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成都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成都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第一章 总则11.1建设项目由来11.2编制依据11.3评价目的31.4评价标准31.5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51.6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61.7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目标7第二章 项目概况82.1项目基本情况92.2项目组成92.3项目选址及合理性分析102.4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112.5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112.6公用工程112.7规划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1第三章 工程分析133.1工程分析的重点133.2工程技术概况13第四章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慨况194.1自然环境概况194.2社会环境概况19第五章 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205.1电磁环境
2、现状监测与评价205.2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215.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22第六章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226.1 评价方法236.2模式预测236.3类比分析256.4电磁辐射安全防护区域266.5环境保护目标分析266.6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7第七章 其他环境影响分析评价297.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297.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评价297.3总量控制307.4环境风险分析307.5景观影响评价31第八章 环保措施及可行性分析328.1 施工期环保措施及可行性338.2 运营期环保措施及可行性34第九章 社会环境影响及经济损益379.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379.2项目环保投资估算379.3环境经
3、济损益分析37第十章 电磁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3710.1环境管理3810.2环境监测38第十一章 公众参与3811.1公众参与的目的3911.2公众参与的方法及调查对象3911.3调查结果与分析4411.4信息公告反馈情况4511.5调查意见分析及处理办法4511.6公众参与小结46第十二章 结论46第十三章 联系方式4813.1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4813.2环评单位联系方式48I I 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 总则1.1建设项目由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给空中交通管理事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
4、国家利用贷款,对民航空管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即“航路改造一期工程”,使空管基础设施得到了初步改善。随后民航又实施了“航路改造二期工程” ,使空管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相继建设的中西部航路、欧亚航路等工程,使得我国西南地区航路及干线机场终端区雷达监视的覆盖情况进一步改善。但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空中交通管制压力增大,航路及干线机场终端区雷达监视覆盖仍需加强。因此,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拟在眉山市仁寿县玛瑙村五社新建成都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总占地面积24946 m2,分别建设一次、二次雷达,采用合装方式建设。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飞行业务量
5、持续增长的需要,能够提高空管设施保障水平的需要,能够提高雷达管制可靠性的需要,可以解决运行与维护之间的矛盾,辅助和协调军民航之间飞行冲突。依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规定,雷达天线建设项目应进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为此,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委托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对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W类核与辐射第5条规定,一址多台或多址发射系统均作报告书,本工程为一址多台,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作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单位在收集资料、现场调查与监测以及征询有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按
6、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及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3年3月23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
7、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实施)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起实施)12、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8号令,1997年3月25日起实施)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14、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2002年1月31日)15、关于电磁辐射项目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
8、环保总局 环函200375号,2003年3月20日起实施)16、关于界定中“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的复函(环境保护部 环办函2008664号,2008年9月18日)1.2.2技术规范1、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
9、环境(HJ/T2.3-93);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1.2.3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基础 20122122号关于加强民航空管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一条:关于项目申报。原则上,空管工程项目(含民航和军航)列入国家批准的空管系统五年规划视为取得立项批复,项目单位可据此申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民用航空局以民航发201234号关于印发民航空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规划在成都新建空管一、二次合装雷达,本项目在仁寿县玛瑙村新建空管一、二次合装雷达,属于该规划内容之一。该项目包括在仁寿县玛瑙村新建一、二次雷达系统(详见附件1和2)
10、因此,项目建设理由正当。1.2.4评价其他文件1、西南空管局成都龙泉山二次雷达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2、西南空管局成都龙泉山二次雷达站扩建一次雷达工程可行性报告(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3、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4、仁寿县城乡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1142120130427000号)5、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川国土资函20131518号)1.3评价目的1、对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周围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及监测,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电磁辐射有关的技术状况和细节,为评价提供评价依据;2、采用适当的分析模式,结合现状监测
11、的结果,对工程运营期间造成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为管理部门在该区域划定限高提供依据;3、为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空中交通管制健全和通讯导航系统建设。1.4评价标准1.4.1 电磁辐射评价标准本评价依据上述规定和标准,确定对公众照射取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场强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本项目一次雷达接发频率27002900MHz,二次雷达接发频率1090/1030MHz,其频率范围在303000MHz,因此,确定了本项目评价标准,分别见表1-2。表1-2 本项目公众照射评价标准限值频率范围 (MHz)电场强度V/m功
12、率密度评价限值W/m2功率密度瞬时峰值评价限值(W/m2)3030000.08801.4.2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1-3。表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mg/Nm3)依据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SO20.500.150.06(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NO20.200.080.04TSP0.300.20PM100.150.07(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具体见表1-4。表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指 标标准值(mg/L)依 据pH
13、69(GB3838-2002)中的类水域标准CODcr20BOD54DO5氨氮1.0(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具体见表1-5。表1-5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1.4.3 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下表1-6。表1-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依 据监控点浓 度1颗粒物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2SO255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mg
14、/m33NOx24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mg/m3(2)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具体见表1-7。表1-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项目PHSSBOD5CODcrNH3-N石油类动植物油标准69702010015510(3)噪声:建设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8;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标准值如表1-9。表1-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表1-9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15、准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1.5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1.5.1环境影响识别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环境影响识别见表1-10。表1-10 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评价要素环境影响识别施工期运行期电磁环境没有影响一次雷达:2900MHz电磁辐射;二次雷达:1090MHz电磁辐射;声环境施工机械噪声空调、备用柴油发电机和水泵等设备噪声固体废物施工废渣、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废旧蓄电池、废油和含油纱布空气环境施工扬尘、机械和车辆废气食堂油烟、备用柴油发电机运行产生废气水环境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生态环境施工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占用土地、影响景观1.5.2评价因子本项目
16、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1)施工期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大气:TSP;生活污水:COD、BOD5、NH3-N、SS、TP、石油类、动植物油类;生态环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2)运营期电磁辐射:2900MHz电磁辐射(微波)、1090MHz电磁辐射(微波)生活污水:COD、BOD5、NH3-N、SS、TP、石油类、动植物油类;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其它:对生态、景观及社会经济影响作一般分析评价,无相关评价因子。1.6评价等级和评价重点1.6.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l0.3-1996)未对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划分等级,按照以往
17、雷达站项目评价的经验,雷达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专题设置上主要针对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详细分析评价,包括工程分析、电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电磁环境类比分析、模式预测评价等相关专题。1.6.2 生态环境本项目台站占地面积5000m2,生态影响范围约0.03km2(台站厂界外100m范围),项目新建500m进台道路,改造扩宽原有乡村道路3000m,总长约3.5km,生态影响范围为1.4km2(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合计生态影响范围约为1.43km2。台站占地为旱地,进站道路占地主要为旱地和荒地,没有珍稀濒危动植物种,工程施工后不致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仅造成部分土地性质的改变,本项目
18、影响范围小于2km2,根据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规定,评价级别确定为三级。1.6.3水环境本项目运营期无生产性废水产生,仅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且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台附近农田施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的规定,本项目废水排放量1000m3/d,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1.6.4噪声项目运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备用发电机、机房内设备散热风扇、机房降温空调器、泵房设备运转时会产生噪声,其均为工艺用房,连续噪声源主要为散热风扇和空调,其噪声源强不高于50dB,而泵房和备用发电机均为间断性声源,泵房主要是通过水泵将水井的生
19、活用水抽至生活区,备用发电机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年使用时间很短,它们源强值不高于85dB,产生的影响很小,且通过设备减震、墙壁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对外界声环境几乎无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受影响的敏感点噪声级增高量小于3dB(A),因此,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1.7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目标1.7.1评价范围1、电磁辐射本项目电磁辐射评价范围为雷达站天线为中心,水平方向半径为1100m的区域。2、生态环境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为台站和进台道路,因此,评价范围为台站外距厂界100m范围内,进台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的区域。3、声环境本项目声环境影
20、响评价范围确定为:以产噪大的泵房和发电机组等工艺用房周围100m范围内区域。1.7.2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要求1、外环境描述经现场踏勘,在雷达站天线周围1100m范围内分布有2处敏感目标,分别位于台站厂界东北面80m的玛瑙村五社2户农户(海拔高870m)和位于台站厂界东南面170m的玛瑙村五社5户农户(海拔高853m)。2、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的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见表1-11。表1-11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性质规模(户)海拔、方位、距离和高差(m)影响因子1农户农村居民点(砖房,一层,高3m)2户,10人海拔为870m,项目厂界东北面80m,天线东北面约150m,
21、与天线中心高差为-80m(以天线底端为水平面)电磁辐射噪声2农户农村居民点(砖房,一层,高3m)5户,20人海拔为853m,项目厂界东北面170m,天线东南面约280m,与天线中心高差为-100m(以天线底端为水平面)电磁辐射第二章 项目概况2.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成都龙泉山一/二次雷达站项目建设单位: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建设地点:眉山市仁寿县玛瑙村五社建设性质:新建建设规模:同址建设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一次雷达收发频率为27002900MHz,其峰值功率16kW;二次雷达接收频率为1090 MHz,发射频率1030MHz,其峰值功率3kW。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24946m2
22、其中台站占地5000 m2,进台道路占地19946m2。投资总额:6786.09万元 2.2项目组成2.2.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为一次和二次合装雷达。项目设置有25m高的天线塔,一次雷达天线为抛物面,安装在距塔顶平台1m高处,二次雷达天线为板状天线,安装在一次雷达之上0.5m处。一次与二次雷达天线共用马达,同址安装、系统接入。项目内容主要包括雷达塔、工艺用房、生活用房、辅助用房、公共设施及附属工程组成。2.2.2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的项目组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见表2-2表2-2 项目组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表名 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雷达塔噪声、生活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 龙泉 一二 雷达站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