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结题报告.doc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结题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愈显重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且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既情绪激昂
2、又头脑冷静,最终获取新知识。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教高的家长期望,要求学校以高质量的教育来回报。因此确立此课题符合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要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一)概念界定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设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联系、分析、比较的方法,捕捉每个机会,提出发
3、人深思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想象、探讨,发展学生积极思考。它与问题不同,问题指的是个人不能理解的事物与确定的客观世界的矛盾。问题与情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联系。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问题。没有了问题,学生也就不会产生心理困境。因此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即对未知事物的需要。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察觉到问题),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二)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的实施,能使学习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 2、通过课题
4、的实施,能充分发挥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通过课题的实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以国内外“创设问题情境”的成功实践为借鉴,明确“创设问题情境”在我校科学课堂教学中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2、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原理方法为依据,力求使“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科学性。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科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
5、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二)创设的问题情境,体现层次性,满足每位学生。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
6、效益。(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探究性,发展学生思维。 体验科学的应用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创设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又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关但要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出了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地自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7、 (四)创设的问题情境,实现创造性,体验“再发现”。 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张教授的话非常有哲理,学生只有亲手“做科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要利于学生独立探究,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最后还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8、大吴小学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1、课例分析法教师精心设计备课、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观察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3、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4、文献法搜集成功、失败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在对比中学习其成功的经验,查阅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书籍,为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撑。 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评价: 1、评价的原则要遵循民主性、开放性、激励性、启发性、总结性等原则。 2、评价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考察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 3、
9、评价的方式要从题型、时间、空间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全面的、发展的评价。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指导意见2008年9月10月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008年11月 2009年3月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2008年11月2009年4月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2008年11月2009年4月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解说小学卷2009年4月7月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10月)1、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指导意见每周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完成不少于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课堂教学 问题 情境 创设 研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