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礼举要全文及解释.docx
《常礼举要全文及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礼举要全文及解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礼举要全文及解释常礼举要由李炳南老居士讲解,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常礼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常礼举要全文翻译,欢迎阅读!缘起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自从一般人,不察实际,好奇务怪,起来反对礼教,硬说礼教是吃人的猛兽,主张把他打椡以后,大家就对礼节,存了轻视的心理,自己不去做,也不肯再去教导子弟。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决不是中国人单独的问题。行得通,行不通,却也不敢断定了!但是现在还是行不通。请看今天客来了,明天访客去,这里来馈赠,那里请聚餐,东街庆吊,西街开会
2、仔细一考查,还是把那些礼节,一套跟著一套的排演。有人说这些事没有学过,谁能晓得。那怕你不晓得,你只管不去做,过后请去听吧!七言八语,讪笑讥诮,丝毫不客气的,都发表出来了。什么某人岂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常识、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场面、真讨厌、极可笑、远著他、少来往,一连串的这些名词,就都给你加在头上。你的前途,一切一切,也怕因此受到影响!再看那些反对礼教的人,见了比他地位高的人,他也是脱帽鞠躬;见了外国人,也是去拉手;不经通报,你直跑进他的房里去,他也是不高兴;他送你东西,你不说谢谢,他也是不痛快。这真矛盾,为什么他嘴里反对礼教,他还去拘泥这些形迹呢?可见他们是空倡怪论,自己也不能
3、实行,专去欺骗他人,尤其是欺骗天真烂漫的青年人。深刻一点说,简直是损害青年人的社会事业发展!我是在社会里碰过壁的人,也是吃过无限亏的人。知道没有礼节,万事行不通。我深恐青年同胞,不懂礼节,也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特意检出通常用的几条来,贡献给大家,做个参考。要知礼节是不妨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种光荣的徽章,是必要通达的!(一)居家一、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九、立不一足跛,坐
4、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二)在校一、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二、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三、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四、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五、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六、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七、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三)处世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捣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四、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六、与残疾人会面,须
5、格外恭敬。七、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八、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九、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十、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四)聚餐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
6、搅。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十七、碗中不留饭粒。十八、不对人剔牙齿。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五)出门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二、见长者,必趋致敬。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四、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五、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六、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七、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礼 举要 全文 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