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docx
《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一、总体分析三年是山东新课改以来的最近的三年, 山东自主招生,研究高考题尤为重要。近三年山东卷的题型仍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类,没有新突破。其中,历史学科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主题式材料解析问答题。由于历史学科在学生学业学分中所占比重低于政治 (因为历史三本必修, 而政治四本必修),山东文综卷总分值又由 300 分调整为 240 分,因此在今年山东文综卷中,历史试题总分仅占 78 分;又因为第卷增加了一道选做题,因此选择题题量减少,为 8 小题,分值降低为 32 分占 41%,而非选择题题量及分值比例相应增加 46 分,占 59%二、文综试题(政史地结合的29 题)突出区
2、域历史,显示齐鲁特色近年来,高考命题适度渗透地方文化, 是分省明题的特色之一, 上海、北京、天津等省都做了成功尝试。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是 5000 年中华文明史的典型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命题资源。高考山东文综试题 的一大特色是“浓浓的山东味,深深的山东情”,第 29 题以山东问题切入,纵贯山东古今。该题先以材料的形式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回顾了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 接着呈现了近代山东兴办教育的情况, 以及教育对近代山东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最后以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对外贸易逐年迅速增长的史实,论证了中央“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正确性。高考文综试卷明显加强了文综三科之间学科知
3、识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非选择题中第 29 题,通过 1840 年中国被迫开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主动开放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把史、地、政三课知识巧妙地穿插于一道题中进行考查,尽可能多地考察了三科基本知识,更加注重从总体上考察史、地、政三科知识,并且将现代化史观渗透其中。这种命题特点在选择题23 25 题中也得到了体现。高考题文综 29 题考的是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 4
4、 分)(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 3 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山东属于坏渤海地区,山东出的题是必修一的重点近代的民主革命,各阶层的探索,紧扣课标, 难易适中。主观题近代列强对山东的侵略和中国反抗列强的斗争,都考查了山东史,也较好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这一命题,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引导挖掘课程资源, 推动选修课程的开设, 增加题目的鲜活性大有益处,有利于展现鲁派试题的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知我家乡,爱我中华 ”的情怀。三、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三年高考不仅关注山东省情,也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关注社会热点
5、与前沿。例如山东高考题,在亚洲中日关系是热点, 但中日关系比较敏感, 于是试卷从欧盟的角度映射中日关系,旁敲侧击的深层次的涉及。为此选二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内容涉及了二战后西欧地区和平发展。27 题选取了热的不能再热的“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问题,以“社会保障制度”引领,罗斯福新政为切入点,难度不大,以识图读材料的方式,用开放性的问题突现了研究性自主学习, 符合新课改理念。 但是考查和谐社会这一宽泛的题目,仅仅涉及到新政这个单一的知识点,考查范围较窄。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历史试题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功能,整个卷面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抗日战争爆发 70 周年的特殊年份,为
6、此,试卷设计了第 12 小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兼顾了知识与素质、历史与时代的衔接,反映和折射社会现实热点,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体现新课改精神与理念。例如:例如第 27 题、第 35 题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关注现实、 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容, 突显了历史学科鉴史识今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特征。的山东高考题:如历史学科主观题通过耳熟能详 “三字经 ”等资料,考察了对儒家价值观的判断、西方人文主义的认识以及对西学的态度等问题。 考查内容紧密结合了百家讲坛热播的钱文忠解读 “三字经 ”,反映了当前的 “国学热 ”、中国传统文化热,引导人们对中国传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三年 考试 历史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