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docx
《建筑史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史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筑史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文章借鉴国外一系列建筑史教学的优秀成果与经验,对扩展传统教学方法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和有益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增强。 关键词: 建筑史;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一、建筑史课程简介( 一) 背景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作为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两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其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熟知中外建筑史则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之一。而建筑史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综合性强,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与技术等各个方面,跨越了几
2、千年的时空变幻和社会变迁,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与研究这样浩瀚的历史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构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便是建筑史课程进行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的基本出发点。( 二) 现状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目前的教学内容尚停留在个体构造与技术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了解古建筑的表象而难以进一步理解它们之所以产生与演变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过程中,容易偏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忽视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科技的迅
3、速发展,这种在计划经济时代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质有明显缺陷,创造和动手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更关注于如何通过考试而鲜有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和观念。在这种现实状况下,精解建筑历史与理论基础知识、培养专业传统文化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应更重视与设计相结合的创新思维之开拓,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史教学过程中第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知识难以转化为能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更谈不上创造力了。一些学生在学期刚开始时常问: 学习建筑史有什么用;,有些学生则在学期末问相同的问题,可见他们并不清楚如何将所学到的建筑史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分析当中。历年的建筑
4、史考建筑史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试题目和建筑学研究生考试中建筑史方向的题型是一致的,其中的论述题旨在考查学生主观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基本都是教科书上的原话,难得看见独有见解的建筑分析。由于平时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真正考研的时候,就十分生疏了。建筑学本科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建筑设计师,如果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不能够给设计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持的话,日后很难在此行业中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学生有没有创造的潜力? 答案是肯定的。在上学期一次考试中,题目要求默画一古典建筑的立面,虽然相当多的学生所画的立面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但是其中
5、不乏有大胆创新之作,可见创造的潜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但问题是这种潜力如果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引导,如果他们没有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这种能力就很难发挥出来。毕竟,创作是一种气质,是在长期的锻炼中养成的一种习惯,而不只是技巧性的工作。因此,建筑史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以往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建筑是整个社会文明构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到建筑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真正把握建筑设计和创作中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在建筑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改革,锻炼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从中受益,成为 21 世纪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定地位、具有较强竞
6、争实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二、创新性教学( 一) 创新性教学目标首先,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及理解,注重可量化的学习结果或研究成果,教学内容是来自别人间接经验的总结。而创新性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相关课程之间的交叉联系,课堂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适合建筑史课程的开放性教学内容。其次,在创新性方面,传统的实践教学仅仅为检验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而设立,而创新性教学模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型课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把实践学习全面渗透到理论教学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建构知识,使之成为完整教育体
7、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符合建筑史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要求。最后,在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全员性,教师处于辅导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建议或提示学生发现问题,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观念体系。由此可见,创新性教学模式对建筑史课程的开放性、理论与实践相互的渗透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创新性教学的内容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内容,主要从扩展传统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改革。扩展传统教学的内容: 建筑是一门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相当广泛的学科交叉特性,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虽然是两门课程,但在实
8、际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比较法,应加强两个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将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代建筑的现象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建筑的表象把握建筑的矛盾及本质。建筑一方面是由功能、构造、材料、施工及空间组织构成的纯技术,另一方面又以特定的形象来反映时代特征、地域风格以及民族审美情趣等人文与社会学方面的内容。在建筑史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建筑与其根植的文化基础之间的纵向联系,要讲中西方建筑史,首先要讲中西方文化,使学生通过古建筑的外在形式,从文化深层内涵理解与把握传统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内核。增加实践教学: 借鉴西方经典教学模式,建筑史课程增加课堂课题讨论环节( Semina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课程 创新 教学 模式 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