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十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doc
《山西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十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十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部文献,版权追溯内部文献,版权追溯内部文献,版权追溯考点十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复习任务】1.把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内涵。2.熟记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3.把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措施。【备考方略】一、知识储藏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方、比拟、夸张、对比、设问、借代、对偶、排比、反问、双关、反复、互文、叠字等。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1.比方: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性、使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如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
2、先用设问,后用比方,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以江水写愁,形象地写出作者绵长期远的愁思。比方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涉及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生动有趣、具体化,启发联想,丰富思想感情。比拟与比方不同:(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方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2)比方中喻体(作比的事物)一般要浮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浮现的。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体现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感情。3.夸张: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性
3、借助于想象,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张或缩小的描写,以引人注目,烘托氛围,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合理的夸张看似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发深刻。5.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
4、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考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开头一句,以问引起。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替代。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替代抽象,用特性替代人。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性,引起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洁、含蓄。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吴钩”,古代吴地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替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7.对
5、偶: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仪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体相等、构造相似或相似、意义有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体现的意思更加充足,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从构造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规定上下句字数相等,构造相似,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反复用字。律诗中的第二联(三、四句)和第三联(五、六句)都必须是对偶句。这两例完全符合严对的规定,形式整洁,韵律和谐,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从上下句在乎义上的联系看,对偶基本上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上下句的意思相似相近或相补相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6、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对偶,意思互相补充,描绘了从室内向外观测到的草堂景色。反对,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有关相连(有承办、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前者由假设关系相连,后者是承办关系。8.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构造相似或相似、语调一致的几种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木兰诗中的四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体现拟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调,体现强烈感情。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鉴赏 诗歌 修辞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