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触摸屏PLC变频器综合应用工程实践.ppt
《图解触摸屏PLC变频器综合应用工程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解触摸屏PLC变频器综合应用工程实践.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5 5章章 基本逻辑指令及其应用基本逻辑指令及其应用 基本逻辑指令基本逻辑指令 5.15.1梯形图的基本规则梯形图的基本规则5.25.2基本电路的编程基本电路的编程 5.35.3 梯形图程序设计的技巧梯形图程序设计的技巧5.45.4 本章以三菱本章以三菱FX2N系列系列PLC基本逻辑指基本逻辑指令(共令(共27条)为例,条)为例,5.1 5.1 基本逻辑指令基本逻辑指令5.1.1 5.1.1 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LD/LDI/OUTLD/LDI/OUT 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如表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如表5-1所示。所示。符号、名符号、名称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2、 作作 元元 件件程序步程序步LDLD取取常开触点常开触点逻辑运算运算起始起始X X,Y Y,M M,T T,C C,S S1 1LDILDI取反取反常常闭触点触点逻辑运算运算起始起始X X,Y Y,M M,T T,C C,S S1 1OUTOUT输出出线圈圈驱动Y Y,M M,T T,C C,S SY Y、M M:1 1,特,特M M:2 2,T T:3 3,C C:3 35 5表表表表5-15-15-15-1 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表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表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表逻辑取及驱动线圈指令表1用法示例用法示例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3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5.1.25.1.2触点串、
3、并联指令触点串、并联指令AND/ANI/OR/ORIAND/ANI/OR/ORI 触点串、并联指令如表触点串、并联指令如表5-2所示。所示。符号、名符号、名称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作作 元元 件件程程 序序 步步ANDAND与与常开触点串常开触点串联连接接X X,Y Y,M M,S S,T T,C C1 1ANIANI与非与非常常闭触点串触点串联连接接X X,Y Y,M M,S S,T T,C C1 1OROR或或常开触点并常开触点并联连接接X X,Y Y,M M,S S,T T,C C1 1ORIORI或非或非常常闭触点并触点并联连接接X X,Y Y,M M,S S,T T,C
4、 C1 1表表表表5-25-25-25-2 触点串、并联指令表触点串、并联指令表触点串、并联指令表触点串、并联指令表1用法示例用法示例图图图图5-3 5-3 5-3 5-3 触点串、并联指令用法图触点串、并联指令用法图触点串、并联指令用法图触点串、并联指令用法图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3连续输出连续输出 如图如图5-4(a)所示,)所示,OUT M1指令之指令之后通过后通过X1的触点去驱动的触点去驱动Y4,称为连续输出,称为连续输出 图图图图5-4 5-4 5-4 5-4 连续输出电路连续输出电路连续输出电路连续输出电路5.1.35.1.3电路块连接指令电路块连接指令ORB/ANBORB/A
5、NB符号、名符号、名称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作作 元元 件件程序程序步步ORBORB电路路块或或串串联电路的并路的并联连接接无无1 1ANBANB电路路块与与并并联电路的串路的串联连接接无无1 1表表表表5-35-35-35-3 电路块连接指令表电路块连接指令表电路块连接指令表电路块连接指令表1用法示例用法示例 电路块连接指令的应用如图电路块连接指令的应用如图5-5和图和图5-6所示。所示。图图图图5-5 5-5 5-5 5-5 串联电路块并联串联电路块并联串联电路块并联串联电路块并联图图图图5-6 5-6 5-6 5-6 并联电路块串联并联电路块串联并联电路块串联并联电路块串联
6、 5.1.45.1.4多重输出电路指令多重输出电路指令MPS/MPD/MPPMPS/MPD/MPP 多重输出电路指令如表多重输出电路指令如表5-4所示。所示。符号、名称符号、名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作作 元元 件件程序程序步步MPSMPS进栈进栈无无1 1MRDMRD读栈读栈无无1 1MPPMPP出出栈出出栈无无1 1表表表表5-45-45-45-4多重输出指令表多重输出指令表多重输出指令表多重输出指令表1用法示例用法示例 多重输出电路指令的应用如图多重输出电路指令的应用如图5-7和图和图5-8所示。所示。图图图图5-7 5-7 5-7 5-7 简单简单简单简单1 1 1 1层栈
7、层栈层栈层栈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图图图图5-8 5-8 5-8 5-8 复杂复杂复杂复杂1 1 1 1层栈层栈层栈层栈5.1.55.1.5置位与复位指令置位与复位指令SET/RSTSET/RST 置位与复位指令如表置位与复位指令如表5-5所示。所示。符号、名符号、名称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作作 元元 件件程序步程序步SETSET置位置位令元件自保持令元件自保持ONONY Y,M M,S SY Y,M M:1 1S S,特,特M M:2 2RSTRST复位复位令元件自保持令元件自保持OFFOFF或清除数据或清除数据寄存器的内容寄存器的内容Y Y,M M,S S,C C,D D
8、V V,Z Z,积T TY Y,M M:1 1;S S,特,特M M,C C,积T T:2 2;D D,V V,Z Z,:,:3 3表表表表5-55-55-55-5 置位与复位指令表置位与复位指令表置位与复位指令表置位与复位指令表1指令用法示例指令用法示例 指令用法示例如图指令用法示例如图5-9所示。所示。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图图图图5-9 SET5-9 SET5-9 SET5-9 SET、RSTRSTRSTRST的使用的使用的使用的使用5.1.65.1.6脉冲输出指令脉冲输出指令PLS/PLFPLS/PLF 脉冲输出指令如表脉冲输出指令如表5-6所示。所示。1用法示例用法示例2使用注
9、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符号、名称符号、名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作作 元元 件件程序步程序步PLSPLS上升沿脉冲上升沿脉冲上升沿微分上升沿微分输出出Y Y,M M2 2PLFPLF下降沿脉冲下降沿脉冲下降沿微分下降沿微分输出出Y Y,M M2 25.1.7 5.1.7 脉冲式触点指令脉冲式触点指令LDP/LDF/ANP/ANF/ORP/ORFLDP/LDF/ANP/ANF/ORP/ORF 脉冲式触点指令如表脉冲式触点指令如表5-7所示。所示。1用法示例用法示例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符号、名称符号、名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作作 元元 件件程序程序步步LDPLDP取上升
10、沿取上升沿脉冲脉冲上升沿脉冲上升沿脉冲逻辑运算开始运算开始X X,Y Y,M M,S S,T T,C C2 2LDFLDF取下降沿取下降沿脉冲脉冲下降沿脉冲下降沿脉冲逻辑运算开始运算开始X X,Y Y,M M,S S,T T,C C2 2ANPANP与上升沿与上升沿脉冲脉冲上升沿脉冲串上升沿脉冲串联连接接X X,Y Y,M M,S S,T T,C C2 2ANFANF与下降沿与下降沿脉冲脉冲下降沿脉冲串下降沿脉冲串联连接接X X,Y Y,M M,S S,T T,C C2 2ORPORP或上升沿或上升沿脉冲脉冲上升沿脉冲并上升沿脉冲并联连接接X X,Y Y,M M,S S,T T,C C2 2O
11、RFORF或下降沿或下降沿脉冲脉冲下降沿脉冲并下降沿脉冲并联连接接X X,Y Y,M M,S S,T T,C C2 2表表表表5-75-75-75-7 脉冲式触点指令表脉冲式触点指令表脉冲式触点指令表脉冲式触点指令表5.1.85.1.8主控触点指令主控触点指令MC/MCRMC/MCR 主控触点指令如表主控触点指令如表5-8所示。所示。1用法示例用法示例2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 符号、名称符号、名称功能功能电路表示及操作元件路表示及操作元件程序步程序步MCMC主控主控主控主控电路路块起点起点3 3MCRMCR主控复位主控复位主控主控电路路块终点点2 2表表表表5-85-85-85-8 主控触点
12、指令表主控触点指令表主控触点指令表主控触点指令表5.1.95.1.9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INVINV 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如表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如表5-9所示。所示。符号、名符号、名称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作作 元元 件件程序程序步步INVINV取反取反逻辑运算运算结果取果取反反无无1 1表表表表5-95-95-95-9 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表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表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表逻辑运算结果取反指令表 5.1.10 5.1.10 空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空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 NOP/ENDNOP/END 空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如表空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如表5
13、10所示。所示。1空操作指令空操作指令NOP2程序结束指令程序结束指令END PLC按照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首先进按照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首先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进行程序处理,当处理到行输入处理,然后进行程序处理,当处理到END指令时,即进行输出处理。指令时,即进行输出处理。符号、名符号、名称称功能功能电 路路 表表 示示操操 作作 元元 件件程程 序序 步步NOPNOP空操空操作作无无动作作无无无无1 1ENDEND结束束输入入输出出处理,程序回理,程序回到第到第0 0步步无无1 1表表表表5-105-105-105-10 空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表空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表空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表空
14、操作和程序结束指令表 5.2 5.2 梯形图的基本规则梯形图的基本规则1线圈右边无触点线圈右边无触点图图图图5-15 5-15 5-15 5-15 线圈右边无触点的梯形图线圈右边无触点的梯形图线圈右边无触点的梯形图线圈右边无触点的梯形图2触点可串可并无限制触点可串可并无限制3线圈不能重复使用线圈不能重复使用4触点水平不垂直触点水平不垂直5触点多上并左触点多上并左6顺序不同结果不同顺序不同结果不同5.3 5.3 基本电路的编程基本电路的编程1电动机的起保停电路电动机的起保停电路(1)控制要求)控制要求 按下起动按钮按下起动按钮SB1,电动机起动运行,电动机起动运行,按下停止按钮按下停止按钮SB2
15、电动机停止运行。,电动机停止运行。(2)输入)输入/输出(输出(I/O)分配)分配 X0:SB1,X1:SB2(常开),(常开),Y0:电动机(接触器)。电动机(接触器)。(3)梯形图方案设计)梯形图方案设计图图图图5-20 5-20 5-20 5-20 电动机的起保停梯形图(停止优先)电动机的起保停梯形图(停止优先)电动机的起保停梯形图(停止优先)电动机的起保停梯形图(停止优先)若要改为起动优先,则梯形图如图若要改为起动优先,则梯形图如图5-21所示。所示。图图图图5-21 5-21 5-21 5-21 电动机的起保停梯形图(起动优先)电动机的起保停梯形图(起动优先)电动机的起保停梯形图(
16、起动优先)电动机的起保停梯形图(起动优先)2单台电动机的两地控制单台电动机的两地控制(1)控制要求)控制要求 按下地点按下地点1的起动按钮的起动按钮SB1或地点或地点2的的起动按钮起动按钮SB2均可起动电动机;按下地点均可起动电动机;按下地点1的停止按钮的停止按钮SB3或地点或地点2的停止按钮的停止按钮SB4均均可停止电动机运行。可停止电动机运行。(2)输入)输入/输出分配输出分配X0:SB1,X1:SB2,X2:SB3(常开),(常开),X3:SB4(常开),(常开),Y0:电动机(接触器):电动机(接触器)。(3)梯形图方案设计)梯形图方案设计图图图图5-22 5-22 5-22 5-22
17、 单台电动机的两地控制梯形图单台电动机的两地控制梯形图单台电动机的两地控制梯形图单台电动机的两地控制梯形图3两台电动机的顺序联动控制两台电动机的顺序联动控制(1)控制要求)控制要求 电动机电动机M1先起动(先起动(SB1),电动机),电动机M2才能起动(才能起动(SB2)。)。(2)输入)输入/输出分配输出分配X0:电动机:电动机M1起动(起动(SB1),),X1:电动机:电动机M2起动(起动(SB2),),X2:电动机:电动机M1停止停止(SB3),),X3:电动机:电动机M2停止(停止(SB4););Y0:电动机:电动机M1(接触器(接触器1),),Y1:电动机:电动机M2(接触器(接触器
18、2)。)。(3)梯形图方案设计)梯形图方案设计 图图图图5-23 5-23 5-23 5-23 两台电动机的顺序联动控制梯形图两台电动机的顺序联动控制梯形图两台电动机的顺序联动控制梯形图两台电动机的顺序联动控制梯形图4定时器的应用定时器的应用(1)得电延时合(如图)得电延时合(如图5-24所示)所示)说明:说明:说明:说明:X0 X0 X0 X0 得电得电得电得电2s2s2s2s后,后,后,后,Y0Y0Y0Y0动作。动作。动作。动作。图图图图5-24 5-24 5-24 5-24 得电延时合梯形图及时序图得电延时合梯形图及时序图得电延时合梯形图及时序图得电延时合梯形图及时序图(2)失电延时断(
19、如图)失电延时断(如图5-25所示)所示)图图图图5-25 5-25 5-25 5-25 失电延时断梯形图及时序图失电延时断梯形图及时序图失电延时断梯形图及时序图失电延时断梯形图及时序图(3)3台电动机顺序起动台电动机顺序起动 控制要求。电动机控制要求。电动机M1起动起动5s后电动机后电动机M2起动起动,电动机电动机M2起动起动5s后电动机后电动机M3起起动;按下停止按钮时,电动机无条件全部动;按下停止按钮时,电动机无条件全部停止运行。停止运行。输入输入/输出分配。输出分配。X1:起动按钮,:起动按钮,X0:停停止按钮,止按钮,Y1:电动机:电动机M1,Y2:电动机:电动机M2,Y3:电动机:
20、电动机M3。梯形图方案设计。梯形图方案设计。图图图图5-26 35-26 35-26 35-26 3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梯形图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梯形图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梯形图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梯形图5计数器计数器C的应用(如图的应用(如图5-27所示)所示)图图图图5-27 5-27 5-27 5-27 计数器计数器计数器计数器C C C C的应用梯形图及时序图的应用梯形图及时序图的应用梯形图及时序图的应用梯形图及时序图6振荡电路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特定的通断时序脉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特定的通断时序脉冲,它应用在脉冲信号源或闪光报警电路冲,它应用在脉冲信号源或闪光报警电路中。中。(1)定时器组成的振荡
21、电路一(如图)定时器组成的振荡电路一(如图5-28所示)所示)图图图图5-28 5-28 5-28 5-28 振荡电路一梯形图及输出波形图振荡电路一梯形图及输出波形图振荡电路一梯形图及输出波形图振荡电路一梯形图及输出波形图7振荡电路的应用振荡电路的应用8定时器的延时扩展定时器的延时扩展9两计数器接力计数两计数器接力计数10单触点的起动单触点的起动/停止控制停止控制5.4 5.4 梯形图程序设计的技巧梯形图程序设计的技巧5.4.1 5.4.1 转换法转换法 转换法就是将继电器电路图转换成与转换法就是将继电器电路图转换成与原有功能相同的原有功能相同的PLC内部的梯形图。内部的梯形图。1基本方法基本
22、方法 根据继电器电路图来设计根据继电器电路图来设计PLC的梯形的梯形图时,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一一对应关系,图时,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控制功能的对应、逻辑功能的对应以及即控制功能的对应、逻辑功能的对应以及继电器硬件元件和继电器硬件元件和PLC软件元件的对应。软件元件的对应。2转换设计的步骤转换设计的步骤(1)了解和熟悉被控设备的工艺过程)了解和熟悉被控设备的工艺过程和机械的动作情况,根据继电器电路图和机械的动作情况,根据继电器电路图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这样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这样才能在设计和调试系统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设计和调试系统时心中有数。(2)确定)确定PL
23、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画出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的外部接线图。(3)确定)确定PLC梯形图中的辅助继电器梯形图中的辅助继电器(M)和定时器()和定时器(T)的元件号。)的元件号。(4)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画出)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画出PLC的梯的梯形图。形图。(5)根据被控设备的工艺过程和机械)根据被控设备的工艺过程和机械的动作情况以及梯形图编程的基本规则,的动作情况以及梯形图编程的基本规则,优化梯形图,使梯形图既符合控制要求,优化梯形图,使梯形图既符合控制要求,又具有合理性、条理性和可靠性。又具有合理性、条理性和可靠性。(6)根据梯形图写出其对应的指令表)根据梯形图写出其对
24、应的指令表程序。程序。3转换法的应用转换法的应用 例例1 图图5-35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继电器电路图,试将该继电器电路控制的继电器电路图,试将该继电器电路图转换为功能相同的图转换为功能相同的PLC的外部接线图和的外部接线图和梯形图。梯形图。图图图图5-35 5-35 5-35 5-35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继电器电路图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继电器电路图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继电器电路图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继电器电路图解:(解:(1)分析动作原理)分析动作原理 (2)确定输入)确定输入/输出信号输出信号 (3)画出)画出PLC的外部接线图的外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解 触摸屏 PLC 变频器 综合 应用 工程 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