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爆破理论PPT.ppt
《岩土爆破理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爆破理论PPT.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岩土爆破理论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1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2岩石中的爆炸气体3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42爆破漏斗理论5装药量计算原理6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73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1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2岩石中的爆炸气体3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441.1 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阶段 爆破理论作为一个学科,划分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时间上是很难划分清楚的,但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又必然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早期发展阶段早期发展阶段、爆破理论的确立阶段爆破理论的确立阶段、爆破爆破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1.2 爆破理论研究的内容 在岩石爆破理论的确立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岩石是在何种力作用下破碎的?破碎的规律以及影响
2、因素是什么或称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为何?随着人们对爆破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对爆破理论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也相应扩大。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1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2岩石中的爆炸气体3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47 在介质中传播的扰动称为波波。由于任何有界或无界介质的质点是相互联系着的,其中任何一处的质点受到外界作用而产生变形和扰动时,就要向其他部分传播,这种在应力状态下介质质点的运动或扰动的传播称为应力波应力波。炸药在岩石和其他固体介质中爆炸所激起的应力扰动(或应变扰动)的传播称为爆炸应力波爆炸应力波。2.1 应力波分类2.1.1 按传播途径分类纵波(a)和横波(b)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示意图 固体、液体、气体介质均
3、能传播纵波。但是,只有固体介质才能传播横波。2.1.2 按波阵面形状分类 球状药包激发的是球面波球面波;柱状药包沿全长同时起爆时激发的是柱面波柱面波;平面药包激发的是平面波平面波。2.1.3 按传播介质变形性质不同分类 炸药爆炸后,在岩石中传播的主要是弹性波。塑性波和冲击波只能在爆源处才能观察到,而且不是所有岩石都能产生这样的波。2.2 冲击荷载的特征及爆炸冲击波参数2.2.1 冲击荷载的特征冲击荷载作用下所产生力的大小、作用的持续时间和力的分布状态等,主要取决于加载体和受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承载物体受载的某一部分的应力应变状态可以单独地存在,并于其他部分发生的应力或应变无关
4、2.2 冲击荷载的特征及爆炸冲击波参数2.2.1 冲击荷载的特征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承载体的反应是动态的。冲击荷载使物体发生运动,物体出现的各种现象均呈运动状态。2.2.2 爆炸冲击波参数冲击波的三个基本方程式如下:式中 E1,E2介质扰动前后的内能;p0,p介质扰动前后的压力;V0,V介质扰动前后的体积。2.2.3 冲击波压力的衰减 岩石中冲击波峰值压力衰减与炸药类型、药包形状和岩石特性有关,数学表达式为:式中 p岩石中冲击波峰值压力;P2炸药爆炸后岩石界面上的初始冲 击波压力;比距离 压力衰减系数,=13。2.3 爆炸应力波的传播2.3.1 冲击波,应力波和地震波tr应力增至峰值的上升时
5、间;tf由峰值应力降至零时的下降时间;r0装药半径爆炸应力波及其作用范围:2.3.2 爆炸应力波的传播 在无限介质的三维传播情况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为:式中 E介质的弹性模量,kPa;介质的泊松比;G介质的剪切模量,kPa。2.3.3 应力波的反射 当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波改变方向,但不透过界面,仍在入射介质中传播的现象称为反射反射。当波从一个介质穿过界面进入另一介质,入射线由于波速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称为透射透射。p 应力波在自由面上的反射 应力波传播到自由面时均要发生反射,无论是纵波,还是横波经过自由面反射后都要再度生成反射纵波和反射横波。当应力波到达自由面时,将全部发生反射。
6、p 应力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P波由介质入射到介质中的示意图 假设入射波为纵波(P)时,一般要激发四种波,即反射纵波反射纵波Pr,反射横波反射横波Sr,透射纵透射纵波波Pt和透射横波透射横波St。p 应力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式中 r,t,i 分别代表入射应力,反射应力和透射波应力;1,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介质的密度;CP1,CP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介质的纵波传播速度。p 应力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p 应力波在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应力波反射类型图2.4 岩石中的动应力场 在爆炸应力波作用的大部分范围内,它是以压缩应力波的方式传播的,其引起的岩石应力状态可以近似
7、地采用弹性理论来研究和解析。近代动应力的分析方法,就是按应力波的传播、衰减、反射和透射等一系列规律,计算应力场中各点在不同时刻的应力分布情况,以求得任何时刻的应力场及任意小单元体的应力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波到达A点的应力分析1入射纵波;2反射纵波;3反射横波 当爆炸应力波从爆源向自由面倾斜入射时,设自由面方向为横轴,最小抵抗线方向为竖轴,O点为爆源,岩体中任一点A的应力状态的分析如左图所示。如果爆源附近有自由面时,自由面对应力极大值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在自由面附近所产生的压缩主应力极大值比无自由面时所产生的要大。当达到最大值时r1和r2的作用方向 右图表示了入射波倾斜入射时,反射纵
8、波(Pr)和反射横波(St)分别产生的主应力。包括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在反射纵波和反射横波波阵面上的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1拉应力;2压应力;3剪应力岩石爆破理论的发展1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2岩石中的爆炸气体3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429 如果药包靠近自由面,孔壁岩石被高压冲击波压缩和粉碎,炮孔容积被扩大,被密封在炮孔中的爆炸气体以准静态压力作用在孔壁上。其力学分析方法是:首先由岩石的应力、应变、位移关系导出爆破微分方程式;再用普通塑性力学方法求解在岩石中各点的主应力1和2的作用方向。主应力1和2的作用方向 根据右图所示的主应力作用方向,可以推断在爆轰气体静压的作用下,岩体中产生破坏的裂隙方向。岩
9、石爆破理论的发展1岩石中的爆炸应力波2岩石中的爆炸气体3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432 岩石是在冲击波冲击波和爆炸气体膨胀压力爆炸气体膨胀压力综合作用下破碎的。爆炸冲击波(应力波)使岩石产生裂隙,并将原始损伤裂隙进一步扩展;随后爆炸气体使这些裂隙贯通、扩大形成岩块,脱离母岩。此外,爆炸冲击波对高阻抗的致密、坚硬岩石作用更大,而爆炸气体膨胀压力对低阻抗的软弱岩石的破碎效果更佳。4.1 炸药在岩石中爆破作用的范围4.1.1 炸药的内部作用 假设岩石为均匀介质,当炸药置于无限均质岩石中爆炸时,在岩石中将形成以炸药为中心的由近及远的不同破坏区域,分别称为粉碎粉碎区区、裂隙区裂隙区及弹性震动区弹性震动区。p
10、粉碎区爆破内部作用示意图1装药空腔;2粉碎区;3裂隙区;4震动区 粉碎区粉碎区处于坚固岩石的约束条件下,而大多数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都很大,冲击波的大部分能量已消耗于岩石的塑性变形、粉碎和加热等方面,致使其波阵面的压力很快就下降到不足以粉碎岩石。p 裂隙区 当冲击波通过粉碎区以后,继续向外层岩石中传播。随着冲击波传播范围的扩大,岩石单位面积的能流密度降低,冲击波衰减为压缩应力波。其强度已低于岩石的动抗压强度,不能直接压碎岩石。但是,它可使粉碎区外层的岩石遭到强烈的径向压缩,使岩石的质点产生径向位移,因而导致外围岩石中产生径向扩张和切向拉伸应变。p 裂隙区 径向压缩引起的切向拉伸 假定在岩石层的单
11、元体上有两点A和B,它们的距离最初为Xmm,受到径向压缩后推移到C和D,它们彼此的距离变为X+dXmm。这样就产生了切向拉伸应变dX/X。p 裂隙区 径向裂隙和环向裂隙的形成原理 当切向拉伸应变超过了岩石的动抗拉强度时,在外围的岩石层中就会产生径向裂隙径向裂隙;当径向拉伸应力小超过岩石的动抗拉强度时,在岩石中便会出现环向裂隙环向裂隙。p 弹性振动区 裂隙区以外的岩体中,由于应力波引起的应力状态和爆轰气体压力建立起的准静应力场均不足以使岩石破坏,只能引起岩石质点作弹性振动,直到弹性振动波的能量被岩石完全吸收为止,这个区域叫弹性振动区弹性振动区。4.1.2 炸药的外部作用 当集中药包埋置在靠近地表
12、的岩石中时,药包爆破后除产生内部的破坏作用以外,还会在地表产生破坏作用,即外部作用外部作用。根据应力波反射原理,当药包爆炸以后,压缩应力波到达自由面时,便从自由面反射回来,变为拉伸应力波,这种反射拉伸波可以引起岩石“片落”和引起径向裂隙的扩展。p 反射拉伸波引起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片落反射拉应力波破坏过程示意图a入射压力波波前;b反射拉应力波波前p 反射拉伸波引起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片落霍普金森效应的破碎机理(a)应力波合成的过程;(b)岩石表面片落过程p 反射拉伸波引起径向裂隙的延伸反射拉伸波对径向裂隙的影响 从自由面反射回岩体中的拉伸波,即使它的强度不足以产生“片落”,但是反射拉伸波同径向裂隙梢处
13、的应力场互相叠加,可使径向裂隙大大地向前延伸。4.2 炸药在岩石中的爆破破坏过程爆破过程的三阶段(a)径向压缩阶段;(b)冲击波反射阶段;(c)爆炸气体膨胀阶段4.3 岩石中爆破作用的5种破坏模式 岩石中爆破作用5种破坏模式:炮孔周围岩石的压碎作用;径向裂隙作用;卸载引起的岩石内部环状裂隙作用;反 射 拉 伸 引 起 的“片 落”和 引 起 径 向 裂 隙 的延伸;爆炸气体扩展应变波所产生的裂隙。爆破漏斗理论5装药量计算原理6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7465.1 集中药包的爆破漏斗5.1.1 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爆破漏斗示意图AB自由面(临空面);W最小抵抗线;r爆破漏斗半径;R爆破作用半径;D爆破漏
14、斗深度;h爆破漏斗可见深度;爆破漏斗张开角 5.1.2 爆破漏斗的基本形式 爆破作用指数爆破作用指数(n)是指爆破漏斗半径r和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即 n=r/W 根据爆破作用指数n值的不同,将爆破漏斗分为标准抛掷爆破漏斗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加强抛掷爆破漏斗加强抛掷爆破漏斗、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和松动爆破漏斗松动爆破漏斗四种基本形式。p 标准抛掷爆破漏斗 漏斗半径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与最小抵抗线W相等相等。在确定不同种类岩石的单位炸药消耗量时,或者确定和比较不同炸药的爆炸性能时,往往用标准爆破漏斗容积作为计算的依据。爆破作用指数n=1.0漏斗张开角=90p 加强抛掷爆破漏斗爆破作用指
15、数n 1.0漏斗张开角90 漏斗半径漏斗半径r大于大于最小抵抗线最小抵抗线W。当n3时,爆破漏斗的有效破坏范围并不随n值的增大而明显增大。所以,爆破工程中加强抛掷爆破作用指数为1nn 0.75漏斗张开角90 漏斗半径漏斗半径r小于小于最小抵抗线最小抵抗线W。它是井巷掘进常用的爆破漏斗形式。p 松动爆破漏斗爆破作用指数n 0.75 药包爆破后只使岩石破裂,几乎没有抛掷作用,从外表看,不形成可见的爆破漏斗。爆破时所产生的振动较小,碎石飞散距离也较小。常用于井下和露天的矿石回采作业。5.2 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利文斯顿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以能量平衡以能量平衡为准准则的爆破漏
16、斗理论。他根据大量的漏斗试验,用V/Q-曲线作为变量,科学地确定了爆破漏斗的几何形态。60年代经过进一步的补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爆破理论实用爆破理用爆破理论。5.2.1 基本观点以各类岩石的爆破漏斗试验为基础,阐明了炸药能量分配给周围岩石和空气的方式。炸药爆炸后传递给岩石的能量和传递速度,与炸药性能和岩石的特性有关。从能量观点出发,阐明了岩石变形系数E的物理意义。5.2.2 对岩石破坏的分类 根据一定药包在地表下不同深度爆炸时产生的爆破效果,利文斯顿将爆破范围划分为四带:弹性变形带;冲击破裂带;破碎带;空爆带。p 临界深度(Le)当药包埋在地表以下足够深时,炸药的能量消失在岩石中,在地表观察不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爆破 理论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