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
《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中文毕业设计.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天 津 师 范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学 院:初等教育学院学生姓名:王霞学 号:07514027专 业:小学教育(中文)年 级:07级完成日期:2010年12月指导教师:付新营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摘要: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学习专题是“生活的启示”,意在引导学生读懂生活之书,实现自我教育。本文通过钓鱼这一小事阐述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告诉我们在是非面前,应如何抉择。其中渗透着道德教育,正是学生体验情感,增强感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教材。本设计基于对学生的实际调查和对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进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及情境教学法,
2、密切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从而激起内心的情感体验,升华道德认识,实现自我教育。关键词:道德教育;合作探究;朗读The Revelation of Fishing, Graduation ProjectAbstract: The revelation of fishing is the PEP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ninth volume begins with the third team to make. The group learning theme is “life revelation”, and is intended to guide
3、students to read the book of life, realize self-education. Through the fishing stories, the text expounds the profound life truth, tells us how to choose in the wrong before. This text permeates with moral education, it is good material to students to experience emotions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o
4、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primary five students with the actual content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s, then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design uses a cooperate-explore model of teaching and circumstance teaching methods, intended to
5、 clos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xts, in order to inspire students inner emotional experience, sublimation of moral knowledge, achieving the teaching goals of self-education.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cooperate-explore; reading aloud 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1(一)本课在整组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1(二)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容分析1(三)教学重
6、点与难点分析2(四)课时要求2二、学生分析3(一)学生基本特征3(二)学生初始状态分析9(三)学生在本课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11三、教学目标12四、教学策略12(一)整体思路12(二)教学内容的组织12(三)采用的教学方法14五、教学环境15六、教学准备15七、教学流程15八、板书设计22九、教学评价方案23(一)诊断性评价23(二)形成性评价23(三)总结性评价24十、评价24(一)自我评价24(二)教师评价25(三)学生评价26十一、反思26(一)对本次教学设计及实践的反思26(二)对本次教学设计的修改27参考文献28附录一、教学实录29附录二、调查问卷49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本
7、课在整组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学习专题是“生活的启示”,所选的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读懂文章,更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自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钓鱼的启示说明了“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告诫我们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使我们领悟到生活中获得成功的途径也是这样,不止一条,要有顽强的意志、积极的生活态度;落花生则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状物散文珍珠鸟,以细腻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
8、感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这四篇文章结构相似,文章中都含有明确点明中心的句子,均是从一件事中感悟启示。钓鱼的启示作为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读课文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本组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文章的脉络,同时通过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深刻含义,进而延伸到生活,实现自我教育,得到启迪。本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是整合在一起的,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说话和习作的思路。这一思路围绕本组学习专题展开,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生活之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也是本组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
9、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议,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与素养,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铺垫。此外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钓鱼的启示一文渗透着道德教育,告诉我们在是与非面前,应如何抉择。本文正是学生体验情感,增强感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教材。文章中所描述的遵守道德、诚实守纪、不为利益所诱惑等道德品质正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二)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容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课文回忆了作者11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在没到捕捞鲈鱼的时间下,“我
10、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父亲坚决地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遵守道德规范,而从当年的小事中“我”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细腻,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文章。课文分为两部分,一是钓鱼到放鱼的叙事部分(1-9自然段),一是作者获得的启示部分(10-11自然段)。课文先写事,再写由事得到的启示,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课文在叙事过程中详细地写出了大鲈鱼的诱人之处,同时细腻地刻画出“我”和父亲由钓鱼到放鱼时的情感变化。文章的重点在于理解作者从中感悟到的启示。由于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启示段,在教学时我从叙事
11、部分着手,抓住课文的主线父亲与“我”的情感变化,通过分析关键词句,解读“我”从得意到急切到难过到不舍的情感变化,体会父亲从小对我严格的教育,从而体会遵守道德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在生活中学会辨别是非、拒绝诱惑,做一个诚信、讲道德的人;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会抓关键词句体会句子含义,为学习本组的后几篇课文做铺垫。(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句子的内涵,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12、法;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以便于在日后能熟练应用于语文学习中。在学习本课时,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活动,理解课文内容,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抓重点词句,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从11岁的钓鱼一事讲到34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小学生虽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讲述的深刻的道德哲理仅凭想象难
13、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道德实践说起来易而做起来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四)课时要求本课预计用2课时完成二、学生分析(一)学生基本特征本次教学设计在天津市南开区五马路小学五年级一班进行。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图所示:学生基本情况(五年级一班 共38人)年龄情况性别情况民族情况学生家长情况10岁5人(13.2%)男生24人(63.2%)汉族35人(92.1%)本班学生只有1人为单亲家庭,其余均为双亲。家长素质普遍都高,有很好的工作单位。(家长共71人,仅有4人为无业)11岁30人(78.9%)女生1
14、4人(36.8%)其他3 人(7.9%)12岁3 人(7.9% )注:男生人数将近为女生的2倍,比例明显大于女生。注:回族1人,满族1人,朝鲜族1人。注:生源情况:本班学生大部分均为本地生,无外来务工子女。1.学生的心理特征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学习地不断适应,这一学段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刚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0-12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译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该阶段的学生已经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在学习中,促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开始从以
15、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这种过渡,是发展智力和思维过程中的关键时期。(1)认知的发展以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经过长期的研究,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第297298页.:认知发展四阶段具体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是儿童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示,逐渐形成了客体永恒性,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前运算阶段(2-7岁)处于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静止性等特征,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在语言方面,此阶段儿童已
16、经掌握口头语言,头脑中有了事物的表象。他们能进行初级的抽象,能理解和使用从具体经验中习得的概念以及其间的关系。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即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该阶段的儿童已经能进行逻辑思维,其思维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和动态性。在语言方面,仍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来获得和使用概念。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在此阶段认知趋于成熟的儿童逐渐摆脱对具体实际经验的依赖,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此阶段儿童已完全具备以下思维能力:(1)假设-演绎思维;(2)抽象思维,即运用符号进行思维;(3)系统思维。由以上
17、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语言等的发展是由低一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过渡,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过渡阶段,下面从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等方面加以阐述。在注意能力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长时间地坚持一项活动,在认知活动中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小学高年级儿童注意能力已发展成熟,不仅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而且认知活动中的有意注意已逐步取代无意注意,并占主导地位。此外,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以达到40分钟的高效教学。记忆
18、能力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记忆表现为: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化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并占主导地位;具体形象记忆发展为抽象记忆,并逐渐占居优势。五年级学生知识经验日益丰富,言语、思维日益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已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巧,记忆能力提高,从而学习效率更高。因此在教学时,下课前要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并做小结,在理解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而上课前要学生谈对上节课的收获,及时复习及时强化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思维能力方面,五年级学生认知活动的逻辑性不断增强,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活动逐步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开始运用概念来进行
19、判断推理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第153页.。五年级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能够独立地完成阅读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在课下完成,课堂上教学重点在于阅读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任务,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想象能力方面,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几节语文课的观摩,我发现教师在教学时都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作者,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来进行换位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则积极发言,展开想象,大胆
20、幻想,有些答案甚至连老师都想不到。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氛围更加融洽。(2)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在整个心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浓郁,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更加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能够做到以具体的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而本册教材也恰恰注重对学生各种思想感情的熏陶,除第三组的说明文和第五组的综合性学习之外,其余各单元均渗透着各种情感教育,如第五组的道德教育,第六组的亲情教育,第七组的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联系
21、生活实际也进行着情感体验,实现自我教育。在意志方面,学习是具有一定目的和要求的复杂活动,其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付出意志努力。五年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均有一定的发展。通过观察发现,本班学生自觉性较强,上新课前学生能自觉完成预习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不会出现因为纪律问题而中断讲课,学生们注意力相当集中。本班也存在个别学生不完成作业情况,且屡教不改。当然,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如语文早自习要求7:35准时进班,学生们都能按时进班,没有迟到现象;中午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语文课代表组织默写字词,班内十分安静。此外学生的独立能力逐渐增强,本班板报的设计、绘画等
22、工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我们还组织了一次辩论会,教师只是做指导工作,收集检索资料也均由学生独立完成。(3)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高年级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发展了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2,第255页。例如在管理班级时,若有学生犯错误,张老师会让学生写反思,自行认识错误,明确今后学习
23、方向。在人际交往方面,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此时更看重的是同伴间的交往。在课间或是体育课可以看到学生们与同伴在一起游戏、活动。而他们的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不分是非。此外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关心学习成绩,而且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学习动力更强。(4)品德的发展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交往的扩大,学生品德和习惯也在不断地形成。小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遵守道德要求、行为规范中形成的,并在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的。例如学生在校园内能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做有损班级荣誉的事,自觉维护班级卫生,不乱扔纸屑等等。小学生已逐步形成一定的道理观念,开始有独立的见解,能自觉地运用道德标准来评价和调节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 中文 毕业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