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doc
《完整版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三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阅读加油站(1)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命题:陈从劲 审核:董军留两个柿子看树 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 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 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 摘下来。 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 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 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 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 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 来
2、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 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 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 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 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 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 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 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 要节省。” 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
3、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 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 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 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 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 亲却说, “别摘了,留着吧。 ”我说: “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 ”母亲说:“留两 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
4、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1.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小时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后来回家摘柿子时母亲却要留两个柿子看树。 (意近即 可)2. 试分析第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小时候的家境和母亲的勤劳节俭,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 (“交代小时候的家境和 母亲的勤劳节俭” ,1分;“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 ,1 分。意近即可)3. 体会第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 交待时令,写出了深秋的萧索孤寂,表达了母亲因子女长期离开家乡后的孤独寂寞之感。 (“交待时令,写出了深秋的萧索孤寂” ,1 分;“表达了母亲因子女长期离开家乡后的孤独 寂寞之感” ,1 分。意近即可)4. 文中多
5、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摘干净,一方面强调了家境的拮据和母亲的节俭;另一方面起铺 垫作用,与后文母亲要留两个柿子看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题。 (“强调了家境的 拮据和母亲的节俭” ,1 分;“起铺垫作用,与后文母亲要留两个柿子看树形成鲜明对比”,l分;“突出小说的主题” ,1 分。意近即可)5. 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 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母亲老了,孩子们又经常不在家,孤独寂寞,也需要子女的陪伴。 (答出大致相同的意思 即可。)初三语文阅读加油站(3)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命题:陈从劲 审核:董军 借你一个
6、微笑 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 得了 58分。 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 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 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 ?”他有些失望,但还是 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
7、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 !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 一句话。 “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 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 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 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 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 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 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
8、制止住了大 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 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我都没提为 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 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 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
9、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 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一一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 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 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一一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 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
10、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 “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 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 他的笑容很好看。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 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雁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 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 李俊大声地在 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 !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1. 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
11、深层含义。“借你一个微笑” ,就是作为老师的“我” ,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让李俊能够逐步学会微 笑,向“我”微笑,以便培养他的自信心,使他的性格由内向忧郁变得乐观开朗,由自卑 变得自信,进而培育他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 意思对即可。 )2. 第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 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 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 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 不 超过 80 字 )老师向我借微笑 ?微笑也能借吗 ?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平时愁眉苦脸的样子,要我笑?是老师不愿意为
12、我这差生补课而找借口?还是不过,只要老师愿意为我补习物理,那我就笑笑吧。 (心理内容符合情境的给 2分;语言通畅给 2分。 )3. 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 哪几件事 ?请概括作答。做了两件事: 课堂上“我”想方设法让李俊开口说话; (答“课堂上我有意让李 俊朗读例题和复述题目要求”也算对):“我” “别有用心”地递题目纸条给李俊,“迫使”他和同学进行讨论。 ( 答“我特意递题目纸条给李俊,促使他和同学讨论完成”也算 对。 ) ( 每答对一点给 1 分,答“课堂上,我向注视着我的李俊微笑”也给 1 分。语言不 够简洁的酌情扣分。 )4. 作者
13、在第自然段写道: “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 “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 ,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简要作答。不矛盾“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是指“我”为他弥补了性格上的缺陷。“我终于没给他补课”是指“我”没有给他补物理知识的课。(答出“不矛盾”给 1分;能说出两点各给 1 分。)5. 在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 “是他 (李俊 )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请简要说说李 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李俊因为父亲的瘫痪面临生活的困境而休学,但他凭着“我”帮助他树立起来的自信和 乐观,勇敢坚强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对人生充满希望。这让我领悟
14、到,一个人只要有 了自信和乐观,就能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就能经受住人生的任何考验。( 答对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初三语文阅读加油站(4)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命题:陈从劲 审核:董军那些卑微的母亲 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 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 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 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 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
15、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 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 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 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 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 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 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 红色的,被水泡
16、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 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 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 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 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 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 旁一个
17、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 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 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 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 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 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 下饭的咸菜。 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 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 身份卑微,为了
18、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 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1. 概括文章第的主要内空。(不超过30字) 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2. 文章第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 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 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3.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4.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1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
19、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1) “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 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 角度品析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 动。5. 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 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 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初三语文阅读加油站(4)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命题:陈从劲 审核:董军棉花糖周
20、波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回来了? ”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 快。“丫头,又看我喝水? ”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 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 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
21、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 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 在追赶鸭群。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 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你不要命了? ”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 本不是棉花糖的味。”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 了
22、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 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出来! ”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不出来我要砸缸了! ”父亲嗓门特别大。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 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
23、竹棍子走到我跟前, 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 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 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 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父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初三 语文 阅读 理解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