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征收项目拆迁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doc
《房屋征收项目拆迁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征收项目拆迁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X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房屋征收项目工作方案XXXXX房屋征收项目XXX小区二期第21页-目录项目概况3“三调”实施方案4一、任务及工作内容 4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7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8四、专项用地调查 13五、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14六、检查与验收 15七、统一时点更新 17八、成果汇总 17九、主要成果 19XXXXX房屋征收项目测绘实施方案22一、测绘技术依据 22三、实施方案23三、测绘工作流程与方法 25四、质量检查及保障措施 42五、测绘周期承诺 45XXX项目评估实施方案50一、 统一相关技术参数选取,统一解释口径 50二、本项目拆迁评估工作流程 51二、技术方案 55四
2、 根据工作方案,确定组织方案 62五、本项目组织架构图 62六、 作业时间 63七、棚户区改造项目重点、难点分析 64项目概况项目区域简介及项目简介:XXXXXXXXX.所需开展任务要求内容包括了“三调”,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房屋评估。“三调”及房屋地籍测量结果的应用为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法 律依据,涵盖变更地籍资料、土地利用分类、初始权属、地籍的区域划分、宗地 划分等内容,为改造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权属变更提供了公平合理的法律依据, 是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一项总要内容。(一)实施任务的服务要求: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并满足招标人项目内容相关 服务要求。(二)服务期限:自合同签订
3、之日起,180日历天完成外业调查,内业处理,宗地图、房产图编制和项目成果统计汇总以及后期伴随服务等工作。 为顺利完成拆 迁任务,现将该项目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工作进展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提出具可操 作性的解决方案,以保证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三调”实施方案一、任务及工作内容(一)主要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二调成果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利用 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省耕地、园地、林地、 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 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
4、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 和构成;开展低效闲臵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村庄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 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的集影像、地类、 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 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 机制。相较于二调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 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具 体任务包括: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国家统一提 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每块图斑的地类、位臵、范围、面积、分布等利 用状况,查清全省耕地、园地、草地、林地等农用地的数量、分布及质量状况, 查清城镇村庄、独立工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2)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统一登记成果以及相关部门已有的高分辨遥感影像和大比例尺测绘成果,对城镇村庄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细化调查,查清城镇村庄内部商服、工业、仓储、住宅、公 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和特殊用地等地类的土地利用状况。2. 土地权
6、属调查结合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已完成的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对发生变化的开展补充调查。3. 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和国土资源管理形成的各类管理信 息,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节约集 约用地评价及相关专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系列专项用地调查评价。(1)耕地细化调查。重点对河道、湖区范围内的耕地、林区范围内的耕地、 牧区范围内的耕地、沙荒耕地等开展细化调查, 分类标注,摸清各类耕地资源家 底状况,夯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保护的基础。(2)批准未
7、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界线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上,查清批准用地范围内未建设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为持续开展批后监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基础。(3)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在耕地质量调查评 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将最新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 等定级评价成果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对评价成果进行更新完善。(4)坝子核实。在原有坝子范围界线及地类核定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核实 坝子名称、范围、数量及地类面积等情况,更新完善坝子成果数据,并落实到土 地调查数据库中。4. 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1)建立三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按照国家
8、省统一编制的数据库标准及建库要求,以 县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耕地细化调查专项数据库、建设用地 专项数据库、耕地质量等级和耕地分等定级专项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城镇和农村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权属调查成果和专项调查成果的综合管理。州(市)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县(市、区)各类数据库成果为基础,组织建 设州(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及专项调查数据库。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县级各类数据库成果为基础,组织建设省级土地调 查数据库及专项调查数据库,实现全省土地调查成果和专项调查成果的集成管 理、动态入库、统计汇总、数据分析、快速服务、综合查询等功能。(2)建立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及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与共
9、享服务平台基于三级土地调查与专项调查数据库,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设从县(市、区)、州(市)到省的土地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与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土地 调查数据、专项调查数据与土地规划、基础测绘等各类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综 合分析应用,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开发相关应用分析功能, 提高三调成果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服务能力。5. 成果汇总(1)数据汇总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和专项调查数据库基础上, 逐级汇总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城 镇村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及专题数据。(2)成果分析根据三调数据,并结合二调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等相关数据,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3)数据成果制作与图件编制基于三调数据,制作
10、系列数据成果,编制省、州(市)、县(市、区)、乡(镇) 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图集等。面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 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级的数据服务, 满足各行各业对三调成果的需求,最大程度 的发挥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综合效益。(二)主要工作内容1. 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和收集相关资料2. 将收集到的原有坐标系统与三调规定不一致的相关数据成果资料,转换为统一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3. 组织宣传和培训工作4. 接收国家下发的调查基础资料5. 细化调查底图内容6. 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7. 开展权属界线上图和补充调查&开展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9. 建立土地调查数据
11、库及共享服务云平台10. 开展统一时点更新11. 开展调查成果汇总及各类统计汇总分析12. 开展调查成果质量检查及验收13. 配合做好调查成果的国家级核查14. 开展调查工作总结和成果上报二、技术路线与方法(一)技术路线采用高分辨率的航天航空遥感影像,充分利用现有成果资料,按照国家整体 控制和地方细化调查相结合的要求,利用影像内业比对提取和3S (卫星定位GNSS、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 体化外业调查等技术,准确查清全省城乡 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情况,采用互联网+”技术核实调查数据真实性。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土地调查数
12、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成果汇总与分析、标 准时点统一更新以及调查成果应用等工作。(二)技术方法1.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农村土地调查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航天遥感数据;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现有优于 0.2米的航 空遥感数据。采用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或高精度控制点,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2. 基于内业对比分析制作土地调查底图。国家在最新数字正射影像图基础 上套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逐图斑开展全地类内业人机交互判读与解 译,通过对比分析,提取数据库地类与遥感影像地物特征不一致的图斑,预判土 地利用类型,制作调查底图。3. 基于3S一体化技术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
13、查。根据国家下发的调 查底图,结合日常国土资源管理和收集的相关行业资料,制作外业调查数据, 采 用3S 一体化技术,逐图斑开展实地调查及举证,调查图斑的地类、范围、权属等信息。对地方实地调查地类与国家内业预判地类不一致的图斑及地方自行提取 的图斑,需提供实地拍摄带坐标信息、拍摄方位和拍摄时间的举证照片。4. 基于地籍调查成果开展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已完成地籍 调查的区域,利用现有地籍调查成果,获取城镇村庄内部每块土地的土地利用现 状信息。对未完成地籍调查的区域,利用现有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等资料,实地开 展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5. 基于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建设土地调查数据
14、库。按照国家及省数 据库标准,以县(市、区)为单位,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建库机制和移动 互联网技术,结合国家统一下发的调查底图,利用移动调查设备开展土地利用信 息调查和采集,实现各类专题信息与每个图斑的匹配连接,形成集图形、影像、 属性、文档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6. 基于增量更新技术开展标准时点数据更新。按照三调数据库标准,采用 国家下发的土地调查增量更新模型,结合 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获取土 地调查成果标准时点变化信息,开展实地调查, 形成增量更新数据,将各级土地 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统一更新到 2019年12月31日标准时点。7. 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多元服务与专项
15、分析。利用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面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特点,优化海量数据处理效率, 提供三调成果快速共享服务;开展各 类自然资源、重点城镇节约集约用地分析,形成三调数据成果综合应用分析技术 机制。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主要技术指标1. 数学基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2. 分幅、编号及投影方式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种比例尺标准分 幅及编号执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2012)标准,分幅采用
16、国际1 : 100万地图分幅标准,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均按规定的经差和 纬差划分,采用经、纬度分幅。图幅编号均以1 : 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 用行列编号方法。1 : 2 000、1 : 5 000、1 : 10 000比例尺标准分幅图或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 投影,按3分带。3. 地类图斑划分三调以图斑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包括道路、沟渠、河流等线状地物) 。单 一地类地块,以及被行政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分割的单一地类地块称为图斑。 具 体形式如下:(1)单一地类地块;(2)以行政辖区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分割成图斑,并代替图斑线。当各级 境界、权属界线重合时,只表示最高一级的界线;(3)城镇村庄
17、内部同一地类的相邻宗地合并为一个图斑;(4)道路被权属界线分割的,按不同图斑上图。4.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 2017)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工作分类(以下简称工作分类(详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二)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确定国界、省界及全省控制面积由国家统一下发;省级负责州(市) 、县(市、 区)调查界线和控制面积制作与确定;县级负责县以下调查界线和控制面积制作 与确定。调查界线应继承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界线。县级以上调查界线如果发生 变化需要调整的,必须依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报全国土地调查办批准后 调整;乡(镇)级界线
18、如果发生变化需要调整的,必须依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文件,报省土地调查办批准后调整。1. 调查界线的调整调查界线应使用经各级主管部门确定的界线。(1)依据有权批准界线调整的人民政府相关批准文件,开展各级调查界线 调整。乡(镇)界线调整后报省土地调查办备案,州(市) 、县(市、区)调查 界线调整后报全国土地调查办备案。(2)因成图精度等客观因素造成调查界线与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相对 位臵产生位移的,由省或县土地调查办统一组织,依据行政区域勘界成果中有关 界址的描述,对调查界线进行调整以使之与 DOM匹配,经界线双方同意并提请 双方民政部门审核确认后作为最终调查界线。 单方不得擅自调整调查
19、界线,界线 双方有异议的也不得调整。2. 调查界线制作及控制面积确定省土地调查办依据国家下发的省级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及国家确定的坐标 系、比例尺和界线调整数据,组织对最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界线进行坐标转换和 界线更新,制作标准分幅数字化的 XXX省行政区域调查界线图,作为省级调查 控制界线,并制作全省及州(市)、县(市、区)的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 接合图表,计算各级调查区域控制面积,提供各州(市)、县(市、区)使用。县级调查区域内采用不同比例尺调查的, 需提前统一组织,将不同比例尺及 相应的图幅号上报到省土地调查办,由省土地调查办上报全国土地调查办依据所 报比例尺计算和下发全省控制面积。(三)
20、遥感影像资料采购及调查底图制作1. 遥感数据采购和正射影像图制作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原则上采用优于 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城镇内部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优于0.2米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资料。国家组织统一采购优于 1米分辨率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制作 DOM。各州 (市八县(市、区)可自行采购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制作 DOM,辅助开展实 地调查,并将经质量检验合格的 DOM成果汇交至省土地调查办,由省土地调查 办上交到全国土地调查办。为开展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州(市)、县(市、区)需自行 多方收集2014年以后、优于0.2米分辨率(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 证使用的正射影像),覆
21、盖城镇村庄范围的已有航空遥感正射影像数据及其他调 查等所使用到的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制作 DOM,开展城镇村庄内部的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当原有0.2米分辨率的航空遥感数据不能全覆盖城镇村庄调查区域时, 可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数据作补充。2. 细化调查底图内容在国家下发调查底图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和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取调查 底图图斑地类与最新DOM地物特征不一致的信息,丰富调查底图内容。(四)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照工作分类,实地对调查核实图斑逐一进行地类认定; 参照遥感影像, 实地调绘图斑边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综合调绘法。综合调绘法是内业判读、外业调查 补测和内业建库相结合的调绘方
22、法。在开展外业实地调查核实的同时一并开展图 斑举证工作,对影像未能反映的地物进行补测, 最后依据外业调查结果,进行内 业矢量化和建库工作。1. 地类调绘及补测(1)各县(市、区)以下发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将调查底图套合土地调查数据库,叠加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及相关部门调查数据,制作外业调查数据。将外业调查数据导入带定位功能的移动外业调查设备或打印外业调查纸图,辅助开展外业实地调查工作。实地逐图斑调查图斑地类,调绘图斑边界,记录图斑编号、 地类编码、权属单位和其他属性信息。(2)依据影像和实地现状进行图斑综合调绘。对实地地类、边界与基础库 或内业判读信息一致的,无需重新调绘,直接标记,记录相关调查信息
23、对实地 地类、边界与基础库或内业判读信息不一致的,进行实地调绘。对影像未能反映 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补测主要采用仪器补测法和简易补测法,为了提高调查的效率和成果精度, 原则上采用XXX省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YNCORS)进行补测,无YNCORS 信号区域可采用简易补测法。补测平面位臵精度要求:补测地物点相对邻近明显 地物点距离的中误差,采用仪器补测法的,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0.5m,山地不得大于0.75m;采用简易补测法的,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 2.5m,山地不得大 于3.75m;最大误差不超过2倍中误差。2. 变化图斑的调查举证按照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对全国土地调查办内业提取的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屋 征收 项目 拆迁 评估 工作 具体 实施方案
