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历史文化介绍.ppt
《常州历史文化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历史文化介绍.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州历史概况常州历史概况 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代置县。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常州历史文化遗产常州历史文化遗产淹城淹城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心城区湖塘镇大坝行政村,占地一千亩,考古确认为春秋时期所筑。淹城古称“奄”国,建于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余年的历史,学界较权威的说法为古奄国是由山东曲
2、阜一支殷商后裔来此建立,后水源充分,地方县志改为“淹”。淹城是我国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遗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从里向外,它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筑城形制在中国的城市建筑史上,可谓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因为当时的城,大多为一城一河,少数是两城一河或两城两河,而三城三河,在国内仅此一家。子城,呈方形,周长500米;内城,呈方形,周长1500米;外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2500米。另外,淹城外城河的外侧还有一道外城廓,周长3500米。淹城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淹淹 城城 1935年,我国考古学者首次对淹城进行了实地调查,
3、确认淹城为一处古代居民活动遗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内河出土了3条独木舟和一批青铜器、陶器,这批成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遗址独特的文化面貌和内涵,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轰动。这之后,对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断。淹城遗址的考古淹城遗址的考古 1958年出土的一条独木舟,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舟舱中间宽,全长11米、舱上口宽09米、深0.45米,系用整段楠木挖空制成。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壁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经碳14测定,这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属西周时期遗物。是我国目前发现
4、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号称“天下第一舟”。现陈列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另外两条敞尾形独木舟,均是1965年内城河出土的。舟尖头敞尾,尖头微上翘,舟尾敞开宽而平,属于尖头方尾独木舟一类。其中一条长4.22米、舱上口 宽0.32米、深0.45米,尾舱宽0.69米。系用楠木制成。舟舱两边上端各有一排孔眼,右边5个,左边6个,孔径2厘米,孔口十分光滑,是人加工所为。舟外壁光滑,内壁有比较均匀的斧凿痕迹。现 陈列于南京博物院。曾出国到日本、西欧巡回展出。另一条长7.45米、舱上口宽0.69米、深0.36米,舟舱两边上端各有一排孔眼。整个舟身腐蚀较为严重,现经过专家修复加固保护。今陈列于淹城博物馆。淹城独
5、木舟淹城独木舟开天辟地第一舟开天辟地第一舟独独 木木 舟舟淹城挖掘出的独木舟淹城挖掘出的独木舟淹城考古挖掘出土文物淹城考古挖掘出土文物 城墙是一座城市沧桑巨变的见证,是一座城市文化历史底蕴的载体,它在今天虽然已失去了军事上的意义,但它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华表。常州这次在进行西瀛里地块改造,在拆除附着在城墙根的旧建筑后,634年前的明城墙逐渐露出了它的真容,对这段长仅221.8米的城墙,市政府作出了修复西瀛里明城墙的决定。说常州的城墙只有634年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去年扬子晚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谈到常州与苏州建城历史的比较,文章的作者认为常州应早于苏州500年,原因是常州淹城已有3000年历史。目前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州 历史文化 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