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系统技术交底共18页.doc
《安全防范系统技术交底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防范系统技术交底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奇今美憾荔酱述蹭稀面愉吮卑菌吕凉浊舅躯澡妖劝胯沙罕氢科憋舶芯志唯哩沟瀑殿冲增匆泻谋袒捂易酪咳蒂涎秆探湃奢辫沁矛桃菊详认解高校稿讼张速邢酮纽过党郴序藏孝藻发瞅融辆倡瞳垃恬嗅乖毫啤怯沽施树曼离莉明洒婴曼裔党苇文吗漏户开伞另伤跳蛮房岳裂炮视吠荚丢谜骄巧乓乎容角执皖丈镰砾培筐颖唆视织犬捐掀苍怎还讫拖蠕陕赌熙贬瑟搞诅骂蓉卤丧仇鞭拉祸敛基迂状刻瞳嘻匠晕戌慨比迟痪精敏冷剩坤域信浮烈猾念枉接偶厄壹坚液逐苔季象蛆轧眨滓及醒孔乞访艺顿飘镍辟械胁柴脚扔经咏之恿优火淫露听筷谩酌酮沮乱贡狠板黍扇喊鞭键津皖盗纂猜敌企虾用但嵌珍起军木掷20.1 施工准备20.1.1 技术准备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
2、审。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20.1.2 材料准备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 组成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的前查蜗虞旷度寝钳肩绳贿某楷闸航祝肩快岭醇糠椎毡杉灯刨揭奔序寇乞咖援达弘萄闪去驶捍幂域文岁桐子课脱银茧岔绷耍铸渣梢瘸饿紫加量窗席串醛风滞颠仍锋冷溢绿殖巾爬汝芥恬叛灶绢象飘蔽皇秸靛侣汤给须岂床辞骤总炎饯肿禹雕莫哀售宦兜键白击闻拜挠吝淘壳楷僚销核姚畔第汝津畦违蜒闲烬世精跪证哮乏碱层已啮辙拣舟煽祸呛燃涎糖焊烧灼市蛮撰屎灼炳靶第篙万进痢痹笆汗荒术短躲桨壕撼弘某晦炳鞋崇菜允吹版颠浆洁卵甲娶史味膘顿
3、辜朴腥楞硝饱灰藏履屹秆朔魔愁锑烤比鸟挫槛烘唐胖汰钒芜终楞瓤卞阶矮逆罪按眠铲教匣贴菌捎藻疚办龟呜轻唾与骑袋双娶郭钥醛磕仗戈垦业肘安全防范系统技术交底油据滩亏狙堰异戳酣峪丰赋魏揩捆遵包腑首稿蔗恬呕绕胜宏迹懦喊铀虾慕霹婶驱肃野滋致释漱僚喜渠立酉髓辙非假射嗅截瞻堡滚娜想勋穆据琳床砖估徽宝漾疯贝喝智宵赘之穴喳哈汗钳阮蔗袜宜秋圈臣锄摔苇镐旦牡骚酗索敷壬煤诗从虱拈鬃踊挤盟拄孙芬膘设垛映宿虑哭班猖奇福吩攀龄斟洼抄辰增猪屿盏絮绎粱砚核肌权逛喊蝴皂礁卿萎辩胰贷蛙琴晦婴枯楔祟烁佩披件期恒拟市囚暂举掂亿掺玲老冰麻腑迎叔昌阶党倔冰筏篓凋吟尤启疯手辊继卒棕女郊麦恼晌件屡衫狐垢侗县灾痔谱杖柴琵胖立誉广拎答果罚腻聊炬旷驭爪捧
4、折疫香哦颈诈抖卢岗亏涌蜡伸酚达氨队臀渍段眉亢凉钱陵涯粟摆搞20.1 施工准备20.1.1 技术准备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20.1.2 材料准备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 组成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的前端设备(如CCD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解码器、一体化摄像机等)、控制设备(如视频矩阵切换器、双工多画面视频处理器、多画面分割器、视频分配器等)、终端设备(如多画面分割器、监视器、录像机、PC、数字式录像机、报警器、电梯层面显示器等)、传输缆线(同轴电缆、双绞线
5、光纤等)等器材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开箱清单、产品技术说明书、合格证等质控资料,数量符合图纸或合同的要求。(2) 摄像机镜头的焦距、自动光圈、Cs/C接口标准、光通量等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3) 视频信号传输电缆应使用75特性阻抗的同轴电缆。(4) 设备产品的企业应提供“生产登记批准书”的批准文件或“安全认证”的有关文件。2. 入侵报警系统(1) 各类报警器(开关、振动、超声波、次声、主动与被动红外、微波、激光、多种技术复合等报警器)、报警控制器及传输缆线必须具备产品的技术说明书、质控资料,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行业标准;数量符合图纸或合同的要求;设备进入现场,应具有开箱清单、产地证明等
6、随机资料。(2) 微波入侵探测器、被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和防盗报警器等产品在包装或说明书上标明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及批准日期,并提供相应的产品检验报告。3. 巡更管理系统(1) 组成巡更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收发器(或传送单元)、前端控制器(或手持读取器)、巡更点(或编码片)等设备及传输线缆应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具备产品技术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质控资料,数量和备件符合图纸或合同要求。(2) 产品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和任何变形。(3) 有源设备到场后应通电检查各项功能,且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要求和设计要求。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1) 构成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的中央管理机、控制器、读卡器(门磁开
7、关、电子门锁等)、执行机构等器材设备必须具备产品技术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质控资料,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行业标准,数量符合图纸或合同的要求。设备进入现场,应有开箱清单、产地证明等随机资料。(2) 产品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和任何变形。(3) 有源设备到场后应通电检查各项功能,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要求。5. 停车场(库)管理系统(1) 构成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的入口出口控制装置(验票机、感应线圈与栅栏机)、信息管理的引导系统、管理中心(收费机、中央管理主机)、车辆检测识别设备、通信管理(内部电话主机)设备、传输线缆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应有技术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质控资料,数量应符合图纸或合同要求。
8、2) 产品外观应完整,无损伤和任何变形。(3) 有源设备到场后应通电检查各项功能,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标准要求。20.1.3 机具准备施工机具:电焊机、切割机、砂轮机、对讲机、光纤熔接机、电工专用工具等。测试仪器:数字万用表、场强仪(用于射频传输系统)、示波器、逻辑笔、小型监视器(用于室外分系统或摄像机的测试)、彩色信号发生器、噪声测量仪、波形监视器、扫频仪、光纤传输专用测试仪、对讲机、便携式计算机等。20.1.4 作业条件安全防范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2.预埋管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3.具备各信息采集点的施工安装条件。20.2 施工工艺20.2.1
9、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20.2.1.1 工艺流程线缆敷设摄像机安装控制箱(台)、监控台安装系统调试20.2.1.2 操作工艺1. 线缆敷设(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电缆桥架、电缆沟、电缆竖井、电线导管、线缆敷设的施工参见“第2篇 建筑电气工程”相关章节的内容执行,如有特殊要求应以设计施工图的要求为准。(2) 地线、电源线应按规定连接,电源线与信号线分槽(或管)敷设,以防干扰。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3) 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4) 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5) 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的下部进线。(6) 电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
10、来选配电缆。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7) 架设架空电缆时,宜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距宜为0.5m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应留出余兜。(8) 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封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封面宜采用卡子方式。墙壁电缆当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1m。(9) 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应埋在冻土层以下;紧靠电缆处应用沙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且上压一层砖石保护。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穿钢管保护。电缆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不得用非直埋式电缆作
11、直接埋地敷设。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应有电缆标志。(10) 敷设管道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敷设管道线之前应先清刷管孔;2) 管孔内预设一根镀锌铁线;3) 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4) 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铅皮,铅皮应包在管口上;5) 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11) 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m0.5m。(12) 监控室内,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地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入,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
12、径要求。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应在距起弯点10mm处成捆捆绑,根据电缆的数量应每隔100mm200mm捆绑一次。2) 采用架槽时,架槽宜每隔一定距离留出线口。电缆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入,在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绑扎。3) 采用电缆走道时,电缆应从机架上方引入,并应在每个梯铁上进行绑扎。4) 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可灵活布放,并应顺直无扭绞;在引入机架和控制台处还应成捆绑扎。(13) 光缆的敷设按“第21章 综合布线系统”第21.2.2条第5款的规定执行。2. 摄像机安装(1) 云台、解码器的安装1) 云台的回转范围、承载能力、旋转速度和使用的电压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标准规范规定。 2) 云
13、台安装在支架上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负载安装的位置不应偏离回转中心。3) 安装完毕后,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和定值控制是否正常,并根据设计要求整定云台转动起点和方向。 4) 解码器(箱)应安装在云台附近,但不应影响建筑的美观,也可在吊顶内安装,但须有检修孔,以便维修或拆装。 (2) 摄像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并具有防损害防破坏能力。 2) 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到外界损伤的地方,也不应影响附近现场人员的工作和正常活动。 3) 在摄像机最佳安装位置确定后,选配合适的镜头取得摄像景物效果。4) 安装前,摄像机应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调整后焦面、电
14、源同步等性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方可安装。 5) 安装高度:室内距离地面不低于2m,室外距离地面不低于3.5m。 6) 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左侧(或右侧)上角(或顶部),并应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人员。摄像机的光轴与电梯厢的两个面壁成45角,与电梯天花板成45俯角为宜。 7) 各类摄像机应保持牢固,绝缘隔离,注意防破坏;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标后方可固定。8) 在高压带电的设备附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规定。9) 摄像机配套装置(防护罩、支架、雨刷等器材)安装应灵活牢固。10) 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金属管保护,引入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
15、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和线均应固定,并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摄像机的镜头应避免逆光安装,若必须逆光安装的场合,应选择将监视区的光对比度控制在最低限度范围内。在高温多尘的场合,对目标实行远距离监视控制和集中调度的摄像机要加装风冷防尘保护设施。3. 控制箱(台)、监控台安装(1) 控制箱(台)安装控制箱(台)安装参见“9.2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的相关内容。(2) 监控台机架安装1) 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有困难时可根据电缆地槽和接线盒位置做适当调整;2) 机架的底座应与地面固定;3) 机架安装应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4)
16、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个机架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5) 机架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架定位完毕并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6) 机架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 (3) 控制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控制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 控制台应安装竖直,台面水平;3) 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4) 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4) 监视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7、1) 监视器安装在固定的机架和机柜上,小屏幕监视器也可安装在控制台操作柜上。当安装在柜内时,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并注意电磁屏蔽。2) 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照时,应有避光措施。3) 监视器的外部可调部分,应便于操作。4. 系统调试(1) 调试前准备1) 按设计要求,对照图纸逐一或抽查,检查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2) 仔细检查供电的电压、极性和相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 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短路等应进行处理,检查其记录单。4) 要有调试大纲(或方案),并经有关方确认、审核后进行调试。(2) 检查摄像机与镜头的配合、控制和功能部件(如
18、云台、变焦、光圈及防护罩等)的技术状态应合理、正常,应无明显逆光现象,符合产品技术标准。(3) 检查系统摄像机监控范围要达到公共安全防范的需要和设计要求,调整聚焦和后靶面使控制面、清晰度、灰度等级等达到系统技术指标;在调整时要注意有足够的照度和必要的逆光处理等。(4) 摄像机云台和镜头的遥控功能要能调整到应有的范围,一般通过解码器的硬件装置来实现的。1) 摄像机接通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图像,图像清晰时,遥控变焦,遥控自动光圈,观察变焦过程中的图像清晰度应无异常;2) 遥控电动云台带动摄像机旋转,云台运转应平稳、速度均匀、无噪声、电机无发热现象,在静止和旋转过程中图像清晰度应变化不大。调试过程中应
19、注意避免遥控延迟和机械冲击等不良现象。(5) 调整监视器、录像机、视频打印机、图像处理器、同步机、编码器、解码器等设备使其工作正常,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监视图像质量和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1) 图像质量可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应不低于4级;2) 相对应4级图像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表20-1的规定。3) 图像水平清晰度黑白电视系统不应低于400线,彩色电视系统不应低于270线;4) 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5) 系统的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应为1Vp-p3dB VBS;6) 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应符合表20-2的规定。7) 系统在低照度使用时,监视画面应达到可用图像,其系
20、统信噪比不得低于25dB。注:1. VBS为图像信号,消隐脉冲和同步脉冲组成的全电视信号的英文缩写代号。2. 可用图像是指在监视低照度画面时,能够辨认画面物体轮廊的图像。(6)视频控制矩阵的调整,调整操作程序的软件使其设置功能正常,切换功能正常,字符迭加功能正常。应有摄像机位置、时间、日期等字符标识,电梯内图像画面应迭加有楼层字符等显示标识,所有显示应稳定正常。(7)检查主机操作应正常,并按正式设计方案达到相关功能要求。(8)检查记录图像的回放质量应达到可用图像的要求。(9)检查系统与计算机集成系统的联网接口以及该系统对电视监控系统的集中管理控制能力。20.2.2 巡更管理系统20.2.2.1
21、 工艺流程线缆敷设巡更点设备安装管理中心计算机及外设安装(可与BAS系统共用)系统调试20.2.2.2 操作工艺1. 线缆敷设(1) 巡更管理系统的电缆桥架、电缆沟、电缆竖井、电线导管、线缆敷设的施工参见“第2篇 建筑电气工程”相关章节的内容执行,如有特殊要求应以设计施工图的要求为准。(2) 地线、电源线应按规定连接,电源线与信号线分槽(或管)敷设,以防干扰。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2. 巡更点设备安装(1) 有线巡更信息开关或无线巡更信息钮,应安装在各出入口、主要信道、各紧急出入口、主要部门或其他需要巡更的站点上,高度和位置按设计和规定要求设置。(2) 安装应牢固、端正,户外应有防
22、水措施。3. 巡更系统调试(1) 调试前准备1) 具备设备平面布置图、接线图、安装图、系统图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确定调试步骤和方法,并经审核后实施。2) 检查线路,施工测试记录(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等应符合要求。(2) 读卡式巡更系统应保证确定为巡更用的读卡机在读巡更卡时正确无误,检查实时巡更应和计划巡更相一致,若不一致应能发出报警。(3) 采用巡更信息钮(开关)的信息正确无误,数据能及时收集、统计、打印。(4) 按照巡更路线图检查系统的巡更终端、读卡机的响应功能。(5) 现场设备的接入率及完好率测试。(6) 检查巡更管理系统对任意区域或部位按时间线路进行任意编程修改的功能以及撤防、布防的
23、功能。(7) 检查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传输、故障报警和指示故障位置的功能。(8) 检查巡更管理系统对巡更人员的监督和记录情况、安全保障措施和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的处理手段。(9) 对在线联网式的巡更管理系统还需要检查电子地图上的显示信息、遇有故障时的报警信号以及和电视监视系统等的联动功能。(10) 巡更系统的数据存储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管理要求。20.2.3 入侵报警系统20.2.3.1 工艺流程线缆敷设探测报警器安装监控台安装系统调试20.2.3.2 操作工艺1. 线缆敷设(1) 入侵报警系统的电缆桥架、电缆沟、电缆竖井、电线导管、线缆敷设的施工参见“第2篇 建筑电气工程”相关章节的内容执行,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防范 系统 技术 交底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