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托轮瓦安装及调整课件.ppt
《回转窑托轮瓦安装及调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窑托轮瓦安装及调整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回转窑托轮瓦安装及调整回转窑的重量占整个水泥厂机械设备总重的20%40%;它的造价占全厂投资的10%15%;它的性能和运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泥的产质量和成本。要保证回转窑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转,从设备维护和正确使用方面来说,调整好托轮是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许多水泥厂的回转窑因为托轮调整不当,引发了许多重大设备事故。如回转窑下炕,也有称为掉窑的,就是回转窑窑体从托轮上掉下来、轮带顶坏或顶掉挡铁、回转窑发生剧烈振动、托轮和轮带表面出现点蚀、掉碴掉块、裂纹、严重磨损不均、多边形或小波纹和窑体弯曲等,严重时还会引起托轮轴承烧瓦断轴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回转窑托轮重要性 1、托轮瓦结构
2、 天津院、南京院所设计的各类窑型托轮及瓦的设计并不一样,主要是止推圈的位置差别较大,如2500T/D线窑托轮止推圈在托轮轴外侧(同万吨线结构);5000T/D线在托轮轴靠托轮侧,见下图,在调整时,应了解上述托轮瓦推力面位置的不同,因为在调整瓦端面发热时,是要通过调整瓦与推力板之间相对位置而改变止推圈与瓦间隙,从而消除二者摩擦发热(我公司一到三线窑止推圈与铜瓦间隙在4mm左右)。国产5000T/D线无论是天津院,还是南京院所产的窑,设计都很成熟,托轮及瓦的加工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在现场安装时对瓦的接触角、瓦口也基本能做到规范,当窑产量达到设计的110115时未出现因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也说明上
3、述设计、制造、安装等大的环节基本合理、科学。二、托轮瓦结构、安装基本情况 2、安装基本情况及注意事项 窑托轮瓦接触应控制在30左右(我厂的是38),进出油瓦口应符合要求,安装时要对托轮轴及瓦相关尺寸进行复查,对托轮瓦、球面瓦座铸造质量进行确认,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瓦口刮研不合要求,托轮轴尺寸和加工精度是否合格很少检查或仅靠施工单位进行外观检查;对瓦用压板螺栓、油勺固定螺栓、淋油盘固定螺栓不按标准紧固和防松处理,上述螺栓在试运行后极易松动,因为油盘固定螺栓松动,瓦用压板螺栓松动均造成过瓦拉翻事故(在南京院回转窑表现较为明显);托轮座内油勺与托轮座的相对尺寸应复检,防止托轮在窜动到极限时、油勺与托轮座
4、内部相关部位发生摩擦而损坏油勺,造成大的隐患,少数公司已发现有油勺与托轮座摩擦的而导致油勺的损坏,供油不足,油勺卡在托轮座内部而造成瓦报废的事故,瓦面与轴之间绝对不能有异物,少数公司窑头托轮座内进入过多的熟料颗粒而导致瓦损坏事故。1、调整方法:(1)仰手律法:握双手,手心向上,大拇指与窑中心线一致,大拇指指尖指向窑筒体预想窜动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握四指,使四指指尖的方向同窑的旋转方向。这样就可以根据窑的旋转方向和预想窜动方向选择左手或右手,然后在选择的手上沿四指的中间关节连成一线,这条直线就是托轮轴线的调整方向。三、回转窑托轮调整方法(2)口诀调整法:(3)压铅丝调整法 就是用比托轮宽15
5、0200 mm长46 mm粗细的保险丝与托轮母线平行地放入转动的托轮与轮带表面之间,随着轮带和托轮的转动将铅丝咬入,通过吃力点A和B后便被碾压成各种不同的基本形状,见图20b。根据压出的铅丝形状和薄厚程度分析,就可以判断出窑体中心线是否弯曲、托轮与轮带接触是否均匀和托轮负荷的大小等。a.铅丝的喂入位置 b.碾压后铅丝的基本形状 图20铅丝检验法示意图及压出铅丝的基本形状 压铅丝调整法是一种比较复杂,但也是比较科学的方法,熟练而正确地掌握铅丝检验法,对管好、用好、检修好回转窑,尤其是指导托轮调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着重介绍这种方法:铅丝检验法的操作 先在每个轮带上(3等分或4等分)作标记,作
6、标记时,一是要在一个轮带的两侧对应,二是全窑所有轮带对应,即在纵向同一母线上。铅丝保持与托轮母线平行放入转动的托轮与轮带表面之间。碾压后的铅丝按挡位号、高低端、托轮号、轮带标记号。用千分尺和卡尺测量及记录其厚度及宽度。铅丝检验法的分析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现以下图21为例加以分析。图21各种不同托轮与轮带的接触情况 a.托轮与轮带的轴向中心线完全平行 图中的支承装置两个托轮上压出的铅丝宽度完全相同,参见图b1。这说明两个托轮受力相等,且托轮与轮带在全宽上按触均匀。进而表明,窑体没有弯曲,托轮的轴向中心线与轮带或者筒体的轴向中心线平行。铅丝宽度比第档压出的窄,说明第档的负荷比第档小。若全窑压出的铅
7、丝形状均如此,说明窑在运转时必然要向下窜动。对于带液压挡轮装置的回转窑,这是最希望得到的结果。对于不带液压挡轮装置的回转窑,说明其余各档托轮应进行歪斜调整,否则无法平衡窑体的下窜力。一是不能保证窑体有规律地上下往复窜动,二是只有抵住挡轮运转。这样会加剧挡轮和与其相接触轮带侧面的磨损,对信号挡轮还容易被顶坏。尤其是长期这样运转后,轮带起鼓,托轮吃力最大处凹陷,造成磨损不均。在冷窑后窑体要收缩,由于托轮凹陷的阻力很大,致使轮带不能随筒体的收缩而移动,因而加大了筒体轴向的拉应力,很容易出现断裂事故。b.托轮与窑体轴向中心线歪斜 图21中的支承装置和,每档两个托轮与轮带碾压出的铅丝形状基本上呈菱形,参
8、见图20b2。如果同档两个托轮压出的菱形,其形状和尺寸都相同,说明两个托轮除受力相等外,还表明两个托轮轴向中心线与窑体轴向中心线的歪斜角度相同。根据窑体的转向和托轮轴向中心线歪斜的方向,由仰手律便可迅速判断出窑体的窜动方向。第档的托轮轴向中心线向逆时针方向偏斜,将窑体向低端推动V,即使窑体产生下窜的作用力。这时如果托轮轴端止退圈与轴瓦侧面便在高端产生间隙e。这种托轮的调整是不需要的,必须避免。菱形的短轴增大,长轴减小,说明托轮与窑体的轴向中心线与窑体的轴向中心线偏斜过大,从而过大地增加了托轮和轮带表面的接触应力,这也是不好的。如果因一挡托轮的歪斜所产生的使窑体的上窜力不足,可采用多挡托轮调歪的
9、办法解决,使每一档托轮的歪斜都不大,又能保证平衡掉窑体因倾斜而产生的下窜力。第档托轮除与第档托轮歪斜方向相反之外,其它没有不同。这样,托轮歪斜使窑体获得上窜之力。其余分析内容与第档是完全相同的,故不再多述。c.托轮与窑体轴向中心线在通过其两个中心平面的不平行 前面所讨论的托轮歪斜都是是在垂直于窑体中心与托轮中心的平面内,而现在则要讨论托轮与窑体轴向中心线在通过其两个中心的平面内不平行。图21中支承装置V两个托轮碾压出的铅丝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说明两个托轮的倾斜角度相同,而且表示它们的负荷也相同。这种情况比较少,一般多呈形状相像而尺寸不同。如都是三角形且底边也在同一方向,但底边的尺寸不同,这时三
10、角形的高也随之不同,变化趋势相反,即三角形边增大时其高必然降低。当托轮与轮带的轴向中心线夹角越大时,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就越长,则高便越低。如果碾压出的铅丝三角形方向相反,即底边一侧在上,一侧在下。这表明两个托轮与轮带的轴向中心线倾斜方向恰好相反,这时轮带就受到一个偏斜力矩M。使轮带与筒体垫板接触发生变化,一侧无缝隙,而另一侧缝隙很大,如图22所示。这样,常使垫板过早损坏,如焊缝开裂,脱落、冷焊、顶坏和顶掉挡铁等。但是,这种托轮与轮带的接触情况没有推动窑体轴向窜动的作用。因此,托轮轴瓦两侧间隙相等。碾压出的铅丝出现这种形状时,还有一种情况不容忽视。这就是虽然托轮与窑体轴向中心线完全平行,但由于托轮
11、和轮带在加工时存在锥度,在安装时又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那么碾压出的铅丝形状就是如此。d.托轮与窑体轴向中心线在空间交叉 图21中的支承装置和两个托轮的轴向中心线与窑体轴向中心线不仅在投影底面上有偏斜,而且在托轮与窑体中心线所在平面内也有偏斜。因此,托轮轴向中心线与窑体轴向中心线在空间交叉。托轮与轮带碾压出的铅丝形状基本上也呈三角形,但由于空间歪斜方向不同,三角形的方向恰好相反。它不仅能反映托轮受力的大小、均匀程度、推动窑体窜动的方向,而且还能展现窑体轴线的弯曲情况。综上所述的七种基本形状或者说七种基本状态,就可以分析出托轮调整的是否正确。图22因托轮调整不当轮带产生倾斜情况四、托轮瓦温度过高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转 托轮 安装 调整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