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docx
《2024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学问:文化常识备考(一)一、春节春节又称“过大年”。腊月的最终一天为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除日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春节是展示民间百俗的综合性大节,既有迎喜纳福、阖家团聚、消遣社交的习俗活动,也有祭祀神佛祖先驱邪免灾民俗事象。二、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元宵有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三、清明节清明又称“寒食节”。农家多要上坟祭祖,培土植树。机关、学校也多在清明前后到烈士陵园扫墓或组织春游。四、端午节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要吃粽子,农村妇女、小孩有头戴艾叶,腕系花绳之俗。五、七夕节
2、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也被现代人称作“东方情人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传闻为基础。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聚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恳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六、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聚节。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吃团聚饭、放花灯等。七、重阳节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饮酒赏菊。四是食重阳糕,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学问:文化常识备
3、考(二)一、古代政治礼仪(一)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实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全部这些详细崇拜,在达到肯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二)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三)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借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四)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
4、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五)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二、古代生活礼仪(一)诞生礼诞生礼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料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二)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与的成丁礼演化而来。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三)宾礼主
5、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子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四)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五)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学问:文化常识备考(三)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亲密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宝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建的丰富
6、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才智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爱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8项: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针灸。中国进入“急需爱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6项:羌年、
7、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京剧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二)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砚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沟通好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人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索,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化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三)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
8、剪刻花纹。用于装饰生活或协作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四)相声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化而来的。到了晚清年头,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五)皮影戏皮影是用家畜皮刻制的人物影像。(六)木偶戏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七)秧歌秧歌是中国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最具代表性的有:
9、辽宁吕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八)舞龙舞龙,民间又叫“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学问:文化常识备考(四)中国绘画文化代表作一、上古时期:我国各地留下大量的岩画作品,最早可追溯到4万年前。最为闻名的岩画有宁夏贺兰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二、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三、两汉:汉代壁画和帛画成就较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珍品。四、魏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调,以人物画为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五、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六、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10、历代帝王图;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天王送子图;周昉簪花仕女图。七、五代:董源潇湘图、溪山行旅图。八、宋代:宋徽宗赵佶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范宽雪景寒林图。九、元代: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频代表作秋郊饮马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段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世称无用师卷。十、明代: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十一、清代:清初四僧(石涛、朱甘、髡残和弘仁);郑板桥兰石图、竹石图。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学问:文化常识备考(五)中国文字和书法一、商朝:甲骨文已经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公共 基础知识 文化 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