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笔法分析.docx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猛龙碑笔法分析.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 “十美 ”张猛龙可存其八九。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
2、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 “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比较典型的情况是, “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 写的字不是 张猛龙 ,而是
3、 “唐猛龙 ”,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一、魏楷典型性笔画 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 ”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有密切的关系)。1、点我们先看原碑典型方笔 点:.从以上原碑这几个字之点可以看出,它的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 。这一
4、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 ”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小字左点放大图)把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 “方笔 ”。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的方法。用柔软的毛笔书写成三角形的点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多
5、年我们对魏楷方笔技巧的猜解、探讨和实践,寻找到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应该是很科学的方法 切翻之法 。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 ”就是这样的方法。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请看详细的解析:(泫字左下点放大图)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入笔露锋, 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如图:(公字右上点放大图).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猛龙碑 笔法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