循环)传出,降低血压和心率(抗交感稳定循环)对交感神经突触后受体无影响,从而
11、保存了血管活对交感神经突触后受体无影响,从而保存了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性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用二、药理作用3.心血管作用心血管作用静脉注射右美,出现两相反应静脉注射右美,出现两相反应第一相:血压增高,心率减慢,机制:激动突触前第一相:血压增高,心率减慢,机制:激动突触前 2B和突触后和突触后 1受体,缓慢给药可减轻此种反应受体,缓慢给药可减轻此种反应第二相: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典型的突触前第二相: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典型的突触前 2受体激动及迷走活性增加反应,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受体激动及迷走活性增加反应,血中儿茶酚胺含量降低降低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用二、药理作用
12、4.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类似于自然睡眠对呼吸的影响类似于自然睡眠对呼吸的影响 减少分钟通气量减少分钟通气量 保持对二氧化碳增高的通气反应保持对二氧化碳增高的通气反应不增强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不增强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扩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呼吸中枢驱动力降低呼吸中枢驱动力降低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用二、药理作用5.心肌保护作用心肌保护作用右美抗交感、降低血压和心率、降低心肌右美抗交感、降低血压和心率、降低心肌收缩性、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收缩性、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围术期总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围术期总死亡率死亡率 临床药理临床药理二、药理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右美托咪定 临床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